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靖华
山东省聊城市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外语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教育部“知行中国——初中班主任培训”优秀指导教师。坚信教育是“慢”的艺术,师者如“农”,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陪伴、等待每个生命舒缓诗意地成长。
时光如梭,转眼间,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步入了如今的不惑之年。从教24载,与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就如同繁星一样在我的记忆中闪烁,我常怀着朝圣般的心情仰望教育的星空,心中充满着依恋与感动。
追问:敢问路在何方
21岁那年,我大学毕业回到了家乡,登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乡镇中学的教师。那时,学校条件比较落后,就连给学生印点试卷都要自己动手。我还记得自己笨拙地在油印纸上刻题,再一张张印出来,时常弄得满手、满脸都是油墨,却从来不觉得苦和累。凭着初出茅庐的那股冲天干劲儿,我所任教班级的成绩在全乡名列前茅。那时每学期联校召开表彰大会,都会给成绩好的教师发一张床单作为奖品,几年下来,我竟得了好几张床单——床单本身不值多少钱,却是对我的工作的肯定,到现在我都还珍藏着它们。
那几年,我没有当过班主任,我想,或许是校长担心我这个瘦瘦弱弱的,坐在教室里冒充中学生都不会穿帮的年轻女孩子镇不住场面吧。
六年之后,聊城市实验中学建校,从乡镇选聘教师,我很幸运地被推荐参选并通过试讲,成为该校的一名教师,但我依旧没能当上班主任。
任教10多年了,却没有当班主任的经历,我心里总感觉少了些什么。于是,我开始留意和自己搭档的两位老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并且主动帮她们分担一些工作,比如统计考试分数,计算学生成绩,自习时去班里巡查课堂纪律等。这样一来,她们乐于把一些班级管理的方法教给我,我也渐渐地掌握了一些班级管理技巧,并让校领导也注意到了我的努力。
2004年9月,校长郑重地把一个由72名学生组成的全寄宿班级交给我,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荣升成“主任”了。刚刚当上班主任,我内心十分激动,也深感责任重大。
初一的孩子年龄小,初次离开父母,还不会照顾自己,经常有人感冒发烧闹胃病。一次,班上有个男孩晚上犯了急性肠胃炎,呕吐得厉害。诊所的医生告诉我,这种病只能通过连续打两三个小时的点滴来缓解病情,可当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而那个男孩的家离学校有几十里路,其父母无法赶来。我便带着他回自己家,请医生来我家里为他输液。经过我和丈夫一夜的护理,孩子的状况有了明显好转。虽然疲惫不堪,但我心里很踏实,因为我做到了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我的学生。
为了带好班级,我努力去探索一些班级管理的好方法,诸如:和学生一起写班级日志,评选感动班级十大人物,给学生颁发励志小书签和表扬信,召开系列主题班会,创办特色板报等……
无怨无悔的付出,终于换来了班级内部的稳定,也培养出了我和学生间亲密融洽的感情。而我也会像一个溺爱孩子的母亲一样,总担心学生做不好,于是包办了太多的事情,没有给足孩子自我锻炼成长的机会。这一切,我在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一直到他们毕业,班长一语才点醒我这个梦中人:“老师,以前您管我们太多了,还弄得自己那么累,我们都知道您是为了我们好,但我们并不喜欢您那样。以前我们不敢说,是怕您伤心、生气。”
那一刻,我心中好似打翻了五味瓶,曾经以为凭借满腔热情、辛勤工作和一颗爱心,就可以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理念瞬间被推翻了!我竟像一个迷路的孩子,茫然不知所措:这些年来,我像老黄牛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地工作,只顾埋头拉车,却不知抬头去看看前面的路。时代在变,孩子们在变,以前的老船票怎能登上如今的新客船?
