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后练习的功能和处理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a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都有一定量的课后练习需要处理。在处理过程中,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即在练习过程中,很多教师还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依赖性和保守性,甚至有的教师至今还完全以传统的方法或模式来处理这些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蕴含着创新意识的练习题。可见,优化处理新教材的课后练习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优化处理课后练习呢?这不仅要弄清练习的一般功能,更重要的是必须弄清新教材练习设计的各种显性、隐性的意图。
  练习的一般功能归纳起来不外乎三个方面:
  1.诊断和反馈。这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所学进行诊断和反馈,也包括学生对自己的所学进行诊断和反馈。教师可以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拾遗补缺,学生可以依此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自我完善。
  2.消化和巩固。这主要指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来消化自己所学的内容,并且使之强化、巩固。同时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迁移,以达到消化的目的。
  3.激活学习兴趣。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之后,常常会获得一种成功的满足感和喜悦感,而这种感觉又是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内驱动力之一,但这一点似乎常被人们所忽视。
  教材中的每一道练习题,编者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意图十分明确,我们只有准确地把握这“意图”二字,才可以“有的放矢,百发百中”。若我们对新旧教材中相同课文的练习题作一对比和分析,则可以发见新教材练习设计的显性意图:减少练习的数量,强调和突出学生在练习中的主体性,并大大增强题目的可操作性。例如,《小橘灯》一文,旧教材8题,新教材只有4题。同时新教材中使用了许多表示行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动词,并且这些动词的动作还完全是由学生发出的。如新教材中的第三题:“画出文中提及到小橘灯的语句,说说小橘灯与小姑娘的内在联系,文中以‘小橘灯’为标题的含义是什么?”而旧教材中内容相似的第二题:“课文用‘小橘灯’作标题,着重写了小橘灯,小橘灯象征什么?”这对表现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性格有什么作用?”从这两道题的对比分析中,则会很清楚地了解新教材练习设计的显性意图。
  若我们再对新旧教材中所有的阅读课文,尤其是教读课文的课后练习作一番整体的比较和分析,则又可发现新教材练习设计的隐性意图:着重培养学生语文的整体素质、创新思维能力,并让学生学会用探索的方法来学习语文。旧教材中的练习设计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理解、分析——揣摩、运用——积累、联想。而新教材中的练习设计一般分为四个层次:整体感悟——文笔精华——语言应用——联想比较。可见,新教材四个层次的练习设计,不仅更加科学有效地实现作业的一般功能和作用,而且还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步骤、有条理的形成和发展。
  一、观念要更新
  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因为新教材的练习,大部分都是开放型的。同时,学生也要有开放的心态,也须意识到:很多问题的答案不再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他们应该敢想、敢说,有独到的见解和富于创新的精神。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灵性,体现其学习语文的个性,并使新教材练习设计的隐性意图得到落实,这种更新后的观念在处理“联想比赛”类题目时更显重要。例如,《十三岁的机遇》中的第二题:“本文所表达的那种‘精神魅力’,对你有什么启示?试用一二百字写下来。”学生所写的练习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就要加以肯定和鼓励。
  二、学生是主人
  要坚持学生是完成练习的主人,教师仅仅是学生完成练习的帮助者、指导者。新教材中,有的题目却有一定难度,让学生无从下手,这時教师就要辅以适当的引导。例如,《白蝴蝶之恋》中的第一题(3): “我”为什么感到“失落、怅惘”?“我”的感叹包含了怎样的感情?这样的问题让缺乏人生体验的十几岁的孩子来回答,的确是“为赋新词强作愁”。所以,教师就要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来为学生搭桥铺路、接通思维。
  三、时机要把准
  感知——理解——运用——创造,这四个练习层次不仅体现了学生主体形成和发展阅读能力的一般过程,而且也暗合了阅读课文时互相衔接、逐步递进的四个阶段。所以,教师在优化处理新教材课后作业时,要根据其层次的不同内容和性质,准确把握处理良机。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肝纤维化的主要特征是肝脏内细胞外基质(ECM)的生成和降解的失衡,调节ECM合成、降解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MMPs-TIMPs)系统,其中间
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我对力学解题做了一些探究:在重视力学概念、规律教学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力学解题的思维过程上,增强学生力学解题思维的自我调控意识。我把学生解题过程看作是“获取信息、思维启动、思维逻辑、思维深化”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解题上,抓了“明确对象、弄清概念、运用规律、设疑点拨”四个方面。  一.认真审题、明确对象、联想图景、启动思维。  力学习题有的给出一个物体,有的给出两个或多个相关联的物体
[目的] 1)研究特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直立性低血压的出现与年龄、患病年数、服用美多巴、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分期之间的关系;2)伴有直立性低血压的特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和伴有直立性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明显的人文性质。语文学科要落实素质教育,就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和美育功能。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培养  一、挖掘教材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初中阶段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已成为整个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现行的语文课程涵盖了丰富的人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经,因此新课程改革必然是教学理念的改革与教学策略的革新。教师是新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教师是否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并将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所学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信息进行意义的建构而获得
本研究运用逆行性荧光标记技术研究内耳和DRN的神经联系,目的旨在探讨新的内耳传出神经通路——中缝背核一迷路投射。 研究取出动物脑干组织,并将脑桥尾侧(耳蜗核尾侧水
音乐课的基础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共鸣,让音乐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当然音乐教育还能给学校的各项工作在不同程度上做出一定的贡献。  那么,如
  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B细胞激活因子BLyS及其受体BAFF-R在重症肌无力小鼠模型脾脏和淋巴结中的表达,探讨不成熟的髓源树突状细胞(iMDC)负载乙酰胆碱受体α亚单位上的优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