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人格魅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che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强调的:“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师具备人格魅力有多么的重要。
  首先,我认为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健康的价值观。
  试想谁能将自己没有的东西献给别人呢?要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理想,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为人师表,垂范师德的基础。在青年学生的眼里,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对我们整个民族特点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通过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浇灌与培育,让我们的新一代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使他们牢固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增强努力学习、提高能力、奉献社会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其次,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内涵。
  只有在有品德的人身上,我们才能看到睿智和理性发挥出伟大而高尚的作用。自古以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被作为教师个人品德的典范,这种品质不仅表现为"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坚强意志与奉献精神,在当今时代这种品质还应转化到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探索的自觉行动中去,不为任何困难所动摇。中外教育史上许多留下光辉篇章的教育家,都鲜明地具有这种意志品质。鲁迅先生是伟人,他在教学生方面也是我们杰出的榜样。鲁迅在北平师范大学讲课,来听讲的人越来越多,礼堂容纳不下,只好临时挪到大操场上去。他站在一张方桌上,处于人群当中。他滔滔不绝地说,鼓励青年认识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走自己的路。在秋风萧瑟中,没有扩音器,也没有扬声喇叭,但听者专心致志,激动感奋;听得一清二楚。何以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是鲁迅先生人格的力量。这样的教师给我们以高山仰止的感觉,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我们尽管与他们的学识、文化、人格有天壤之别,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执著追求,也是能取得长足进步的。
  第三,要具备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
  自古以来,身为一名合格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具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我们都知道,一个理想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那就是: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应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知得深”,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知得广”,能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的有关知识。作为今天的老师,这一点尤为重要。作为现时代的教师我们千万不能人云亦云,简单模仿。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更新,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观、教学观、教材观,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养成思考、探索、研究的习惯,看问题就能深入底里,有创见卓识、能力。学历水平不等于岗位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是在岗位上自觉锻炼出来的。教师要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带班级也好,教课也好,进行教学研究也好,须善于观察、敏于综合,力求做到判断推理,应付自如。
  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充实自己。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渊博的知识不光是指书本知识,还应包含书本之外更多的知识。身处这个时代的学生通过电脑,报纸等各种手段,随时关注着身边发生的一切,他们视野很开阔,知识很丰富,了解得东西很多。这样的环境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也要做有心人,做知识的渴求者,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内心佩服你,尊敬你。我们崇拜伟人,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在他们所从事的领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我们心灵受到威慑。我相信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定会在天真无邪的孩子的心灵中形成一个瑰丽的光环,当在学生身上看到这个光环发光的时候,我们也许就会真正感受到自己作为教师的价值所在。
  第四,教师人格的魅力体现在对学生善良和慈爱。
  在老师心里,教好每一个学生是老师的天职,我们老师要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有差异的所有学生。老师不仅是学生良师,而且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更要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
  第五,教师人格魅力体现在对学生的信任与宽容。
  老师在课堂上不应一味地灌输、包办代替,而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老师是指导者和引路人,从不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容器,沉重是社会中活生生的人,有他自己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情感去感化教育他们。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愈深,爱之愈烈。其次对学生的关怀要落到实处,以此形成一种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关爱学生的和谐师生关系。
  我们经常讲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教育学生、感化学生。那么何谓人格魅力?所谓人格,就是“个人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这些心理特征包括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爱好和倾向等。它们是在一定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和巩固的。”教师应重视自己的人格魅力的培养,尤其是班主任更应懂得怎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从情感体验上受到良性的潜移默化。我认为以下几点是体现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心中好老师的评价标准。“爱心”是教师必备的人格内容,是教师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孟子讲究“仁爱”治天下,于学生何尝又不是呢?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班主任老师应该尊重班里的每一个学生,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习差一些的学生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评,要看到他们在学习之外的优势并适当的鼓励,让他们找回自信,从而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民主和人道的时代,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尊重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总之,教师人格的影响具有导向、凝聚、使学生亲师等多种功能,教师的良好人格品质一旦得到学生的认同,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由认同到模仿乃至内化;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如同一种粘合剂,能将每个学生紧紧地凝聚在他的周围;富有魅力的教师能以独特的教育风格,使学生迷恋而爱听他的教诲。
  (作者单位:黑龙江鹤岗一中 154100)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是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是阅读主体见之于文本的一种创造性活动。阅读时,学生往往会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语文积淀和审美感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因而常常对文本会作出多元解读。为了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阅读,教师既要珍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同时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和点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方法;能力;创造性  《语文课程
当今,我们面对着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们——他们个性张扬,见多识广,思维灵活,思想复杂,行为极不稳定。因此,我们必须慎重教育,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更不能马虎、草率行事。我自己通过近三十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认为学校的工作主要是做好学生的工作。而做学生工作主要要靠班主任。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却道出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我相信每一位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
摘要:班风,即班级风气,是一个班级内大多数同学表现出的共性倾向。包含情绪、言论、行动、道德面貌和作风等等,而往往以言行、风格、习惯、态度等表现出来。良好的班风是学习的保证,只有建设良好的班风,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习生活得心情舒畅。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与这个班级的班主任分不开。有了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会有良好的班风。那么作为班主任,如何进行班风建设呢?根据本人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必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问题是创新精神的渊源,学生只有善于思考问题并提出问题才能主动积极的去解决问题,并在解决的同时进行创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文章基于这一背景下简单阐述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出几点意见,旨在加快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促进高中历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