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教学在文本教学中展翅飞翔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6783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显得很迷茫,教师的讲解从内容到形式,从立意构思到写作技巧,从全篇布局到段落结构,学生一篇篇地写,一个片段一个片段地练,意识性不可谓不强,针对性不可谓不强,所花的时间不可谓不多,却总是不能提高作文“教”和“学”的效率。我们不禁慨叹:作学教学,何去何从?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写作教学在文本教学中。
  下文是笔者的一篇作文课堂教学手稿——从《过秦论》看整句在作文中的狂欢。
  (一)导入。(从学生上次作文语言表达状况导入)告诉学生:与其被口水淹没全篇,不如让语言炫舞一回。
  (二)识例。 贾谊《过秦论》中说:“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改写为:“秦孝公有吞并天下的野心。”试讨论:1.意思一样吗?2.表现力有何不同?⒊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分析:原句:有文采表意强烈,改句:无光泽表意一般,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句子的对称性。
  (三)关于整句。对称性的句子就是整句。一般说来,只要相邻句子结构基本相同,就可以视为整句。比较典型的整句就是对偶句和排比句。对称性整句,被称为汉语最强有力的语言技术。它的运用在作文中比比皆是。
  (四)赏例感悟。1.不幸是天才的晋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2.高山以挺拔险峻向世界显示高度和自信,大海以博大深邃向世界证明深度和谦逊。3.父亲额上的每道皱纹,都可以译成一首凝重的诗;母亲头上的每一根白发,都可以写成一篇苦涩的童话。4.只需要一分钟,就可以碰到一个人;只需要一小时,就可以喜欢上一个人;只需要一天,就可以爱上一个人。但需要花尽一生的时间去忘掉一个人。5.爱,有的時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诺,但一定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爱,有的时候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壮,但一定需要心有灵的默契与投合;爱,有的时候不需要雄飞雌从的追随,但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与理解。结论:作文技巧,对称第一 语言炫舞,整句相随。
  (五)修改下面这个句子。“有一种春天的产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或许,你会产生疑问吧?接下来就让我来告诉你吧。这种春天是由人们创造出来的,由心灵产生出来的。”改:有一种春天,因人们创造而生,由心灵纯洁而来……
  (六)从《过秦论》看形成整句的方法:1.采用一定的形式(非绝对)。2.细化你的语言(所谓细化,就是用具体可感的语言来代替概括性语言)。3.使用注意点:必须以表现主题为目的,不能为整句而整句。例:《过秦论》第4段概括写法: “……陈涉的地位、兵器、力量、谋略都赶不上九国”。原文细化的写法:“……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地位) 锄yōu棘qín,非xiān于钩戟长铩也;(兵器)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力量)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谋略)分析:这个句子细化后①加大了句子的容量,使得表意更丰富②多层次多角度地揭示了主题③拉长了文章的篇幅(太好了,我正愁写不满800字呢!)。
  (七)再读感悟。1.乔叶《破碎的美丽》。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林黛玉破碎了,却拥有了一份虽不得圆满却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破碎了,却拥有了历经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与超脱;凡高破碎了,却拥有了太阳刀子在他不断受创的生命中割出的光明;贝多芬破碎了,却拥有了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而迸发出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漏的是人性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的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注意主题作统帅)。2.学生作文选段。青春,是人生一去不复返的财富。这财富,是灰暗空间里的几点星光,是浇灌人生的滴滴甘露;是青葱岁月的美好见证;是老有所依的田园小圃。如果说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簇牡丹,那么宋词就是一塘清荷。她们一个灿烂丰美,一个香远益清。(概括性语言)唐诗或丰富华丽,或豪情壮志;宋词有含蓄温婉,亦有气势恢宏。唐诗有工整对仗的建筑美,宋词亦有长短自然的形式美。读唐诗,眼界开阔,游目骋怀;读宋词,心旷神怡,回味无穷。(整句细化为具体特点)
  (七)仿例:片断写作,用上述方法将下面这个句子细化为整句题目:走近(父亲、鲁迅、祥林嫂)。
  (八)本课结语:蜜蜂采集的花粉,酿出的是蜜;蚕吃的是桑叶,吐出的是丝;牛吃的草,挤出的是牛奶。希望你的作文有所借鉴,更有所创新!本堂训练的主要是学生语言的表达技巧之一:对称句式。我在教《过秦论》时,发现过秦论一文的语言特点就是善用整句,从语言层面说使得文意有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于是加以引申,与作文语言教学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写作教学在文本教学中,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文本教学与写作指导的结合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这就是说,我们的阅读切不可漠视写作知识的恰当传授和指引。我们应该继续让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效整合有机渗透,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学会谋篇布局,把握写作的相关知识。
  (二)理解熟悉教材,归纳整理,合理储备写作素材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因此一篇饱含凝重的文学韵味,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佳作,一定是采众家之长,集名言警句于一身。高中课本所选课文都是古今中外、风格各异的优秀文章。其中的华彩篇章不仅可以应付默写考查,也可以用来充实自己的文章。当中的一些优美语段、名言警句,都可以信手拈来,连缀成文。
  (三)在积累中巧妙运用教材内容,以此充实作文内容学生们感叹作文难写,往往就是手头缺少素材,因而笔下不能生风。那么材料从何而来呢?观察生活,固然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阅读课外书籍,借鉴别人文章中的资料也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而熟读课文,把课文中的某些内容信手拈来有机地运用于作文当中,更不失为写好作文的一种巧妙手段。尤其是写议论文,可以说,巧用课内知识,作文别有洞天。