蜕变:网络学习遇贵人
2008年的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促发了我真正的蜕变。那时候我无意中在网络上发现了班主任教育论坛,并被这块“风水宝地”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尝试着在论坛发帖,与许多热爱班主任工作的老师一起交流班级管理经验。
在这里我先后遇到了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两位导师——全国名班主任郑学志老师和教育大师张万祥老师。最初我参加了郑学志老师创办的“班主任工作半月谈”,每周一晚七点半,我们通过网络准时相约,热火朝天地讨论班级管理的策略,交流工作心得,并在反思后形成文章,郑老师还不辞辛苦地为我们批改。
我依然记得自己的第一篇文章,简直糟糕透顶,标题和内容相差甚远,但郑老师悉心指导我,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自此,我喜欢上了写作,也乐于将班级管理中的点滴心得化作一篇篇文章,与更多的老师分享。
2010年,在郑老师的指导下,我的文章《给学生来点小惊喜》,得到了张万祥老师的认可,并被收录在他主编的《班主任其实好当——44位优秀班主任的秘诀》一书中。随后,在张万祥老师主编的班主任千字文系列丛书中,我又有8篇文章被收录。这么多年来,我和张万祥老师一直通过邮件或电话交流,他不仅仅是我的专业成长导师,更是引领我精神成长的贵人,我记得张老师曾在一封邮件中写道:
靖华老师,在这四本“班主任千字百篇系列”书稿的编辑中,你奉献出智慧和才华,写出优秀的文章,为全书增添了色彩,加重了厚度。而且,这次来稿大大超过需要,而你竟能被选中四篇,确实难得!
我把你视为真心的朋友,视为写作的骨干力量,视为专业成长征途中的亲密战友。
祝愿你在今后的专业成长征途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取得更骄人的成就。我愿做青年班主任朋友们的垫脚石!
你的老朋友:张万祥
2014年5月24日
这是何等鼓舞人心的信件啊!我何德何能,能获德高望重的张老师如此厚爱?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竭尽全力工作,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呢?
成长:路就在脚下
这段时期是我教育观念发生重大改变的时期,也是我在班主任管理岗位上的重要转型。以往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当好班主任只有良好的师德和爱心是不够的,仅凭热情和激情是不行的,还必须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艺术的管理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对教育的思考,触发的是对知识的需求,我买了许多教育专著,开始潜心读书、学习、思考、写作。几年下来,我积累了几十万字的班级日志和教育随笔。下面这些例子,都是来自我的班级实录。
花絮一:给班级取个美丽的名字
每个班级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不同的风格与内涵,给班级取个美丽的名字,和学生一起商议班魂、班风、班训,创作班歌、设计班章、制定班级发展目标,让学生对班级有一种归属感,树立与班级共荣辱的意识。
以现在所带班级为例:
班名:傲雪班
班魂:礼
班风:让优秀成为习惯
班训:天道酬勤 敏而好学
班级精神:做傲雪寒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班歌:《傲雪之歌》
当天地没有棱角的时候
当河水不再流动
当时间停住 日夜不分
当花草树木全部凋残
我还是依然傲立枝头
依然傲立枝头
我的英姿是这世间最美的风景
让我们历经残酷
而能笑傲枝头
逆境之中战胜所有困难
微笑面对今后坎坷道路
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
这首班歌是孙凤坤同学依据《还珠格格》插曲《当》改编的,歌词反映了孩子们奋勇向前的精神面貌,在本学期学校组织的歌咏比赛中一举夺魁!
花絮二:借经典育人
《弟子规》是一部经典的古代青少年行为规范,用于指导孩子们的思想认知及行为规范。在我的班上,每天早读课前三分钟,都会由班委会同学轮流教诵《弟子规》,我则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讲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孩子们每天背诵四句,周一班会课上谈体会;老师适时加以引导,使其懂得何为可为,何为不可为,教他们做一个善良的、孝顺父母的、有礼貌的人。
学过《弟子规》后,孩子们的思想认知和日常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比如,以前下课后,老师还没出教室,便有孩子冲向门外。现在,孩子们都是静静地等老师先出教室。这便是《弟子规》中“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的功劳。
《弟子规》的教育作用还体现在学生的服饰上,我们班是学校里校服穿戴最整齐的班级,一直没有出现穿名牌、攀比的现象。或许也是因为“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的道理已深入人心吧。
花絮三:自我教育学习日
为了使孩子们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习惯,我尝试实施“自我教育学习日”,即要求孩子们在教室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课间不打闹、不喧哗,进出教室放轻脚步,教室里除读书声外无杂音;课前三分钟拿出课本,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发言,争取做到“零批评”。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总是活泼好动,不容易安静下来。在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时候,孩子们主动提议可以创设“自我教育学习日”,我给予了充分的鼓励。自习课上,孩子们乖乖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书写字,抬头可见黑板的左侧写着“安静是一种修养”,黑板上方写着 “入室即静”,整个教室弥漫着浓浓的学习氛围。下午放学后,我让每个孩子写了“学习日”的感受,想听听他们的心声,一位孩子写道:
我很喜欢“自我教育学习日”,给了我一个充实而温馨的学习环境。看到那么多同学在认真学习,让我有种不由自主就想学习的冲动。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啊!
