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学生,切莫张口就来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gx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孔子的弟子宰予,言辞美好,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起初,孔子很喜欢这个弟子,以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因为一件事情,孔子转变了对他的看法。 那天,孔子给弟子讲课,发现宰予没有来听课,就派弟子去找。 一会儿,去找的弟子回来报告说,宰予正在房里睡大觉。 孔子听了非常气愤:“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教师对学生严格管理,本无可非议,但因为学生睡一次懒觉,没有弄清缘由就被教师认定为“朽木”“粪土”,未免欠妥。孔子觉得人生苦短,不忍让时光匆匆流逝,对浪费时间的行为深恶痛绝,而宰予居然在白天睡觉,因此对他评价极低以致绝望。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宰予无非是睡了一次懒觉而已,有可能宰予昨天晚上看书时间长了一些,有可能他身体有些不适,当然也有可能纯粹就是贪玩为了逃课。对孩子而言,贪玩而已,这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怎么就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就被认定为“朽木”呢?宰予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这难道不是一种优点吗?为何因为一次睡懒觉就连这种优点也视而不见了呢?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必须对学生加以教导,对学生言行严格要求,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管理,可是这种管理的出发点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教师情绪激动时过激的评价,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他们上进的信心,很容易使意志脆弱的学生从此一蹶不振,使敏感自尊的学生产生反感与对抗情绪。这与评价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这种具有杀伤力的评语,在我们的校园里随处可以听到。比如学生上课坐不住,有的老师就以“没有人样”评之;学生写字不工整,有的老师就以“永远也写不好”评之;有的学生在教师讲授两遍后仍然不得要领,有的老师就以“比猪还笨”评之;学生打扫卫生不够干净,有的老师就以“你们还能干什么”评之……以上种种,当然与教师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情有关,但是仔细想来,如果学生每一件事情都做得非常出色,那还要我们老师做什么?就因为孩子不想做,不会做,做不好,我们才有存在的价值。岂能以我们的好恶对孩子作如此伤害的评价呢?
  说到底,这种伤人的评语,反映了一种极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仔细品味以上这些评语,任何具有平等观念的人都是无法接受的。谈起新课改,说起新教育理念,我们总是把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挂在嘴边,可是在许多老师的内心深处,总觉得学生是孩子,他们就应该接受批评,不讽刺、打击、挖苦,就体现不出教育的效果。其实,为人师者,切忌以自己的好恶任意评价,特别是在自己动怒之时,一定要三缄其口,切忌随口而出,张口就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的光芒,在于发现并小心呵护学生内心深处的火花,让其不断蔓延,从而激起上进的信心。从孔子对宰予的评价来看,孔老夫子对于宰予已彻底失望。如果从教师的期望价值作用来分析,这种彻底的失望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教育评价应当慎重,并不是说学生犯了错误就不能批评。出了问题,该批评就要批评,该指出就要指出,只是如何批评、怎样指出、在什么场合、把握什么样的分寸,就体现了教师教育水平的高下。那种不顾场合,随口而出,上纲上线,以事论人的评价,学生是很难接受的,教育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人都是有惰性的,学生也是如此,逃一次课睡睡懒觉也算不上犯了什么大错,能改就好。我中学的班主任在处理这类事上就体现了高超的教育艺术。那是一次晨练,有一名学生没到,班主任袁老师悄悄地找到了宿舍,这名学生还没有起床,他就坐在一旁等待。毕竟是没有参加规定的早操,该生躺在被窝里也心神不宁,当他抬头发现班主任坐在身旁时,马上坐了起来。袁老师连忙让他躺好,并告诉他如果身体不舒服,就不要起床了,说着,给这名学生倒了一杯热水。没有任何的说教与训斥,那名学生惭愧地低下了头,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逃过课。
  教育最高的境界是无痕,教育的结局却总是有遗憾处。圣人如孔子者,尚有值得警醒处,何况我等凡夫俗子啊。为师者,面对学生,评价时焉能不慎重哉!
