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应该是梦想家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j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我们是不是能够成为世界知名的大师,我们都要有目标消费群,如果离开了这一点,我相信你离成功的道路就会越来越远。
  
  过去的2006年,我们不能忽略一件事:2006年的国庆节这一天,中国时装品牌吉芬,作为2007春夏巴黎高级成衣周的开幕秀,在巴黎卢浮宫由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主办的巴黎高级成衣周的正式发布场地,展示了其2007春夏装新品设计。
  这是当季巴黎时装周的第一场时装秀,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中国时装设计师的品牌发布被正式列入了国际顶级时装周的日程。谢锋因此被称为年度最有勇气的中国设计师——他勇敢地抛弃中式元素,以优雅、简洁的设计来了场时尚的变革。
  谢锋给女性穿上了海蓝、灰色或米色的短裤,英国式白底绣花或白色折裥的贴身连衣裙,辅之以条纹迷你羊毛开衫。他还喜欢背带广角短裤,并与水平细条纹的长袜和小小的灯笼袖配衬。谢锋表示,发布会主题为“门”,寓意为中国开启了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
  法国时装公会主席Didier Grumbach 先生这样评价吉芬入选2007春夏时装周正式发布会的重要性,“就像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设计师、80年代的日本设计师走出国门一样,吉芬是中国设计师进军国际时装界的一个标志,将会对中国设计师及企业经营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2月初,这位打开世界时装之门的优雅设计师接受了《新民周刊》记者的专访。略带沙哑的声线,缓慢的语调,一如吉芬的衣服,简洁、富有品位。
  新民周刊:你大概是什么时候去日本留学的,为什么选择了日本,而不是时尚之都巴黎?
  谢锋:我1988年去日本。当时80年代出国留学是很难的事情,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大学外语学的是日语,当时到深圳带学生实习,深圳文化学院的一个毕业生已经做老板了。他说,谢锋你应该到国外去学习学习。就这样,他把我介绍给了日本文化学院的教授斋藤先生。我就写论文给斋藤先生,他觉得我非常有潜力,就录取了我到文化学院读研究生。
  新民周刊:你在央视的《人物新周刊》栏目中讲到,初去日本,生活异常艰辛,有段时间天天哭鼻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压力会让一个七尺男儿变得如此脆弱?在从事设计的20年当中,还有没有类似让你不堪、让你流泪的经历?
  谢锋:我算是去日本留学,少有的受日本恩惠的学生。尽管如此,我刚去日本的时候,还是有半年时间非常辛苦。我去洗过盘子,去建筑工地扛过木头。倒不是因为体力累,干不了活儿,是因为出去之前我是在大学里做老师,突然就到生活的最底层,而且有一些艰辛是让人无法理解的。最主要是内心的一些不平衡和痛苦。因为人家认为你是社会最底层,讲一些话非常难听,人就变得很脆弱,觉得特别特别委屈。
  当然在我从事设计的20年间,工作一直都是比较顺的。去了日本半年以后,获得一个日本青年大奖,得到了日本文部省的奖学金,还得到了后来我工作的NICOLE公司的工资,这样的话,使我的生活一下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在日本的苦难日子还是比较短的。
  新民周刊:很显然,国外的教育方式和国内有非常大的不同。正像你说的,国外讲究立体裁剪,而国内的师傅只会告诉你衣服的固定尺寸。现在国内的服装教育方式是否有所改变?
  谢锋:总的来说,中国的教育是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不可否认中国的服装教育留有很大的后遗症。中国最早的服装教育老师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搞绘画的老师,一个来源于工厂的裁剪师。但是一到了学校,因为学校的体制要论文啊、外语啊,所以那些原来在大学做美术老师的教员最后都成为教授,而原来做裁剪的师傅由于语言不行,论文没有,可能还在实验室。这样的话,导致我们的学生画画强于裁剪、制作。但是我到了日本发现真正学习服装的地方,都是以裁剪、制作为主。画画只是公共课,只要别人看得懂就行,并不需要素描之类的基本功。
  所以,中国的很多学生出来可以做一些平面设计、装修设计,而不能做服装设计,因为服装设计的关键是裁剪。
  新民周刊:在日本求学的经历中,除了给石头做衣服,还有什么是让你特别难忘、受益匪浅的?