我体会到了“安静是一种享受”,明白了“安静是一种修养”。在度过一天的安静时光后,感觉很痛快!今天我学到的知识最多,让学习日来得更猛烈些吧!
于是第二个学习日,第三个学习日……“自我教育学习周”“自我教育学习月”如约而至,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具备了自我教育的能力,班级也充满了书香的味道。
花絮四:让成长的转折点充满感动
初中三年,孩子会经历成长过程中的几个重要转折点,即新生入校、升入高一年级和毕业离校。为了让这些日子成为孩子们终身难忘的记忆,我尝试进行入校、升级和毕业课程的教育。
新生入校第二周我便组织学生召开了一次大型主题班会——“我与初中的自己有个约定”。
我设计了六个板块:孝、爱、礼、信、律、志,让班委会六名成员分别担任该项的小“班主任”,带领自己的小组准备活动。
各小班主任欢呼雀跃、欣然领命而去。一周后,开学第一个主题活动《我和初中有个约定》拉开了序幕。我发现孩子们的创意无限,设计出的活动多种多样,有演讲、诗歌、小品、相声、小魔术等,既生动活泼,又彰显了班会主题。两个主持人也主持得有模有样,最后还带领大家齐诵:“孝:孝敬父母;爱:关爱他人;礼:礼貌待人;信:诚实守信;律:严于律己;志:志存高远。”而且,这一期的主题板报也设计得很漂亮。
这个入校课程让刚升入初中的孩子对新的学习生活充满憧憬与期待,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也让他们尽快地融入新的班集体,对增进班级凝聚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接下来的升级课程是在孩子们升入八年级和九年级时进行的,共有三个主要环节:回顾成长足迹,感谢师恩,同窗情谊。
在主题班会召开之前,由学生代表给每位任课老师正式发出邀请函。在感谢师恩环节中,由科代表给相应的任课老师颁奖,献上卡片、致颁奖词,全体同学向老师们鞠躬,齐声说:“老师,您辛苦了!我们永远爱您!”场面非常感人。
这一升级课程升华了师生感情,增进了同学情谊,让原本平淡的升级变得美好和隆重,从而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难忘的里程碑。
当孩子们面临毕业时,心中总是酸溜溜的,为了给他们留下初中最后阶段的美好记忆,我又精心准备了毕业课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播放学生三年的成长足迹课件
2.学生讲述最难忘的一件事
3.学生代表发言,感谢师恩
4.给科任老师和校领导致颁奖词、颁发荣誉证书
5.向学校领导汇报节目(演唱班歌)
6.游戏(从抽奖箱中抽出任意一个同学的名字,然后说出这位同学的优点),目的是让同学们记住彼此好的一面。
7.班主任感言与寄语
我用毕业课程取代了以前单调而毫无新意的“校长讲话——教师代表发言——学生代表发言”流程,给毕业典礼注入了真情与感动,赋予了生命与活力,升华了师生情感,增进了同学情谊以及他们对母校的爱,让孩子们终生难忘。
就这样,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我成长着,反思着,积累着,沉淀着。文化引领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把我从日常繁琐的教育工作中解放出来,也让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和快乐!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学习,把一些成功的经验写出来和其他老师分享。
这些年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诸多优秀教师相比,我不过是茫茫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而已。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我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为我深爱的教育事业还有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尽一点绵薄之力。
用一首词来表达我的教育情怀便是:
如梦令
漫步教育旅途,
沉醉但知归路,
莫道辛与苦,
不言桃李自述。
倾注,倾注,
愿入毕生情愫。
