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显得很迷茫,教师的讲解从内容到形式,从立意构思到写作技巧,从全篇布局到段落结构,学生一篇篇地写,一个片段一个片段地练,意识性不可谓不强,针对性不可谓不强,所花的时间不可谓不多,却总是不能提高作文“教”和“学”的效率。我们不禁慨叹:作学教学,何去何从?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写作教学在文本教学中。
下文是笔者的一篇作文课堂教学手稿——从《过秦论》看整句在作文中的狂欢。
(一)导入。(从学生上次作文语言表达状况导入)告诉学生:与其被口水淹没全篇,不如让语言炫舞一回。
(二)识例。 贾谊《过秦论》中说:“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改写为:“秦孝公有吞并天下的野心。”试讨论:1.意思一样吗?2.表现力有何不同?⒊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分析:原句:有文采表意强烈,改句:无光泽表意一般,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句子的对称性。
(三)关于整句。对称性的句子就是整句。一般说来,只要相邻句子结构基本相同,就可以视为整句。比较典型的整句就是对偶句和排比句。对称性整句,被称为汉语最强有力的语言技术。它的运用在作文中比比皆是。
(四)赏例感悟。1.不幸是天才的晋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2.高山以挺拔险峻向世界显示高度和自信,大海以博大深邃向世界证明深度和谦逊。3.父亲额上的每道皱纹,都可以译成一首凝重的诗;母亲头上的每一根白发,都可以写成一篇苦涩的童话。4.只需要一分钟,就可以碰到一个人;只需要一小时,就可以喜欢上一个人;只需要一天,就可以爱上一个人。但需要花尽一生的时间去忘掉一个人。5.爱,有的時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诺,但一定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爱,有的时候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壮,但一定需要心有灵的默契与投合;爱,有的时候不需要雄飞雌从的追随,但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与理解。结论:作文技巧,对称第一 语言炫舞,整句相随。
(五)修改下面这个句子。“有一种春天的产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或许,你会产生疑问吧?接下来就让我来告诉你吧。这种春天是由人们创造出来的,由心灵产生出来的。”改:有一种春天,因人们创造而生,由心灵纯洁而来……
(六)从《过秦论》看形成整句的方法:1.采用一定的形式(非绝对)。2.细化你的语言(所谓细化,就是用具体可感的语言来代替概括性语言)。3.使用注意点:必须以表现主题为目的,不能为整句而整句。例:《过秦论》第4段概括写法: “……陈涉的地位、兵器、力量、谋略都赶不上九国”。原文细化的写法:“……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地位) 锄yōu棘qín,非xiān于钩戟长铩也;(兵器)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力量)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谋略)分析:这个句子细化后①加大了句子的容量,使得表意更丰富②多层次多角度地揭示了主题③拉长了文章的篇幅(太好了,我正愁写不满800字呢!)。
(七)再读感悟。1.乔叶《破碎的美丽》。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林黛玉破碎了,却拥有了一份虽不得圆满却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破碎了,却拥有了历经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与超脱;凡高破碎了,却拥有了太阳刀子在他不断受创的生命中割出的光明;贝多芬破碎了,却拥有了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而迸发出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漏的是人性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的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注意主题作统帅)。2.学生作文选段。青春,是人生一去不复返的财富。这财富,是灰暗空间里的几点星光,是浇灌人生的滴滴甘露;是青葱岁月的美好见证;是老有所依的田园小圃。如果说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簇牡丹,那么宋词就是一塘清荷。她们一个灿烂丰美,一个香远益清。(概括性语言)唐诗或丰富华丽,或豪情壮志;宋词有含蓄温婉,亦有气势恢宏。唐诗有工整对仗的建筑美,宋词亦有长短自然的形式美。读唐诗,眼界开阔,游目骋怀;读宋词,心旷神怡,回味无穷。(整句细化为具体特点)
(七)仿例:片断写作,用上述方法将下面这个句子细化为整句题目:走近(父亲、鲁迅、祥林嫂)。
(八)本课结语:蜜蜂采集的花粉,酿出的是蜜;蚕吃的是桑叶,吐出的是丝;牛吃的草,挤出的是牛奶。希望你的作文有所借鉴,更有所创新!本堂训练的主要是学生语言的表达技巧之一:对称句式。我在教《过秦论》时,发现过秦论一文的语言特点就是善用整句,从语言层面说使得文意有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于是加以引申,与作文语言教学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写作教学在文本教学中,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文本教学与写作指导的结合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这就是说,我们的阅读切不可漠视写作知识的恰当传授和指引。我们应该继续让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效整合有机渗透,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学会谋篇布局,把握写作的相关知识。
(二)理解熟悉教材,归纳整理,合理储备写作素材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因此一篇饱含凝重的文学韵味,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佳作,一定是采众家之长,集名言警句于一身。高中课本所选课文都是古今中外、风格各异的优秀文章。其中的华彩篇章不仅可以应付默写考查,也可以用来充实自己的文章。当中的一些优美语段、名言警句,都可以信手拈来,连缀成文。
(三)在积累中巧妙运用教材内容,以此充实作文内容学生们感叹作文难写,往往就是手头缺少素材,因而笔下不能生风。那么材料从何而来呢?观察生活,固然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阅读课外书籍,借鉴别人文章中的资料也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而熟读课文,把课文中的某些内容信手拈来有机地运用于作文当中,更不失为写好作文的一种巧妙手段。尤其是写议论文,可以说,巧用课内知识,作文别有洞天。
总之,作文教学在文本教学中。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早就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一定要把文本教学和写作训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一进行作文训练的最好资源。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学习课文,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为写作积累了素材;另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有那么一天,写作教学定能在文本教学中展翅飞翔!