  谢锋:基本上我的服装学习生涯都是在日本完成的,因为我大学里学的是面料设计。当年的场合教育特别难忘。老师带我们去看歌剧,去帝国大厦吃西餐,对一个穷学生来说,简直呆了,世界怎么会是这样的?这么豪华!所以对我未来的生活和设计生涯有很大的作用。我很清楚,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导致他选择衣服不同。
  新民周刊:你在日本服装学院毕业以后,进入日本NICOLE公司工作,并师从著名的设计大师松田光弘,按理说发展得挺不错,是什么机缘促使你回国创办属于自己的品牌?是不是设计师大都有一个创办属于自己品牌的梦想?
  谢锋:设计师都有一个成立自己品牌的梦想。这个梦想从读大学,从学习服装开始就有了。但是我个人也并不是太刻意追求这个,走着走着,觉得应该自己做品牌了。因为我在日本工作之后又去了香港做我们公司的总经理。这时发现国内要成立服装设计公司,就觉得特别兴奋。
  我来到北京,和当时的主办方进行接触。他们让我写了很多的企划书,不过最终我没有去这家公司,而选择了一个民营公司。因为刚刚从国外回来,不太适应国营公司的体制。写了企划书,过了一个星期都没有反应。正好这时有个民营公司要创立自己的品牌,我就加入了他们,在那里做了两年半,后来就开始自己创立品牌。所以我这个人比较随缘。
  新民周刊:你一直强调设计师要体验生活,要了解消费者。这方面,你有些什么心得体会?比方说你设计的品牌偏向于年龄稍大、有相当消费水平的成熟女性,你是如何了解或者是介入他们的生活方式的?
  谢锋:我一直认为设计师的成功取决于消费者对你的了解。不管你的定位如何,不管你设计的什么产品,最终只有在消费者身上才能有自己的价值。20年来我一直奉行着这样一个理念——离开了消费者,服装就没有任何意义。
  当我们吉芬刚刚进入市场的时候,我们基本上选定了30到40岁的女性。这里面有几个原因,第一我了解她们的生活;第二,她们都有和我们相同的社会经历。有一次,我的一个客户去北大读EMBA,她特别喜欢我们的服装,结果发现班里的女孩子都穿着我们的衣服。这时我很幸福。因为我们把客户准确地定位在有相当消费水平的、成熟的知识女性。这是吉芬定位成功的一个特点。
  新民周刊:作为第一个去巴黎时装周的中国人,你已经打开了中国设计师通向世界的第一道大门,有什么建议给你的后继者们?
  谢锋:知道我们做什么衣服。不管我们是不是能够成为世界知名的大师,我们都要有目标消费群,如果离开了这一点,我相信你离成功的道路就会越来越远。
  新民周刊:有报道指出,去年你们接受法国著名的VLOSY奢侈品咨询集团入股吉芬,并邀请他们对吉芬品牌和你本人进行国际化包装,一切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很想知道要走国际路线的品牌,大都需要进行什么样的国际化包装?
  谢锋: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品牌和品牌的价值。我觉得一个伟大的品牌,是给消费者一个伟大的梦想。离开了梦想,衣服的价值还剩多少呢?所以我们现在进行国际化的包装,也是希望我们的品牌创造实际的价值,我們需要有梦想,是每一个人的梦想。
  新民周刊:你在巴黎时装周的处子秀,都收获了些什么评价?
  谢锋:我们中国的服装,长期以来受到国际评论的贬低,他们都认为中国的服装是没有品位的,抄袭的,但是,我们在巴黎的表现,让他们看到中国也有优雅的服装,也有优秀的设计师。当发布会成功,各国语言传诵着一个词汇“太棒,太棒!”的时候,我想到的是我对很多国际媒体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都知道中国是服装生产大国,实际上中国有很多优秀的设计师!
  新民周刊:今后都有些什么样的打算?