山东省聊城市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外语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教育部“知行中国——初中班主任培训”优秀指导教师。坚信教育是“慢”的艺术,师者如“农”,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陪伴、等待每个生命舒缓诗意地成长。
时光如梭,转眼间,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步入了如今的不惑之年。从教24载,与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就如同繁星一样在我的记忆中闪烁,我常怀着朝圣般的心情仰望教育的星空,心中充满着依恋与感动。
追问:敢问路在何方
21岁那年,我大学毕业回到了家乡,登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乡镇中学的教师。那时,学校条件比较落后,就连给学生印点试卷都要自己动手。我还记得自己笨拙地在油印纸上刻题,再一张张印出来,时常弄得满手、满脸都是油墨,却从来不觉得苦和累。凭着初出茅庐的那股冲天干劲儿,我所任教班级的成绩在全乡名列前茅。那时每学期联校召开表彰大会,都会给成绩好的教师发一张床单作为奖品,几年下来,我竟得了好几张床单——床单本身不值多少钱,却是对我的工作的肯定,到现在我都还珍藏着它们。
那几年,我没有当过班主任,我想,或许是校长担心我这个瘦瘦弱弱的,坐在教室里冒充中学生都不会穿帮的年轻女孩子镇不住场面吧。
六年之后,聊城市实验中学建校,从乡镇选聘教师,我很幸运地被推荐参选并通过试讲,成为该校的一名教师,但我依旧没能当上班主任。
任教10多年了,却没有当班主任的经历,我心里总感觉少了些什么。于是,我开始留意和自己搭档的两位老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并且主动帮她们分担一些工作,比如统计考试分数,计算学生成绩,自习时去班里巡查课堂纪律等。这样一来,她们乐于把一些班级管理的方法教给我,我也渐渐地掌握了一些班级管理技巧,并让校领导也注意到了我的努力。
2004年9月,校长郑重地把一个由72名学生组成的全寄宿班级交给我,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荣升成“主任”了。刚刚当上班主任,我内心十分激动,也深感责任重大。
初一的孩子年龄小,初次离开父母,还不会照顾自己,经常有人感冒发烧闹胃病。一次,班上有个男孩晚上犯了急性肠胃炎,呕吐得厉害。诊所的医生告诉我,这种病只能通过连续打两三个小时的点滴来缓解病情,可当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而那个男孩的家离学校有几十里路,其父母无法赶来。我便带着他回自己家,请医生来我家里为他输液。经过我和丈夫一夜的护理,孩子的状况有了明显好转。虽然疲惫不堪,但我心里很踏实,因为我做到了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我的学生。
为了带好班级,我努力去探索一些班级管理的好方法,诸如:和学生一起写班级日志,评选感动班级十大人物,给学生颁发励志小书签和表扬信,召开系列主题班会,创办特色板报等……
无怨无悔的付出,终于换来了班级内部的稳定,也培养出了我和学生间亲密融洽的感情。而我也会像一个溺爱孩子的母亲一样,总担心学生做不好,于是包办了太多的事情,没有给足孩子自我锻炼成长的机会。这一切,我在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一直到他们毕业,班长一语才点醒我这个梦中人:“老师,以前您管我们太多了,还弄得自己那么累,我们都知道您是为了我们好,但我们并不喜欢您那样。以前我们不敢说,是怕您伤心、生气。”
那一刻,我心中好似打翻了五味瓶,曾经以为凭借满腔热情、辛勤工作和一颗爱心,就可以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理念瞬间被推翻了!我竟像一个迷路的孩子,茫然不知所措:这些年来,我像老黄牛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地工作,只顾埋头拉车,却不知抬头去看看前面的路。时代在变,孩子们在变,以前的老船票怎能登上如今的新客船?
