【摘 要】
: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众多民族语言和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民族来往的加深,国家通用语言已成为少数民族个体发展,获得科学知识与文化、交流思想与感情、促进生活质量进步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国家意识的重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精神力量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问题。我国《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众多民族语言和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民族来往的加深,国家通用语言已成为少数民族个体发展,获得科学知识与文化、交流思想与感情、促进生活质量进步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国家意识的重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精神力量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问题。我国《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等多部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信息化发展之势迅猛且不可阻挡,新兴技术层出不穷,与社会方方面面相融合,教育领域亦然。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学前教育信息化也逐渐拉开序幕。但由于学前教育阶段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讨论。在国家通用语言推广工作相对缓慢的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模式能否有效促进藏族儿童掌握国家通用语言,以及影响藏族儿童掌握国家通用语言的主要因素是本研究主要探讨的问题所在。本研究以实验研究法为主,结合实地调研和访谈法、观察法,选择X县W乡G幼儿园5-6岁学前儿童作为实验对象,以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修订的《麦卡锡幼儿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中的语言分量表(MSCA-CR)为研究工具,通过实验一(前测)对测试被试国家通用语言发展现状;后对被试施加为期两个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影响,进行实验二(后测)。并通过对比两次实验结果,探析信息化教学模式对藏族儿童掌握国家通用语言的作用。并得出以下结论:1.藏族儿童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发展现状相对滞后。2.信息化教学模式对藏族儿童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合调研结果和访谈、观察所得,就藏族儿童国家通用语言发展现状中所倾听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内容发展相对滞后,并结合调研、访谈所掌握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问题分析,发现幼儿、教师、教材、环境等方面存在问题,不利于藏族儿童国家通用语言的掌握。明晰问题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并围绕问题从幼儿、教师、教材、环境等方面作出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颗粒调剖剂在孔喉中封堵的位置决定其对喉道压差变化的影响,进而引起注入水的封窜改道,引导其流向剩余油富集区,最终达到提高调剖堵水效果的作用,而现阶段关于颗粒调剖机制的研究集中在数模推导,缺乏直观性的过程呈现,在实验研究部分,尚且缺乏对于组合调剖协同驱替体系的研究,因此建立颗粒封堵孔喉模型对于颗粒调剖流道调整的应用具有积极的作用。根据砂体粒径、砂体间隙、砂粒排布对称性等三种特征设计八种基本孔喉模型,使
近年来,随着技能强国的需要,我国中职教育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但学生的厌学行为却日渐突出。基于这样的背景,以及小组工作在介入中职学生的厌学行为中更加容易达成目标、更加便于激发中职学生积极性的优势,本文通过对大同市Z学校中职学生厌学行为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该校中职学生厌学行为的具体表现以及产生因素,并以认知行为理论和优势视角理论为依据,针对具有厌学行为的中职学生,采用小组工作方法对大同市Z学校中职学生的厌
由于政府对城市化工作的大力推行,对城中村进行相应的打造,城中村回迁安置社区大量出现。安置社区受政府改造政策的影响,对此地区进行整村改造并把该地村民安排进楼院后形成的社区。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化长时间存在,虽然他们现在的经济基础是非农业型工作,但由于社区内居民的身上依然带有原有的生活气息,即存在明显的“乡村痕迹”,因而使得社区内形成了这种“亦城亦乡”的特殊状态。由于儿童的发展缓慢,面对突然改变的环
铁磁性金属管道由于其良好的机械特性,是目前能源运输的重要手段。管道长期服役过程中受到疲劳和各种应力的作用,会使管道表面产生应力集中区,当应力集中达到一定程度时将演变成宏观裂缝,导致管道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我国输油气管道铺设量大,长期掩埋地下,开挖困难,因此实现非开挖条件下埋地管道应力集中区检测是安全性能检测中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无损检测技术之一,本文基于金属磁记忆技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也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可见,学校、老师及家长均应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认知心理学提倡把人看作是一个可以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大脑在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研究者认为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以运用到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使阅读教学水平产生质的提升,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加强民族认同和文化信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在教育领域,加强对儿童的文化教育也是社会长远发展的必然需求。崇高的理想和信念、道德行为规范、文化意蕴都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开展具有中国节日文化气息的美工区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加强对自己国家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也能帮助他们形成正面的社会价值观,在道德行为方面也能更加规范化。本研
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对学生抉择未来发展方向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学习是学生高中生活中最为重要的课题,高中生不仅面临着繁重的课业而且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也如影随形,极易产生学习倦怠。学习倦怠会给个体的学业表现以及心理健康造成负面的影响。影响学习倦怠产生的因素诸多,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级、人格品质、自尊、适应方式等各种个体性的特征,也包括社会支持、文化环境等外部因素。在影响学习倦怠的产生的多种
创造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教育、科研各个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前提,创造力无论是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还是对于个体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创造力的具体表现,其在人类的创造实践中具有先导性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全球教育的关注。作为创新教育的起始阶段,小学生的思维较少受到知识与经验的禁锢。因此,依据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特征,了解小学生
中职阶段是中职学生情感发展的关键期,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应担负起亲情教育的重任。中职语文亲情类文本阅读的教学受学校、社会等多因素影响,现状不容乐观。中职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学情,加强其对亲情的理解。笔者从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规划语文教材切入,来探究亲情类文本阅读教学。本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来论述中职语文亲情类文本阅读教学。第一部分为绪论,从本文的研究缘由与研究对象、研究
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审美鉴赏与创造”。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素养培养。小说在四大文学体裁中是最受学生所喜爱阅读的一种文体,也最容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当前的小说阅读课或阅读题目效果并不太好。究其原因,学生只停留在阅读小说故事表面的内容,而没有学会如何鉴赏小说,从而全面深入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