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c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的标准下,语文教学需要转换教学方式。教师要紧抓教学目标和相关教学内容,有导向性地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塑造相关的主体形象和具体而生动的教学情境。本文试对语文教学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意见,希望对今后的教学能够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注意问题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以及综合性。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教学的基本目标。自从20世纪90年代有人提出“情境教学”的概念后,如何进行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教学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些什么等问题,越来越成为教育人士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创设语文教学情境中,有的教师容易忽视,而有的教师过于重视情境创设,甚至有些脱离课程理念。那么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主要谈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不同的方面来帮助学生加强对教材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然后才由想象的媒介进入记忆的领域,随后才由对具体事物的探讨普遍生出理解,最后才有对于业已领会的事实的判断。”知识通常是从实践中获得,最终也会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将一些抽象的知识转换成具体的形象,将单纯的教师讲解转变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联想、概括,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形成学生特殊的课堂体验。
  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不仅能够丰富课堂的氛围,还能将教师自己对教材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体验传达给学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审美情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作用。
  二、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注意的问题
  1.情境创设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情境创设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才能快速地从情境中提取需要注意的因素。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创设的情境,只是从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中出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讲授《普罗米修斯》一文时,有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对于希腊神话中的诸神,相信我们一定都了解,谁能来简单介绍一下文中的几位诸神的故事?单从问题上看,这位教师简单地认为自己对希腊神话故事有所了解,学生也应该会知道。殊不知大部分学生可能连希腊神话看都没看过,介绍故事从何说起。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以学生实际生活经历或者事件为切入点,有了这些熟悉的事物,学生当然不会不知所措、无从谈起了。
  2.情境创设要注意衔接,不能生搬硬套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容易一厢情愿地将情境运用到课堂上,生硬地创设静止的情境,无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成了教学过程中一块“鸡肋”,多它不多,少它不少。例如在《乡下人家》一文的教学中,教师牵强地将自己的家乡与所讲的课文关联一起,但是在过程中生搬硬套,丝毫不注意情境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教师说话不恰当,不清楚想表达什么,这样就降低了情境创设的效果,使课堂上学习效果弱化。
  3.情境创设不能忽视学习目标
  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情境实际上就是一种意境,不停地追求情境创设的美感,而忽视了其真正的目的,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竟然偏离了学习目标。例如在讲授《猫》一文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许多有关于猫的动画和图片,介绍了猫的习性,希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打开思路,有话可说。尽管教师设计的精美的动画和图片,让学生情绪高涨,气氛活跃,但过分注重了教学的美感,而忽视了课文不需要那么多有关猫的样子的介绍,而重点在于了解猫的特点和作者对猫的感情,结果偏离了教学目标。
  另外,教师在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还要避免目标的单一化现象严重。虽然情境创设的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也不能忽视其在教学过程中其它方面的作用。例如,加强不同层次知识点的联系,促进学生对事物认知结构的完善,增强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等等。
  总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情境主要目的还是在于进一步调动学生多重感官一起学习,丰富学生的心理感受,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让学生的个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展示。当然情境创设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或者思路,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用心感受,积极总结,扩展自己的思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境,巧妙设置安排,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课堂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魏诗芳.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6).
  [2]韩例芳.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01).
其他文献
美术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亦能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重庆市渝高中学的美术教学,在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通过日常的“美术作品欣赏、美术活动、美术创作”等教学方式,使美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得益彰
我们现在一直提倡新课程要有新理念。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一些新的理念被不断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学中的角色,教学中的方式,教学中的情境,也随之重新定位。特别是我们语文教学,不仅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还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课堂变得趣味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新课程标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其他学科的学习基础具有重要作用。新课改对小学教师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思考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采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学必须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教学实践证明,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教学手段。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生主体;实验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学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化学教师要实现角色转换,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现象,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毫无疑问,就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