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
  二、设计思想
  (一)指导思想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全文溢满了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在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倡导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上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二)设计理念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本课教学采用“以读为主”“尊重差异”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来领悟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
  (三)教材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但是处在新时期的孩子,条件优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吃得好,穿得暖,玩得爽,学习也有了先进的设备。生活和学习都沉浸在快乐和幸福之中,如何让学生跨越时空走到一百多年前的体会当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辛酸,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还得借用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起学生的同情心,从而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方法与途径1、引导学生抓重点、悟情感,通过析词句、议内容,领悟中心思想。2、引导朗读,升华学生情感。
  (三)情感與评价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四)教学手段的运用看多媒体课件,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四、教学重点
  1、领会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的光亮中看到的种种幻象。
  2、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五、教学难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语:〔出示小女孩死去的图片〕同学们,请看这张照片:在新年的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一位小女孩坐在墙角里,她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但是她已经冻死了,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如果你发现了她,你会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你们真有爱心、同情心,但是在十九世纪的丹麦,就在这小女孩去世的第二天清晨,当时也有人发现了她,请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出示句子: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在学生谈感受时,老师相机介绍背景〕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过渡语:就在人群中,有一个人也和大家一样非常同情小女孩,他通过自己的想象写下了一篇童话故事……(学生齐读课题--注意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你们愿意再一次快速地读课文吗?读后还有话要说:
  〔投影出示〕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擦火柴后,她看到了什么?你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学生个体--小组--汇报〕
  板书:现实:寒冷、饥饿、没有欢乐、没有爱幻想: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些幻想?
  小结: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晚上又冷又饿,极度孤独,无家可归,于是就在临死之前产生了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幻景,而她做了什么,想到什么有谁知道呢?这些只是作者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合理的想象,是符合当时的情况的。我们写作文,也要学习这种方法,在把事实写清楚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想到的也写下来,使文章更具体,更感人。
  (三)细读文本,理解升华
  〈一〉学习开头描写现实的部分
  师:轻声读文章1-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同时思考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小女孩的现实生活怎样?(学生自读,师巡视)
  1.教师相机出示语段:“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教师启发: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上文进行理解)(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 赤着脚走 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学生回答:冷)教师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一语段。
  2.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将“天冷极了” 换成“天很冷”可以吗?)
  3.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这里用了一个破折号起到什么作用呢?)(补充说明)
  4.教师启发:在这样的一个夜晚,这样的寒冷,小女孩为什么不回家呢?(学生联系文中语句进行理解: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二〉学习文章结尾部分
  教师过渡:这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这一天是大年夜,是一个举家团聚的日子,大街上到处弥漫着烤鹅的香味,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叫买火柴,马车差点把她撞死,小男孩欺负她,寒风刺骨,雪花飘飘,新年的脚步近了,小女孩的结局怎样了呢?
其他文献
一、知识方面  Target language 目标语言  1.Words and phrases生词和短语:  job, company, around, foreign, worker, news, be interested in, translate into, communicate with  2.Key sentences重点句子:  Would you like to transl
一、教学建议:(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72-73页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72-73页《数字的妙用》一课。数是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它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数可以用来表示一类集合的数量,可以用来表示测量的结果……特别是在数字化的现代社会,数更是人们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大至国际军事情报、经济信息、科技动态的密码传递,中至电话号码、邮政编码、车辆牌号、
在整个建设项目过程中都会进行工程变更,有效控制工程变更以降低工程造价对于防止施工延期至关重要,并且对项目管理有利.本文着重于设计和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研究
教材依据:  《一夜的工作》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  设计理念:本课是这一组课文中的一篇阅读课文,通过教学,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组课文的阅读专题。根据本文简短、内容具体充实等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拟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读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同时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教材分析
一、教材依据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物理》选修3-4  第二章机械波第一节机械波的产生  二、设计思想  1、指导思想  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以多媒体形式展示,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得出物理规律,使学生理解“物理来源于生活”。  2、設计理念  从高效课堂理念出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精神,从生活实例入手,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试验,让学生主动问为什么?主动去分析原因,从而理解知识。  3、教材分析  这
设计意图:  南郑县协税镇是一个百年古镇,古镇里的社火是我省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我县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大家都会欢聚一起,敲锣打鼓,进行社火表演,四面八方的人也都会在这一天赶过来一起观看表演。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深受大家的喜爱。  社火里面的高跷和芯子是社火文化的精髓。其中踩高跷也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同时还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孩子们对高跷有着浓厚的兴趣,愿意大胆尝试。大班幼儿
一、教材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祖国在我心间》。  二、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在诵读和实践中,体会祖国多么"辽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设计理念:教学以朗读训练为主。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材分析:这是本教材第四单元的第二课,它是以儿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读起来朗朗爽口,便于记忆,学生边读儿歌,边在地图上寻找祖国、家乡的位置,体会祖国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27~28页。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通过猜想、验证、实践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  3、通过探索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乐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探索与实践,感知轮子是圆形的;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它会滚动。通过尝试、比较,体验轮子能省力,体会轮子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善于思考、操作、探究的能力,并会记录和讲述自己操作的过程与结果。  3、通过操作探索,鼓励幼儿相互合作、积极交流,让幼儿感受探索、合作、分享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创设环境,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如各种各样带有轮子的玩具、实物;各种积木
一、教材简析  此内容为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特产”单元的笔下生花内容之一。此次习作要求写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不但要写出特产的特点,更要写出“我”对这种特产的观察和体验,突出“我爱”。可以仿照《我爱故乡的杨梅》。本单元是一个开放单元,学生通过单元内设计的各项语文活动,了解家乡的物产,丰富相关知识,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这次习作练习需要在“开卷有益”“初显身手”“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