下文是笔者的一篇作文课堂教学手稿——从《过秦论》看整句在作文中的狂欢。
(一)导入。(从学生上次作文语言表达状况导入)告诉学生:与其被口水淹没全篇,不如让语言炫舞一回。
(二)识例。 贾谊《过秦论》中说:“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改写为:“秦孝公有吞并天下的野心。”试讨论:1.意思一样吗?2.表现力有何不同?⒊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分析:原句:有文采表意强烈,改句:无光泽表意一般,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句子的对称性。
(三)关于整句。对称性的句子就是整句。一般说来,只要相邻句子结构基本相同,就可以视为整句。比较典型的整句就是对偶句和排比句。对称性整句,被称为汉语最强有力的语言技术。它的运用在作文中比比皆是。
(四)赏例感悟。1.不幸是天才的晋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2.高山以挺拔险峻向世界显示高度和自信,大海以博大深邃向世界证明深度和谦逊。3.父亲额上的每道皱纹,都可以译成一首凝重的诗;母亲头上的每一根白发,都可以写成一篇苦涩的童话。4.只需要一分钟,就可以碰到一个人;只需要一小时,就可以喜欢上一个人;只需要一天,就可以爱上一个人。但需要花尽一生的时间去忘掉一个人。5.爱,有的時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诺,但一定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爱,有的时候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壮,但一定需要心有灵的默契与投合;爱,有的时候不需要雄飞雌从的追随,但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与理解。结论:作文技巧,对称第一 语言炫舞,整句相随。
(五)修改下面这个句子。“有一种春天的产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或许,你会产生疑问吧?接下来就让我来告诉你吧。这种春天是由人们创造出来的,由心灵产生出来的。”改:有一种春天,因人们创造而生,由心灵纯洁而来……
(六)从《过秦论》看形成整句的方法:1.采用一定的形式(非绝对)。2.细化你的语言(所谓细化,就是用具体可感的语言来代替概括性语言)。3.使用注意点:必须以表现主题为目的,不能为整句而整句。例:《过秦论》第4段概括写法: “……陈涉的地位、兵器、力量、谋略都赶不上九国”。原文细化的写法:“……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地位) 锄yōu棘qín,非xiān于钩戟长铩也;(兵器)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力量)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谋略)分析:这个句子细化后①加大了句子的容量,使得表意更丰富②多层次多角度地揭示了主题③拉长了文章的篇幅(太好了,我正愁写不满800字呢!)。
(七)再读感悟。1.乔叶《破碎的美丽》。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林黛玉破碎了,却拥有了一份虽不得圆满却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破碎了,却拥有了历经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与超脱;凡高破碎了,却拥有了太阳刀子在他不断受创的生命中割出的光明;贝多芬破碎了,却拥有了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而迸发出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漏的是人性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的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注意主题作统帅)。2.学生作文选段。青春,是人生一去不复返的财富。这财富,是灰暗空间里的几点星光,是浇灌人生的滴滴甘露;是青葱岁月的美好见证;是老有所依的田园小圃。如果说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簇牡丹,那么宋词就是一塘清荷。她们一个灿烂丰美,一个香远益清。(概括性语言)唐诗或丰富华丽,或豪情壮志;宋词有含蓄温婉,亦有气势恢宏。唐诗有工整对仗的建筑美,宋词亦有长短自然的形式美。读唐诗,眼界开阔,游目骋怀;读宋词,心旷神怡,回味无穷。(整句细化为具体特点)
(七)仿例:片断写作,用上述方法将下面这个句子细化为整句题目:走近(父亲、鲁迅、祥林嫂)。
(八)本课结语:蜜蜂采集的花粉,酿出的是蜜;蚕吃的是桑叶,吐出的是丝;牛吃的草,挤出的是牛奶。希望你的作文有所借鉴,更有所创新!本堂训练的主要是学生语言的表达技巧之一:对称句式。我在教《过秦论》时,发现过秦论一文的语言特点就是善用整句,从语言层面说使得文意有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于是加以引申,与作文语言教学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写作教学在文本教学中,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文本教学与写作指导的结合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这就是说,我们的阅读切不可漠视写作知识的恰当传授和指引。我们应该继续让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效整合有机渗透,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学会谋篇布局,把握写作的相关知识。
(二)理解熟悉教材,归纳整理,合理储备写作素材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因此一篇饱含凝重的文学韵味,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佳作,一定是采众家之长,集名言警句于一身。高中课本所选课文都是古今中外、风格各异的优秀文章。其中的华彩篇章不仅可以应付默写考查,也可以用来充实自己的文章。当中的一些优美语段、名言警句,都可以信手拈来,连缀成文。
(三)在积累中巧妙运用教材内容,以此充实作文内容学生们感叹作文难写,往往就是手头缺少素材,因而笔下不能生风。那么材料从何而来呢?观察生活,固然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阅读课外书籍,借鉴别人文章中的资料也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而熟读课文,把课文中的某些内容信手拈来有机地运用于作文当中,更不失为写好作文的一种巧妙手段。尤其是写议论文,可以说,巧用课内知识,作文别有洞天。
总之,作文教学在文本教学中。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早就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一定要把文本教学和写作训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一进行作文训练的最好资源。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学习课文,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为写作积累了素材;另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有那么一天,写作教学定能在文本教学中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