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夏季风边缘位置的变动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alalalal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中国北方1961-1999年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量、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月平均的高度场,风场,垂直速度资料,根据桑斯威特公式计算了水分需要量和湿润度指数,并定义湿润指数-10线为季风边缘界线,确定了季风边缘的位置,并据此定义了季风边缘指数(SMBI)。然后用合成分析研究了SMBI的变化与中国东部降水的关系,以及SMBI的变化与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异常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 (1)中国北方SMBI具有比较清楚的年际变化。中国北方SMBI的年代际变化具有大约15年左右的周期,在39年间有三个明显的年代际振荡时段,其中强的阶段为1961-1965年、1975-1980年和1984-1996年;弱的阶段为1966-1974年、1981-1983年和1997-1999年。华北和东北地区SMBI也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中国北方地区以及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季风边缘位置具有比较一致的年代际变化。 (2)中国北方各区SMBI与各自区域夏季降水在时间上表现出很强的正相关。中国北方各区SMBI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高相关区均位于34°N以北的北方地区。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当北方SMBI偏高(低)值时,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距平百分率为正(负)距平,南方地区为负(正)距平。 (3)东亚大气环流影响我国夏季风边缘位置的可能物理过程是:当SMBI强度偏强(弱)时,东亚大陆高纬度地区中、低层高度场出现正(负)距平,有利于异常长波脊经过和维持,中纬度地区中、低层高度场出现负(正)距平,相应的东亚大槽加深(浅)且位置偏东(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不仅位置偏北(南)偏西(东)而且强度偏强(弱),而阿留申低压则有所减弱(加强),同时,我国东部地区对流层高层和低层的辐合(辐散)和辐散(辐合)也得到加强,致使偏南(北)距平气流在我国东部地区汇集北上(南下),热带和副热带夏季风强度偏强(弱),季风边缘位置偏北(南)。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指导辽西地区农业灌溉和抗旱需求出发,在收集整理了国内外关于使用遥感方法定量反演土壤水分的各种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各种定量反演土壤水分的遥感模型,认为对于
拜占庭细密画是世界细密画艺术发展中的第一个高峰,它的艺术风格对周边国家、地区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这一时期的细密画,分析出了其艺术风格所产生的背景、
气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生命与气温息息相关;高空间分辨率、网格化的气温数据能够更好的表达其连续分布的空间特征,并且可以和其他环境、遥感等数据高度兼容,将越来越受到
利用北方冬麦区近40年(1961-2000年)26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量及其所在区(县)的冬小麦生育期和产量数据,运用气候风险评估的原理和方法,以降水距平为轴线,分别从冬小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