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着重以韩礼德、哈桑合著《英语的衔接》一书中的衔接理论为理论框架,结合英汉衔接手段对比研究的大量成果,通过分析、比较郭国良译伊恩·麦克尤恩小说《赎罪》中各类衔接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着重以韩礼德、哈桑合著《英语的衔接》一书中的衔接理论为理论框架,结合英汉衔接手段对比研究的大量成果,通过分析、比较郭国良译伊恩·麦克尤恩小说《赎罪》中各类衔接方式的处理,旨在说明衔接研究对于翻译实践的重要意义。
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分类,英语中常用的衔接手段共有五种,分别为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针对各大类中的每一小类,本文均配以详细阐述及大量实例,并运用英汉语中相关衔接手段的异同特点,检验例子中的衔接翻译。对比分析发现,衔接研究对于原文的综合理解至关重要,因而常在翻译实践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总体而言,郭版翻译对于高出句子层级的衔接手段敏感度不足,也未表现出重现原文衔接效果的强烈意识。通过实例分析,本文试图强调英汉衔接手段的成功转换对译文地道程度的影响,以及衔接理解对提高翻译精准度的突出贡献。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体现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口语能力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并且已被引入语言测试领域,计算
在众多对严复《天演论》翻译的研究中,人们多是以他提出的“信”、“达”、“雅”的原则去考量《天演论》,而很少考虑译者、译作与译入语文化三者间的互动关系。本文以安德烈
中岛敦留下来的最后遗稿《李陵》在作者去世后才得以发表。作品中的主人公们都很坚强却最终都被陷入悲惨的境地。对处于的描写,作者描写这种极限状况下的人物的意图是什么呢?
作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阅读在外语教学中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但是,中国大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对于篇章的整体理解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如
本文以当代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为研究对象,主要剖析母女关系。《喜福会》自出版后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的广泛讨论,其中小说中的文化冲突最为人们关注,这是因为
多丽丝·莱辛(1919-),英国著名女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世界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她一生创作丰富,总计有数十部长篇小说、七十多部短篇小说、两部剧本、一本诗集、
词汇是英语语言中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在英语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学习、记忆浩如烟海的英语词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他们迫切希望寻找更科学
长期以来,听说是语言学习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也是英语教师最为头疼的环节。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特别是马上要举办的世博会,社会对非英语专业人才的英语听说水平提出了
《都柏林人》共有十五个短篇小说,是詹姆斯·乔伊斯塑造女性人物最多的一部作品,也是英国短篇小说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由于当时爱尔兰的历史和环境的局限性,乔伊斯不可避免地将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