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征象与雌、孕激素受体及CerbB-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中国妇幼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征象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 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29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超声征象临床资料,包括肿块最大径、边缘毛刺征、纵横比、微钙化、肿块后方回声衰减、肿块内部血流及弹性评分,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及Cerb B-2表达水平,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征象与ER、PR及Cerb B-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29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ER阳性182例,阳性率为61.28%;PR阳性180例,阳性率为60.61%;Cerb B-2阳性226例,阳性率为76.09%。有边缘毛刺征、血供丰富程度Ⅱ~Ⅲ度的患者ER和PR阳性率高于无边缘毛刺征、血供丰富程度0~Ⅰ度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横比<1的患者Cerb B-2阳性率为33.04%,明显大于纵横比>1的患者(1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微钙化的患者Cerb B-2阳性率为29.32%,无微钙化的患者Cerb B-2阳性率为1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供丰富程度Ⅱ~Ⅲ度的患者Cerb B-2阳性率为26.38%,血供丰富程度0~Ⅰ度的患者Cerb B-2阳性率为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最大径≤2.0 cm与最大径>2.0 cm、后方回声衰减与无衰减、UE评分1~3分与4~5分患者组间ER、PR及Cerb B-2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征象与ER、PR及Cerb B-2表达的阳性率密切相关,对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生物学行为特征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1.筛选适用于真菌致病性研究的环磷酰胺(CTX)诱导免疫抑制小鼠模型。   2.构建局部和系统性球孢枝孢霉感染小鼠模型,探讨球孢枝孢霉对小鼠的致病特点。   [
研究目的建立早期形觉剥夺性近视(form-deprivation myopia, FDM)动物模型,检测豚鼠巩膜中视黄酸(retinoic acid, RA)及视黄酸受体β(retinoic acid receptorβ,RARβ)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