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观察、实验、操作等亲身体验,主动去探究新知识,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科学知识、探索科学的有效途径。
一、做实验让农村孩子更爱科学
生活在农村,实验器材不足,实验的劣势非常明显。有一次,在和一位长辈、也是一位老教师。我抱怨:“你们总说老师要怎么样怎么样,科学课没器材怎么搞?器材是学校的事,和我无关,没条件我能教什么?”“没条件也要有条件,你是什么人?你是老师!”听到这么严厉的批评,我不敢抬头。是的,在农村小学确实很困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从那次起,我不再有任何的抱怨。在农村小学上科学实验也是有优势的——天然教学资源。
例如我要教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时,我提前把任务布置下去:每位同学有磁铁的出磁铁、有铜片的出铜片、有铁片的出铁片……发动学生、依靠家长,最后还真收集到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就这样我把事先收集来的、准备好的磁铁和各种材料如铜片、铁片、木片、塑料、玻璃等,经过整理,放到材料超市,并告诉学生们尽可能的多去设计试验方法,来探究磁铁的性质。学生开始设计实验,选取材料,开始实验。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一阶段实验,《磁铁》单元要结束时,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二、实验启发让农村孩子更懂科学
学生的科学实验还只是停留在儿童嬉戏活动的层次,热闹有余、思维不足。在研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活动中,虽然老师对研究问题和注意点进行了提醒,但学生不感兴趣,他们迫切要做的是人人争着放盐,争着搅拌。实验忙的不亦乐乎,到了最后小组汇报时,有很多同学还不知道研究的问题,正确的操作步骤更是无法表达清楚,实验活动中这样的现象很普遍。这样就无法达到我们教材目的。
经历了一次教学失败后,我反思后是这样设计的,我先提了两个问题:
要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我们打算怎么做?我们还应注意些什么?
先把“球”发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然后做了一些规定:比如水量统一50毫升,勺量分组分量进行实验。这样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任务,完成自己的实验单、实验汇报表。最后交流总结。第二次的实验,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转化为可操作和可进行研究的问题,老师指导他们围绕研究的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只有在准备充分,精密设计,学生才会专注地听老师上课,以至于开始动脑筋,思考问题,积极地投入到实验当中去,开展研究,弄清真相,真正做到启发他们,他们才能更懂科学。这节课作业是: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在水中溶解?孩子们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已经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回家又继续研究。
三、实验探索让农村孩子学会用科学
教学中有些内容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就需要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的实验,使学生的受到教育,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探究的潜在能力。例如在教学《冷与热》中的《温度和温度计》时,我采用演示实验教育学生怎样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读取温度的温度数。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他们学会了使用温度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会科学、用科学。
四、自主实验让农村孩子探索科学
在农村,自主实验就是要让学生开展除课堂实验以外的多种形式是的科学实验。实验内容一般是指那些简单易做的,取材容易的,没有危险的,或是长期坚持的,用一些简单的器材可以独立完成的实验,课外实验和学生生活关系更为密切,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继而将其培养成习惯。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在家里自己找合适的种子,问农民,获得基本常识后,在合适的环境中种上一些植物的种子,要求他们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由种子到一株幼苗,再到一棵成苗,直到开花结果,并收获种子,每一点的变化都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并作详细地记录。最后,将所有学生的实验单、实验成果都拿到课堂上来进行交流、评比。这不仅让学生完成了实验任务,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实验的习惯。他们不但懂得了植物生长的一生,也培养了他们实验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和认真实验的习惯,使课堂实验得到延伸,让孩子们自主探索科学。
总之,在农村小学科学课中,我们应注重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作为《科学》学科的一个特色来教学,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维,学会实践,学会创造,使综合素质得到最优发展。
一、做实验让农村孩子更爱科学
生活在农村,实验器材不足,实验的劣势非常明显。有一次,在和一位长辈、也是一位老教师。我抱怨:“你们总说老师要怎么样怎么样,科学课没器材怎么搞?器材是学校的事,和我无关,没条件我能教什么?”“没条件也要有条件,你是什么人?你是老师!”听到这么严厉的批评,我不敢抬头。是的,在农村小学确实很困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从那次起,我不再有任何的抱怨。在农村小学上科学实验也是有优势的——天然教学资源。
例如我要教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时,我提前把任务布置下去:每位同学有磁铁的出磁铁、有铜片的出铜片、有铁片的出铁片……发动学生、依靠家长,最后还真收集到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就这样我把事先收集来的、准备好的磁铁和各种材料如铜片、铁片、木片、塑料、玻璃等,经过整理,放到材料超市,并告诉学生们尽可能的多去设计试验方法,来探究磁铁的性质。学生开始设计实验,选取材料,开始实验。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一阶段实验,《磁铁》单元要结束时,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二、实验启发让农村孩子更懂科学
学生的科学实验还只是停留在儿童嬉戏活动的层次,热闹有余、思维不足。在研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活动中,虽然老师对研究问题和注意点进行了提醒,但学生不感兴趣,他们迫切要做的是人人争着放盐,争着搅拌。实验忙的不亦乐乎,到了最后小组汇报时,有很多同学还不知道研究的问题,正确的操作步骤更是无法表达清楚,实验活动中这样的现象很普遍。这样就无法达到我们教材目的。
经历了一次教学失败后,我反思后是这样设计的,我先提了两个问题:
要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我们打算怎么做?我们还应注意些什么?
先把“球”发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然后做了一些规定:比如水量统一50毫升,勺量分组分量进行实验。这样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任务,完成自己的实验单、实验汇报表。最后交流总结。第二次的实验,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转化为可操作和可进行研究的问题,老师指导他们围绕研究的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只有在准备充分,精密设计,学生才会专注地听老师上课,以至于开始动脑筋,思考问题,积极地投入到实验当中去,开展研究,弄清真相,真正做到启发他们,他们才能更懂科学。这节课作业是: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在水中溶解?孩子们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已经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回家又继续研究。
三、实验探索让农村孩子学会用科学
教学中有些内容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就需要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的实验,使学生的受到教育,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探究的潜在能力。例如在教学《冷与热》中的《温度和温度计》时,我采用演示实验教育学生怎样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读取温度的温度数。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他们学会了使用温度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会科学、用科学。
四、自主实验让农村孩子探索科学
在农村,自主实验就是要让学生开展除课堂实验以外的多种形式是的科学实验。实验内容一般是指那些简单易做的,取材容易的,没有危险的,或是长期坚持的,用一些简单的器材可以独立完成的实验,课外实验和学生生活关系更为密切,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继而将其培养成习惯。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在家里自己找合适的种子,问农民,获得基本常识后,在合适的环境中种上一些植物的种子,要求他们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由种子到一株幼苗,再到一棵成苗,直到开花结果,并收获种子,每一点的变化都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并作详细地记录。最后,将所有学生的实验单、实验成果都拿到课堂上来进行交流、评比。这不仅让学生完成了实验任务,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实验的习惯。他们不但懂得了植物生长的一生,也培养了他们实验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和认真实验的习惯,使课堂实验得到延伸,让孩子们自主探索科学。
总之,在农村小学科学课中,我们应注重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作为《科学》学科的一个特色来教学,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维,学会实践,学会创造,使综合素质得到最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