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科学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还有利于推动科技兴国的进程。本文就针对如何创新和改进小学科学教学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合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积极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采用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开展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带领学生多开展实验教学,科学实验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科学实验可以让学生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和实践,并且进行探究和学习,从而可以让学生按照实验的现象变化,对科学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和学习,以此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一、提高对科学教学的重视程度
小学科学知识内容包含着较多学科知识,其中有自然、生物、物理、化学等,在对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明白一些科学现象,使学生对科学具有探索欲,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应该重视科学课程的学习。学校要重视科学课程,提高对科学课程的认识,重视科学课程的学习,给每个年级合理安排科学课程的学习。科学课程教师要改变教学的模式,以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为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操作为主,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索意识,并能够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家长也应该对学生科学的学习给予肯定,学生在家中进行科学实验时,家长应该给予支持和帮助,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帮助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学习。
二、增加科学教学实验器材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的科学知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达到教学的目标,在科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就需要增加大量的实验材料和教具,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科学现象,增加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学校的资金投入,才能使学校增加科学教学实验器材以及教具。学校应该按照国家的规定,给学生配置科学实验室以及实验器材,增购相关科学教学教具以及图书资料等,为学生建立完善的科学实验场地。学校还应该提高科学实验的质量,实验室应该配置专业教师进行管理,才能使教师和学生的每次实验都能够成功,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的兴趣,使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开展合作教学
(1)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重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并且能够在精神上鼓舞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特别是对于一些学困生,教师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点亮我的小灯泡》这节课程的时候,笔者提前准备好了相关的实验以及所需要的教具,比如电池、电线、小灯泡等教具,在节课程中,笔者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并为学生进行分组,这节课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把小灯泡进行点亮。同时,笔者向学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采用图画的形式画出小灯泡连接的方式。之后让各个小组投入到实验的过程中,经过小组合作,各个小组会陆续完成实验内容,对于完成速度較慢或者没有完成的小组,笔者并没有着急督促,而是对学生进行安慰,告诉学生不能着急,笔者站在一旁进行帮助和指导。笔者在带领学生开展合作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一名学生一手拿着电池,一手拿着电线和电池的负极进行连接,另外一名学生一手拿着电线的另一头,和电池的正极进行连接,另一只手拿着小灯泡去连接电池的正极,在笔者发现了这种情况的时候,笔者对学生进行了提醒:“同学们,小灯泡有两个连接点,而你们却只用一个连接点,对于另外一个连接点,是不是也需要应用起来呢?”通过笔者的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了商讨,之后对连接方法进行了修改,从而点亮了小灯泡,并且各个小组对自己的连接方式用图纸画了出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让学生的集体智慧得到体现,同时还能让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的过程中,还需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合作的活动,让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让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有效的促进。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手的观察》这节课程的时候,当学生通过相关的实验证明:手的灵活性和骨骼、皮肤、筋脉以及肌肉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学生用自己的右手去捏紧左手手指上的褶皱,并且告诉了小组内的其他学生:“快看,这样手指就不能弯曲了”之后小组的记录员对这种发现进行了记录:手指的灵活性和手指的褶皱有关系。有些小组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一个学生采用胶带去缠绕另一个学生的手指,以此去探索一些新的发现。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一人是无法解决一些问题的,只有通过多人进行合作,才能让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以此不但可以让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有效的加强,同时还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总而言之,对学生进行科学教学,是让学生从小就形成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国家未来科技的进步。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应该受到学校、教师及学生家长的重视。教师还需采用合作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的内容,以此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邹飞.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对策[J].科技风,2019(27):19.
[2]林妙静.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3):130-131.
[3]赵爱莲.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242-243.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合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积极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采用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开展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带领学生多开展实验教学,科学实验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科学实验可以让学生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和实践,并且进行探究和学习,从而可以让学生按照实验的现象变化,对科学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和学习,以此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一、提高对科学教学的重视程度
小学科学知识内容包含着较多学科知识,其中有自然、生物、物理、化学等,在对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明白一些科学现象,使学生对科学具有探索欲,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应该重视科学课程的学习。学校要重视科学课程,提高对科学课程的认识,重视科学课程的学习,给每个年级合理安排科学课程的学习。科学课程教师要改变教学的模式,以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为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操作为主,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索意识,并能够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家长也应该对学生科学的学习给予肯定,学生在家中进行科学实验时,家长应该给予支持和帮助,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帮助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学习。
二、增加科学教学实验器材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的科学知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达到教学的目标,在科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就需要增加大量的实验材料和教具,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科学现象,增加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学校的资金投入,才能使学校增加科学教学实验器材以及教具。学校应该按照国家的规定,给学生配置科学实验室以及实验器材,增购相关科学教学教具以及图书资料等,为学生建立完善的科学实验场地。学校还应该提高科学实验的质量,实验室应该配置专业教师进行管理,才能使教师和学生的每次实验都能够成功,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的兴趣,使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开展合作教学
(1)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重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并且能够在精神上鼓舞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特别是对于一些学困生,教师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点亮我的小灯泡》这节课程的时候,笔者提前准备好了相关的实验以及所需要的教具,比如电池、电线、小灯泡等教具,在节课程中,笔者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并为学生进行分组,这节课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把小灯泡进行点亮。同时,笔者向学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采用图画的形式画出小灯泡连接的方式。之后让各个小组投入到实验的过程中,经过小组合作,各个小组会陆续完成实验内容,对于完成速度較慢或者没有完成的小组,笔者并没有着急督促,而是对学生进行安慰,告诉学生不能着急,笔者站在一旁进行帮助和指导。笔者在带领学生开展合作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一名学生一手拿着电池,一手拿着电线和电池的负极进行连接,另外一名学生一手拿着电线的另一头,和电池的正极进行连接,另一只手拿着小灯泡去连接电池的正极,在笔者发现了这种情况的时候,笔者对学生进行了提醒:“同学们,小灯泡有两个连接点,而你们却只用一个连接点,对于另外一个连接点,是不是也需要应用起来呢?”通过笔者的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了商讨,之后对连接方法进行了修改,从而点亮了小灯泡,并且各个小组对自己的连接方式用图纸画了出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让学生的集体智慧得到体现,同时还能让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的过程中,还需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合作的活动,让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让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有效的促进。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手的观察》这节课程的时候,当学生通过相关的实验证明:手的灵活性和骨骼、皮肤、筋脉以及肌肉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学生用自己的右手去捏紧左手手指上的褶皱,并且告诉了小组内的其他学生:“快看,这样手指就不能弯曲了”之后小组的记录员对这种发现进行了记录:手指的灵活性和手指的褶皱有关系。有些小组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一个学生采用胶带去缠绕另一个学生的手指,以此去探索一些新的发现。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一人是无法解决一些问题的,只有通过多人进行合作,才能让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以此不但可以让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有效的加强,同时还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总而言之,对学生进行科学教学,是让学生从小就形成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国家未来科技的进步。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应该受到学校、教师及学生家长的重视。教师还需采用合作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的内容,以此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邹飞.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对策[J].科技风,2019(27):19.
[2]林妙静.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3):130-131.
[3]赵爱莲.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