  总之,作文教学在文本教学中。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早就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一定要把文本教学和写作训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一进行作文训练的最好资源。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学习课文,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为写作积累了素材;另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有那么一天,写作教学定能在文本教学中展翅飞翔!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二地理教学,应该立足教材,着眼高三,为高考培养输送高素质学生。按照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坚持以高考备战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思维习惯和解题能力的培养,严格按高考要求讲授知识、考核学生。  【关键词】高二 地理教学 素质教育 新课程 可持续发展 人类 环境 人口 社会   
题注:学科评价是一种考核,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导向。  案例1:五年级的小纪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学困生。智商差,习惯差,基础差,有多动症,考试经常不及格。任课老师为了“挽救”他,每天放学都留他补课,语数英轮番轰炸,令他苦不堪言。特别是到考前一段时间,老师甚至取消他上其他课的资格。因此他对学习特别反感,抓住机会就玩,反正作业不会做,也永远做不完,不如先玩一会儿再说。到了五年级,情况发生了变化。他发现老
充分调动各种有效手段,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而创设学习历史的情境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必要手段。那么,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和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呢?下面说说我的看法。  一、营造学习历史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教师要让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极大
【摘 要】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只有对生物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生物。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就我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几点体会进行论述。  【关键词】生物 学习 兴趣 培养  如何指导学生学好生物知识,帮助他们学会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是生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探究的主要问题。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机制的成熟,金融机构作为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关注。金融机构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存在于市场经济之中并对其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存在的关系是互利共生的关系。金融体系能够对有效的促使经济发展,而经济在增长的同时又会反过来刺激金融体系在结构上、功能上的优化。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动力。  关键词:金融体系 经济增长 关系研究    一、何谓金融体系  金
【摘 要】新一轮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以适应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探究性学习出发,分析了探究性学习与英语教学的联系,探究性学习主体的行为要求,并提出英语探究性教学的一般步骤。  【关键词】中学英语 探究性学习 步骤    新一轮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要从接受式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变,这个要求是适应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消除接受性学习弊端的重要举措
我们知道英语书面表达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要题型,命题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但不少考生在解题时总是丢三拉四导致失分。下面提几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1、认真审题  书面表达题提供情景的方式不外乎四种:图画、图表、提纲、短文。不论哪种方式,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全面、准确地把握所提供的信息。首先要弄清所写材料的内容、体裁、格式以及具体要求,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抓住写作要点。有些考生拿到题目,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对我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在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更忘不了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乡镇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开设了英语课。小学生刚接触英语,既陌生又新奇,跃跃欲试。老师在教学中如果不能很好地把他们对英语的新奇感转化为长久持续的学习动力,那么,他们对英语开始觉得新奇,一遇到困难就会退缩,表现出畏难、抵触情绪,慢慢地就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出现对英语学习没信心、不想学、焦虑紧张、听说读写能力较差等现象,认为学习英语是一件痛苦的事。怎样让小学生喜欢学英语呢?下面谈谈我的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更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课程性质》就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我国的语文教材,以选文和阅读为主,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阅读教学应是主要阵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则是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主渠道。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