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森·麦卡勒斯(1917-1967),一位美国南方作家,一生多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作品中所涉及的孤独、压抑、背叛、欲望、同性恋等一直颇具争议。主流评论家倾向于认为她离弃南方文学传统以至走入歧途;“边缘”评论家则盛赞其作品因超越南方文学的框架而内涵深邃。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文学批评理论的日益发展,麦卡勒斯的作品呈现出超越时代和地域的深刻性和普遍意义。越来越多的评论家和普通读者被她的作品所吸引,他们甚至在那些怪诞的人物身上找到了共鸣。这种共鸣以前被主流批评声音压制和淹没,却在思想意识多元化的今天得到了彰显。
这种共鸣来自于人类本身的悲剧,可以由雅克·拉康的理论得到最好的注解:人的主体在本质上是异化和不存在的;人是一种无意识的存在,而“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人类的欲望不过是他者的欲望而且永远得不到满足。
本文选取麦卡勒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伤心咖啡馆之歌》,从拉康的“主体理论”和“欲望学说”的角度来研究作品中的三位畸形人——爱密利亚小姐、李蒙表兄、马文·马西,分析他们之间错位混乱的关系,挖掘他们怪诞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欲望,指出他们对于自我身份的误认,并进一步点明主体存在的虚无性和欲望的虚假性。同时,本文还考察了麦卡勒斯创作这篇作品时的背景和心理,认为作者以个人经历在故事中的投射重建了拉康提出的人类婴儿时期的“镜子阶段”,并在这样的重建中获得了精神上的释放和回归。因此,《伤心咖啡馆之歌》不仅是三位畸形人物的本身悲剧,而且也是作者的个人悲剧,更是人类的普遍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