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的标准下,语文教学需要转换教学方式。教师要紧抓教学目标和相关教学内容,有导向性地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塑造相关的主体形象和具体而生动的教学情境。本文试对语文教学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意见,希望对今后的教学能够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注意问题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以及综合性。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教学的基本目标。自从20世纪90年代有人提出“情境教学”的概念后,如何进行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教学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些什么等问题,越来越成为教育人士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创设语文教学情境中,有的教师容易忽视,而有的教师过于重视情境创设,甚至有些脱离课程理念。那么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主要谈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不同的方面来帮助学生加强对教材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然后才由想象的媒介进入记忆的领域,随后才由对具体事物的探讨普遍生出理解,最后才有对于业已领会的事实的判断。”知识通常是从实践中获得,最终也会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将一些抽象的知识转换成具体的形象,将单纯的教师讲解转变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联想、概括,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形成学生特殊的课堂体验。
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不仅能够丰富课堂的氛围,还能将教师自己对教材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体验传达给学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审美情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作用。
二、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注意的问题
1.情境创设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情境创设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才能快速地从情境中提取需要注意的因素。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创设的情境,只是从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中出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讲授《普罗米修斯》一文时,有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对于希腊神话中的诸神,相信我们一定都了解,谁能来简单介绍一下文中的几位诸神的故事?单从问题上看,这位教师简单地认为自己对希腊神话故事有所了解,学生也应该会知道。殊不知大部分学生可能连希腊神话看都没看过,介绍故事从何说起。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以学生实际生活经历或者事件为切入点,有了这些熟悉的事物,学生当然不会不知所措、无从谈起了。
2.情境创设要注意衔接,不能生搬硬套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容易一厢情愿地将情境运用到课堂上,生硬地创设静止的情境,无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成了教学过程中一块“鸡肋”,多它不多,少它不少。例如在《乡下人家》一文的教学中,教师牵强地将自己的家乡与所讲的课文关联一起,但是在过程中生搬硬套,丝毫不注意情境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教师说话不恰当,不清楚想表达什么,这样就降低了情境创设的效果,使课堂上学习效果弱化。
3.情境创设不能忽视学习目标
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情境实际上就是一种意境,不停地追求情境创设的美感,而忽视了其真正的目的,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竟然偏离了学习目标。例如在讲授《猫》一文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许多有关于猫的动画和图片,介绍了猫的习性,希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打开思路,有话可说。尽管教师设计的精美的动画和图片,让学生情绪高涨,气氛活跃,但过分注重了教学的美感,而忽视了课文不需要那么多有关猫的样子的介绍,而重点在于了解猫的特点和作者对猫的感情,结果偏离了教学目标。
另外,教师在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还要避免目标的单一化现象严重。虽然情境创设的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也不能忽视其在教学过程中其它方面的作用。例如,加强不同层次知识点的联系,促进学生对事物认知结构的完善,增强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等等。
总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情境主要目的还是在于进一步调动学生多重感官一起学习,丰富学生的心理感受,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让学生的个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展示。当然情境创设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或者思路,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用心感受,积极总结,扩展自己的思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境,巧妙设置安排,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课堂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魏诗芳.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6).
[2]韩例芳.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01).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注意问题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以及综合性。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教学的基本目标。自从20世纪90年代有人提出“情境教学”的概念后,如何进行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教学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些什么等问题,越来越成为教育人士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创设语文教学情境中,有的教师容易忽视,而有的教师过于重视情境创设,甚至有些脱离课程理念。那么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主要谈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不同的方面来帮助学生加强对教材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然后才由想象的媒介进入记忆的领域,随后才由对具体事物的探讨普遍生出理解,最后才有对于业已领会的事实的判断。”知识通常是从实践中获得,最终也会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将一些抽象的知识转换成具体的形象,将单纯的教师讲解转变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联想、概括,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形成学生特殊的课堂体验。
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不仅能够丰富课堂的氛围,还能将教师自己对教材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体验传达给学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审美情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作用。
二、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注意的问题
1.情境创设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情境创设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才能快速地从情境中提取需要注意的因素。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创设的情境,只是从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中出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讲授《普罗米修斯》一文时,有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对于希腊神话中的诸神,相信我们一定都了解,谁能来简单介绍一下文中的几位诸神的故事?单从问题上看,这位教师简单地认为自己对希腊神话故事有所了解,学生也应该会知道。殊不知大部分学生可能连希腊神话看都没看过,介绍故事从何说起。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以学生实际生活经历或者事件为切入点,有了这些熟悉的事物,学生当然不会不知所措、无从谈起了。
2.情境创设要注意衔接,不能生搬硬套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容易一厢情愿地将情境运用到课堂上,生硬地创设静止的情境,无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成了教学过程中一块“鸡肋”,多它不多,少它不少。例如在《乡下人家》一文的教学中,教师牵强地将自己的家乡与所讲的课文关联一起,但是在过程中生搬硬套,丝毫不注意情境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教师说话不恰当,不清楚想表达什么,这样就降低了情境创设的效果,使课堂上学习效果弱化。
3.情境创设不能忽视学习目标
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情境实际上就是一种意境,不停地追求情境创设的美感,而忽视了其真正的目的,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竟然偏离了学习目标。例如在讲授《猫》一文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许多有关于猫的动画和图片,介绍了猫的习性,希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打开思路,有话可说。尽管教师设计的精美的动画和图片,让学生情绪高涨,气氛活跃,但过分注重了教学的美感,而忽视了课文不需要那么多有关猫的样子的介绍,而重点在于了解猫的特点和作者对猫的感情,结果偏离了教学目标。
另外,教师在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还要避免目标的单一化现象严重。虽然情境创设的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也不能忽视其在教学过程中其它方面的作用。例如,加强不同层次知识点的联系,促进学生对事物认知结构的完善,增强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等等。
总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情境主要目的还是在于进一步调动学生多重感官一起学习,丰富学生的心理感受,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让学生的个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展示。当然情境创设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或者思路,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用心感受,积极总结,扩展自己的思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境,巧妙设置安排,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课堂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魏诗芳.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6).
[2]韩例芳.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