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上乾坤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70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杰的瓷上肖像画在景德镇绝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仔细研究过他所绘制的一大批瓷上肖像画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安南、爱因斯坦、齐白石、卓别林、罗丹、索菲亚罗兰,以及他自己各个年代的自画像。这一系列纯写实的特殊艺术品跃入人们眼帘的第一感觉是生动细腻,传神入微,常常是人物眉宇变化的刹那之间落入艺术家笔下掌控之中,淋漓尽致,毫发毕现。如果是油画作品,当另作一说,用特殊颜料在瓷上绘制,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非行道以外之人可以想见。
  中国的油画作品始终与西方有着很大差距,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与十数位中央美院的油画系精英聚集在一起闲谈时,有人即说中国的油画高手也仅仅是西方美院的高年级学生水平。三十年过去了,中国油画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传统技巧上与西方油画似乎仍不能相比拟。当然这一切并不是我这篇文字阐述的主题,我所说的“瓷板画”乃“中国特色”,尤其冯杰的“瓷上肖像画”,也非西方人可以随心所欲、轻而易举绘制的,这就从另一面佐证了冯杰“瓷上肖像画”的地位和分量。冯杰所著《瓷上肖像画技法》一书,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了他个人三十多年来从事瓷上肖像艺术创作,探索总结的观点、方法、技巧等方面的成果,补充了中国绘瓷史上的一块空白,让中国人在中国器物上创作出不亚于西方油画效果的惊世骇俗的艺术珍品,并在中国艺坛和世界艺坛享有独具风采的一席之地。如若哪位西方油画大家不信,就请试上一试,马上即可见得分晓,从而证明在下此言不虚也。
  我试着从众多的“瓷上肖像画”中挑出几幅与读者共赏,以《毛泽东》《安南》《索菲亚罗兰》和《沉思的老人》为例。毛泽东肖像是按照天安门城楼上画像为蓝本,尽管一幅在布上,一幅在瓷上,大小不同,颜料更不相同,但作品的效果如出一辙,若有人告诉我这是天安门城楼上画像的缩小版,我也立即点头称是。安南的画像是根据安南的一张照片所绘,我个人认为这是冯杰创作中精品中的精品,黝黑的肤色微微泛红,非洲人独有的细卷头发和花白胡须,以及眼线嘴角,每一条细小的皱纹,都被艺术家表现得尽善尽美,细致到了不能再细致的程度,被人用滥了的四个字“栩栩如生”,用在这里才真正的名副其实。《沉思的老人》是一件黑白作品,它不同于照片,也不同于素描,但它兼具照片与素描两方面的优势,把人物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人物画面的凸凹起伏以及手纹肌理纵横交错,全部用错落有致又富于变化的细线构成。我心中暗想,作品的承载体既不是布也不是纸,我真不知在坯板上用矿物质特殊原料所绘的西画作品,画家们看后当作何感想?
  
  我还要提到的一件作品是国际著名影星索菲亚罗兰。在我和我上一代人们心中,索菲亚罗兰是一位冷艳明星,冯杰设置的也是冷色调,以蓝紫为主,背景也雾气朦胧。这种色彩氛围不但让人看了寒气逼人,让人感到画中的索菲亚罗兰高贵典雅,可望而不可及,绘者妙手将一位深入人心的大牌影星绘进人们心里,是他的作品魅力所在。
  上世纪六十年代伊始,冯杰从辽宁大连去到江西南昌,幸运地分到南昌瓷像工艺社工作,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厚兴先生。杨大师向以创新著称,他改变了传统的黑白瓷像上罩一层彩色、二次烧制的方法,而是大胆移植安格尔、鲁本斯等西方油画大师作品,洋为中用,质感逼真。冯杰珍惜这难得的环境与机遇,如饥似渴地吸纳着他所需要的技能与知识,在绘画上,在文学上磨练自己,充实自己,层楼攀援,力求超越!