  谢锋:现在我们的衣服已经开始在巴黎销售。我梦想有一天我的衣服被巴黎人接受,成为巴黎人都传诵的品牌。
其他文献
中美两国关系的重要性及过去几年的良好发展清楚说明。超越经常危及双边关系的公开争吵。实乃明智之举。    半年时间三次访华——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日前的访华既为5月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做了铺垫,也以其常态化的访问折射出中美两国信任关系的建立和巩固。如今,在许多人感慨国际社会由于缺乏互信而纷争不断时,中美信任关系的逐步形成和稳定已成为值得研究的范本。  很明显,沟通有助于建立信任关系。之
在这个后现代世界中,以电视为中心的当代大众传媒,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私人生活空间和社会生活空间。    几天前,素有“后现代主义大祭司”之称的鲍得里亚辞别了人世,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与鲍得里亚、福柯、德里达、利奥塔、布尔迪厄等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辉煌的法国思想成果,如今都已成为经典的历史文献,而与他们的思想相随共生的“五月风暴”,也成为了尘封已久的模糊记忆。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作为一场自发
一个领导的形成,并不在课堂上,因为领导不是靠读书读出来的;也不能只在单位总部,因为领导不是靠指挥别人指挥出来的。领导是伟大的经历,而这些经历的起点必须在第一线,在组织与外界接触的边界上,接受外界的冲击,转换成最生动,最实际的知识。    诺尔·蒂奇(Noel Tichy)在《领导引擎》一书中提到,当今世上最稀缺的资源,是能够持续带领组织转型,进而在未来世界中成功的领导人才。成功的企业重视领导人才,
长假里读董桥先生一篇旧作《初版水仙花》,说他从前在英伦淘书的故事,其中说:“中外集藏书籍文玩的人情怀一样:搜猎的历程是最大的乐趣,拥有了反而往往淡然了。坊间我们买得起的初版好书不多,搜猎的时日长,向隅的遭遇多,共过患难的感觉浓,交情自然深了。”董桥在这里对喜爱书籍的人没有严格划分,一声“曾为梅花醉不归”的叹息,恋恋红尘中共患难的感觉,决定彼此藉以成为朋友。不过爱书人与书痴到底有所区别,美国人汤姆·
已有文章评说,这次奥斯卡获奖外语片《窃听风暴》是一次“伦理想象力”的胜利。从文化作品的“正面”理解,想象力是针对世俗生活的实际匮乏所作的理想式样的虚幻补充,也就是《红楼梦》所谓的“假作真时”。影片中的特工窃听者维斯勒,因为听到耳机中传来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而泪水盈眶,因为看到布莱希特“初秋九月”的诗句而心弦震颤,因为对于男性长者自戕的哀鸣,因为对于女性丽人遭辱的愤懑,最终他背弃命令,隐瞒和虚构每
即便,我们在商家填写资料时,以小人之心度之,慎之又慎,  我们个人信息的泄漏恐也防不胜防。    在银行、电信、邮政、保险等服务部门填写个人资料时,你恐怕是不会担心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但若这些信息落到了诈骗分子手里,后果可想而知。侦探公司的魏青对记者就曾坦言,确有侦探公司通过通讯公司内部的员工,或是朋友,或收买,总之在这些“内鬼”的帮助下拿到本不可能被通讯公司之外的机构所获悉的客户个人通讯信
有没有想过,在网络上发消息写邮件,其实就像寄明信片,你的信息根本不像你所想象的那样隐藏在虚拟世界?    有没有想过,在网络上发消息写邮件,其实就像寄明信片,你的信息根本不像你所想象的那样隐藏在虚拟世界?  “通过互联网,两个小时内就可以找到一个人!”这句话已经喊出来好几年了,在互联网技术更趋发达的今天,这个时间恐怕已经经历几次提速了  在沪上一家外资企业工作了3年的庞小姐最近开始考虑辞职了,原因
只有隐者(hermit)才能绝对控制其个人信息的使用    早在一年多前,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机构Harris Interactive受Visa委托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个人信息和财务信息失窃或丢失已成为全球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被调查的12个国家中,中国位居对个人信息丢失或失窃问题最为关注的4个国家之一有77%的中国消费者表示,他们高度关注个人或财务信息的丢失或失窃问题,高出调查平均水
通过立法尽快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已是刻不容缓。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国家或地区已经超过50个。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起草负责人周汉华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各政府部门及被授权或者受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能的组织,还是各种非政府部门,在进行活动时,往往都会收集、保存大量的个人信息。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光芒黯淡的纽约时装周、才情极度缩水的伦敦时装周、失却精美的米兰时装周之后,中国设计,作为国际时装界的新锐力量正在一步步走向前台。世界是平的,中国的机会不远了。    在2004年底香港的一个论坛上,古奇Gucci总裁明尼科迪梭说过这样的话:“在众人心目中,奢侈品总是和欧洲印象联系在一起,亚洲的奢侈品品牌现在还不可想象。”这种观点曾经代表了许多欧洲奢侈品公司的看法。在它们看来,不仅亚洲不可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