  (作者单位:山东临沭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萧田
其他文献
师:各位同学,我们今天上的这节课的内容,叫作对译。课文的题目是……  生:《伯牙绝弦》。  师:请同学们先来看看我们的学习目标,目标正确我们才能走正确的路。第一,培养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习惯;第二,明确通过学以致用学习文言文的科学途径;第三,理解和运用“善”、“志”、“念”、“必”、“得”、“之”、“谓”、“乃”、“绝”等单音节词。这节课我们要理解和运用这9个词,能做到吗?  生(齐答):能。 
荀子,中国古代哲人。与孔子、孟子不同的是,荀子没有到处游说自己的学说。司马迁对荀子有精辟评论,“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僟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有滑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荀子之术不用于当事,学期传乎后代,著作之意在转变政教。  性善性恶,各有所指,初不相反   孔子之前,人性之善恶并未成为人们讨论的论题,孟子、荀子而后,性善性恶才成为纷
师:各位同学,首先,我作个声明,有老师把这节课叫做示范课,其实不叫示范课,叫研讨课。第二,同学们,我想向你们提两个小小的要求:一是挺起胸大声说话;二是在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话时,必须使用麦克风。好吗?上课。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再向听课老师问好)  师:我们先把《劝学》朗读一遍,好吗?  生:好。  (齐声朗读课文,教师参与)  师:同学们,过去,我们习惯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今天,我们
【摘 要】以學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的转换,需要教师满足学生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心理需求。教师应以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前提,设计既可以满足学生以上心理需要,又帮助学生积累隐性知识的数学实验课。好的实验课既要让学生有所“发现”,也要让学生不断“研究”,更要让学生充分“探索”,从而使设计体现出生态性,让隐性知识的教学变得可操作、可把握。  【关键词】数学实验课;
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都会引起很大的争议,特别是满分作文和零分作文,这两个极端更让我们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思考语文教育问题。审视2008年高考零分作文,同样会给我们许多启示。    一、零分作文面面观    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在数百万的考生中,出现个别零分作文,本是不足为奇的。纵观2008年高考零分作文,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情形:  (一)审题不清,曲解题意  部分考生平时学习不认真,基础不牢固
导语  古诗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年的6月上旬,便会有一支世界上最为庞大的“赶考大军”走进遍布于华夏大地的戒备森严的考场,接受命题专家们为他们量身定制的那份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今后人生走向的分量轻盈而意义凝重的高考试卷的测试。与此同时,沿袭多年的高考机制、考试模式和考试内容亦会再次成为公众关注和评议的焦点。高考制度和考试模式乃“肉食者谋之”,普通百姓一般只能被动接受,研究它的,
蘭花螳螂是世界上进化得最完美的生物,在很多不同种类的兰花会生长着各自的兰花螳螂,它们有最完美的伪装,而且能随着花色的深浅调整自己身体的颜色。有一种螳螂长得像朵粉红淡雅的兰花,如果不是亲眼目睹,真的很难相信,昆虫世界伪装技术之高超,让人赞叹不已。
【课前慎思】  与人教版三上“万以内的加减法(二)”配套的数学课堂作业本单元练习第33页中有这样一道加星题:找出“一个三位数减去它的倒序數的差,再加上差的倒序数,和为1089”的规律,并举例验证。  这是一道涉及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运算的思维题,具有开放性、挑战性和趣味性。这道题放在这,仅仅作为一道加星题,又不需要人人都理解并掌握。怎样处理呢?直接略过,还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稍作讲评?笔者也一直在
6月28日,四名四川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在北京举行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上获得保送上大学的通知书。他们是四川北川县中学高三学生申龙(北京大学录取)、四川北川县中学高三学生王佳明(清华大学录取)、成都市彭州中学高三学生欧阳宇航(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录取)、四川理县中学高三学生张博(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录取)。  真为他们感到高兴,正如晚会主持人白岩松所说,他们在另一种高考中交出了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是英国哲学家培根在一篇文章中提出来的,大概算得上名言中的名言。几百年来,大家都对此话顶礼膜拜,我们似乎很少想过一个问题:所有的知识都是力量吗?  知识指的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一般说来,人都是希望自己的认识和经验经得起时间的淘洗。然而,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和人思维的局限,也由于在总结知识的过程中,某些人为达到个人目的故意歪曲知识,我们接受的一些“认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