蜕变:网络学习遇贵人
2008年的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促发了我真正的蜕变。那时候我无意中在网络上发现了班主任教育论坛,并被这块“风水宝地”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尝试着在论坛发帖,与许多热爱班主任工作的老师一起交流班级管理经验。
在这里我先后遇到了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两位导师——全国名班主任郑学志老师和教育大师张万祥老师。最初我参加了郑学志老师创办的“班主任工作半月谈”,每周一晚七点半,我们通过网络准时相约,热火朝天地讨论班级管理的策略,交流工作心得,并在反思后形成文章,郑老师还不辞辛苦地为我们批改。
我依然记得自己的第一篇文章,简直糟糕透顶,标题和内容相差甚远,但郑老师悉心指导我,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自此,我喜欢上了写作,也乐于将班级管理中的点滴心得化作一篇篇文章,与更多的老师分享。
2010年,在郑老师的指导下,我的文章《给学生来点小惊喜》,得到了张万祥老师的认可,并被收录在他主编的《班主任其实好当——44位优秀班主任的秘诀》一书中。随后,在张万祥老师主编的班主任千字文系列丛书中,我又有8篇文章被收录。这么多年来,我和张万祥老师一直通过邮件或电话交流,他不仅仅是我的专业成长导师,更是引领我精神成长的贵人,我记得张老师曾在一封邮件中写道:
靖华老师,在这四本“班主任千字百篇系列”书稿的编辑中,你奉献出智慧和才华,写出优秀的文章,为全书增添了色彩,加重了厚度。而且,这次来稿大大超过需要,而你竟能被选中四篇,确实难得!
我把你视为真心的朋友,视为写作的骨干力量,视为专业成长征途中的亲密战友。
祝愿你在今后的专业成长征途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取得更骄人的成就。我愿做青年班主任朋友们的垫脚石!
你的老朋友:张万祥
2014年5月24日
这是何等鼓舞人心的信件啊!我何德何能,能获德高望重的张老师如此厚爱?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竭尽全力工作,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呢?
成长:路就在脚下
这段时期是我教育观念发生重大改变的时期,也是我在班主任管理岗位上的重要转型。以往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当好班主任只有良好的师德和爱心是不够的,仅凭热情和激情是不行的,还必须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艺术的管理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对教育的思考,触发的是对知识的需求,我买了许多教育专著,开始潜心读书、学习、思考、写作。几年下来,我积累了几十万字的班级日志和教育随笔。下面这些例子,都是来自我的班级实录。
花絮一:给班级取个美丽的名字
每个班级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不同的风格与内涵,给班级取个美丽的名字,和学生一起商议班魂、班风、班训,创作班歌、设计班章、制定班级发展目标,让学生对班级有一种归属感,树立与班级共荣辱的意识。
以现在所带班级为例:
班名:傲雪班
班魂:礼
班风:让优秀成为习惯
班训:天道酬勤 敏而好学
班级精神:做傲雪寒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班歌:《傲雪之歌》
当天地没有棱角的时候
当河水不再流动
当时间停住 日夜不分
当花草树木全部凋残
我还是依然傲立枝头
依然傲立枝头
我的英姿是这世间最美的风景
让我们历经残酷
而能笑傲枝头
逆境之中战胜所有困难
微笑面对今后坎坷道路
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
这首班歌是孙凤坤同学依据《还珠格格》插曲《当》改编的,歌词反映了孩子们奋勇向前的精神面貌,在本学期学校组织的歌咏比赛中一举夺魁!
花絮二:借经典育人
《弟子规》是一部经典的古代青少年行为规范,用于指导孩子们的思想认知及行为规范。在我的班上,每天早读课前三分钟,都会由班委会同学轮流教诵《弟子规》,我则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讲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孩子们每天背诵四句,周一班会课上谈体会;老师适时加以引导,使其懂得何为可为,何为不可为,教他们做一个善良的、孝顺父母的、有礼貌的人。
学过《弟子规》后,孩子们的思想认知和日常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比如,以前下课后,老师还没出教室,便有孩子冲向门外。现在,孩子们都是静静地等老师先出教室。这便是《弟子规》中“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的功劳。
《弟子规》的教育作用还体现在学生的服饰上,我们班是学校里校服穿戴最整齐的班级,一直没有出现穿名牌、攀比的现象。或许也是因为“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的道理已深入人心吧。
花絮三:自我教育学习日
为了使孩子们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习惯,我尝试实施“自我教育学习日”,即要求孩子们在教室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课间不打闹、不喧哗,进出教室放轻脚步,教室里除读书声外无杂音;课前三分钟拿出课本,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发言,争取做到“零批评”。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总是活泼好动,不容易安静下来。在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时候,孩子们主动提议可以创设“自我教育学习日”,我给予了充分的鼓励。自习课上,孩子们乖乖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书写字,抬头可见黑板的左侧写着“安静是一种修养”,黑板上方写着 “入室即静”,整个教室弥漫着浓浓的学习氛围。下午放学后,我让每个孩子写了“学习日”的感受,想听听他们的心声,一位孩子写道:
我很喜欢“自我教育学习日”,给了我一个充实而温馨的学习环境。看到那么多同学在认真学习,让我有种不由自主就想学习的冲动。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啊!