  到了“文革”时期,当时许多教授名家都被打倒了,即使不被打倒也不敢画伟大的领袖人物,害怕稍有不慎被人抓到把柄,这样,绘制领袖画像的任务就都落在年轻一代有这方面专长的“画家”身上。我对那些画巨幅毛主席画像的岁月至今仍历历在目,现在想起来还有些激动。冯杰比我们画得多,画得也大,毕竟我们大都是“业余”的,而他是名副其实的专业人士,如南昌人民广场、八一礼堂、江西影剧院、中山堂以及机关厂矿的显要位置,都有冯杰绘制的马克思、孙中山,更多的是毛泽东画像。这期间几位海派著名画家的子女下放江西,冯杰帮他们在南昌工艺美术厂安顿下来,并交往频繁,经常邀他们到自己的方寸之地“一统楼”做客。大家读中国古典文学,探讨中外绘画史,冯杰不仅在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上下了不少功夫,并系统地对景德镇“珠山八友”陶瓷进行了仔细钻研,领会到陶瓷艺术尤其“瓷板画”的真谛和技巧。通过他们,冯杰结识了吴湖帆、张充仁、谢之光、唐云等海派大家,有幸耳濡目染,看到了大量书画精品,听到了不少妙语箴言,对他后来的艺术创作和文化修养,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特别要提及谢之光和黄秋园两位老先生,冯杰在他们那里受益良多。谢先生对冯杰情有独钟,见过后不久即收其为入室弟子,言传身教,不遗余力。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他又结识了黄秋园老先生,黄先生倾囊而出,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创作,冯杰不负厚望,几乎全部临摹一遍,有的甚至几遍,得到了黄老先生的赞同与认可,这些丰厚的铺垫,让冯杰一生享用不尽。
  后来虽然冯杰主攻“瓷上肖像画”,但他积累的学识与技能在他丰富多彩的创作作品中还是不断地显现出来。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他在北京人美及江西、广西等出版社发表的大量年画作品,可以充分展示和说明这一点。我要着重强调的是,一般年画,尤其仕女画几乎都是程式化和模式化,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所有人物仿佛都是一个妈生的一样,冯杰的创作则不是,他的作品首先是美——造型美,色彩美,构图也美;二是真——形象真,形式真,表现手法真。如《王昭君》《洛神》,如水彩年画《八仙》,王昭君和洛神的形象虽说是千古佳丽,如仙似神,但冯杰所绘让人感到是活生生的人,这形象无疑是从他多年搜集的素材中得来的,与想象出来的人物大相径庭。我更喜爱他的水彩《八仙》,这类题材以前见过不知多少,若从美的角度,依愚个人之见,无有出其右者,八仙个个有血有肉,亲和可爱,不似那许多脏兮兮、乱糟糟的画面和组合,自然它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就不足为怪了!
  冯杰是一位有思想、有见地、有深刻内涵的“瓷板画”画家,从艺数十年来,他已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就,然他的目标绝不仅限于此,他还有许多画要画,还有许多想法和计划要实现,他对外给人一种不事张扬的表象,其实他是稳稳地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正如美国作家布里安所说:“不要匆匆忙忙地度过一生,以至于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场速度赛跑,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旅程。”
  冯杰在人生竞技中,不是一个速度型选手,他属耐力型、执著型,认准一个目标,一丝不苟,一往无前。“瓷上乾坤”在他笔下,必然是一片灿烂,一片辉煌。
其他文献
兴趣,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坚持终身体育,我们强调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从事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意义。对学生我们可以先进行一些调查,来了解学生对哪些体育项目感兴趣,再进行适当的引导,注意开始的要求不宜过高。使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锻炼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从“要我练习”到“我要练习”,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变
目的:通过观察浮针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深入分析其结果,来探讨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有效率,使患者受益。方法: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观察病例60例,全部患者均来源于吉林省中医院,进行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浮针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治疗组),另一组采用麦肯基法治疗(对照组),两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根据《中医病症诊疗标准》中此病的相关疗效评价准绳、视觉模拟评分法(V
【内容摘要】在阅读中感悟真知,为习作奠定基础,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人生智慧,提高习作水平,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写作。  【关键词】感悟真知 自主学习 奠定基础  小学的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工作,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性工作。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以后
几年来,经过我们对小学思品开放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观念,做开放型的现代教师。  (一)增强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  在生活中开展的品德教育,其主题与素材来源于道德主体当下的生活。“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陶行知),生活是德性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在品德课的教学中,我们把教学资源的开发作为师生课前必做的准备工作,教材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
[摘 要]:手枪射击通常是立姿单臂悬空射击,枪体重心高,支撑面小,姿势的固定和保持主要靠骨骼的支撑、肌肉的紧张来实现,达到用力的平衡。立姿姿势的这种特点,迫使射手采取不自然、不对称的姿势。这就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肌肉的正常负荷,研究立姿姿势与人体各部功能关系,对于改善并提高立姿稳定状态至关重要。  [关键词]:教学训练 人体结构 各部肌群  一 、立姿射击技术分析  (一)立姿支撑面的大小、形状与枪
由于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考试成绩的重压下,学校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师“一言堂”的专制,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而且阻碍了学生主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善于组织、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去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为活动主体,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通过探究研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