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建设用地对土地的需求逐渐增多,建设用地在一定程度上占用耕地,从而导致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和严重,对耕地的保护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为了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合理分配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优化人地关系和农业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我国着重进行土地整治工作,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即便如此,如果在开发后备土地资源的过程中,以增加耕地总面积为重,却轻视提高新增耕地质量,反而会使耕地发生严重退化。所以在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之前,进行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评价这一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这为今后农用地分等定级以及征地补偿等长期工作提出了科学依据。土地整治运用工程措施对耕地数量进行补充的同时,完善田、水、路、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土地利用情况。本文以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指导,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以伊犁州新源县阿勒玛勒乡土地整治项目为基础,建立适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衡量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选取评价指标因子,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衡量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的耕地的质量变化情况。通过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研究区新增耕地1.02 hm2,耕地总面积增加为513.06hm2,其中七等地面积133.65hm2,八等地面积为315.12hm2,九等地面积为64.29hm2。总体上,实施土地整治工程之后的耕地,基础设施建设较土地整治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耕地利用等级和自然等级都有所提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方便农户生活,为提高耕地产出率奠定了基础。构建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耕地质量等别在土地整治前后的变化程度,有利于今后耕地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为土地定级和土地征收等常规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