我体会到了“安静是一种享受”,明白了“安静是一种修养”。在度过一天的安静时光后,感觉很痛快!今天我学到的知识最多,让学习日来得更猛烈些吧!
于是第二个学习日,第三个学习日……“自我教育学习周”“自我教育学习月”如约而至,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具备了自我教育的能力,班级也充满了书香的味道。
花絮四:让成长的转折点充满感动
初中三年,孩子会经历成长过程中的几个重要转折点,即新生入校、升入高一年级和毕业离校。为了让这些日子成为孩子们终身难忘的记忆,我尝试进行入校、升级和毕业课程的教育。
新生入校第二周我便组织学生召开了一次大型主题班会——“我与初中的自己有个约定”。
我设计了六个板块:孝、爱、礼、信、律、志,让班委会六名成员分别担任该项的小“班主任”,带领自己的小组准备活动。
各小班主任欢呼雀跃、欣然领命而去。一周后,开学第一个主题活动《我和初中有个约定》拉开了序幕。我发现孩子们的创意无限,设计出的活动多种多样,有演讲、诗歌、小品、相声、小魔术等,既生动活泼,又彰显了班会主题。两个主持人也主持得有模有样,最后还带领大家齐诵:“孝:孝敬父母;爱:关爱他人;礼:礼貌待人;信:诚实守信;律:严于律己;志:志存高远。”而且,这一期的主题板报也设计得很漂亮。
这个入校课程让刚升入初中的孩子对新的学习生活充满憧憬与期待,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也让他们尽快地融入新的班集体,对增进班级凝聚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接下来的升级课程是在孩子们升入八年级和九年级时进行的,共有三个主要环节:回顾成长足迹,感谢师恩,同窗情谊。
在主题班会召开之前,由学生代表给每位任课老师正式发出邀请函。在感谢师恩环节中,由科代表给相应的任课老师颁奖,献上卡片、致颁奖词,全体同学向老师们鞠躬,齐声说:“老师,您辛苦了!我们永远爱您!”场面非常感人。
这一升级课程升华了师生感情,增进了同学情谊,让原本平淡的升级变得美好和隆重,从而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难忘的里程碑。
当孩子们面临毕业时,心中总是酸溜溜的,为了给他们留下初中最后阶段的美好记忆,我又精心准备了毕业课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播放学生三年的成长足迹课件
2.学生讲述最难忘的一件事
3.学生代表发言,感谢师恩
4.给科任老师和校领导致颁奖词、颁发荣誉证书
5.向学校领导汇报节目(演唱班歌)
6.游戏(从抽奖箱中抽出任意一个同学的名字,然后说出这位同学的优点),目的是让同学们记住彼此好的一面。
7.班主任感言与寄语
我用毕业课程取代了以前单调而毫无新意的“校长讲话——教师代表发言——学生代表发言”流程,给毕业典礼注入了真情与感动,赋予了生命与活力,升华了师生情感,增进了同学情谊以及他们对母校的爱,让孩子们终生难忘。
就这样,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我成长着,反思着,积累着,沉淀着。文化引领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把我从日常繁琐的教育工作中解放出来,也让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和快乐!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学习,把一些成功的经验写出来和其他老师分享。
这些年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诸多优秀教师相比,我不过是茫茫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而已。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我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为我深爱的教育事业还有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尽一点绵薄之力。
用一首词来表达我的教育情怀便是:
如梦令
漫步教育旅途,
沉醉但知归路,
莫道辛与苦,
不言桃李自述。
倾注,倾注,
愿入毕生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