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t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基础性非常强的课程,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基础理论知识得到增强,使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得以正确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正确面对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作用,精心设计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从而使这门课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些具体的、生活化的,并具有启发性的事例来阐释枯燥、抽象的理论,就可以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案例教学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内涵的现实平台,为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的主动性、积极性提供了一个有效方法。
  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第一,案例教学法可以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形象直观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门课程涵盖了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学科,内容庞杂、广泛,理论性极强,抽象性和概括性极高。如果授课方法不当,就会出现教学枯燥、空洞、乏味,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甚至昏昏欲睡;同时,许多学生也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太抽象、难于理解,多是泛泛而谈,课程逻辑性太强、太严密,让学生难以产生学习该课的浓厚兴趣。而案例教学法能轻松解决这一问题,使该课中非常不好理解和掌握的抽象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案例教学是运用具体、生动、形象的案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在详实、具体的案例中鲜明生动地体现出来,由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理论能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案例教学也会消除学生因理论的过度抽象所产生的厌倦情绪,让学生在兴趣中理解、认同相关的理论。如用“给黄鼠狼平反(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第一个敢于吃西红柿”的例子来说明“实践出真知”的原理,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可以说,案例教学符合该课的特点,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接受心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二,案例教学是一种参与互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以灌输的方式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这种教学方式只能达到简单的单向传递,很难促进学生的深思和创新,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忽视了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性。而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的发挥,能为师生之间的对话、互动提供条件和机会。通过引入生动活泼的案例,学生在案例启发、带动下,围绕有关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既增进了师生的了解,又理解了理论;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又能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素养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激发了学生学习抽象理论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第三,案例教学能较好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理论一旦脱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就会丧失其生命力和说服力。而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恰好成为理论与现实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透过案例能使学生接触到活生生的社会现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在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大都是来源于人们身边的现实生活中。鲜明生动的生活案例,有效地将社会这个大熔炉和学校紧密结合起来,理论结合实践教学,通过社会真实的案例启发学生学习该课的思维意识,并且积累社会知识经验,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解决学习该课中的问题,还获得了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大量的各种各样实际问题的机会。
  案例教学在课堂中的实施
  案例的选择 对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教学案例的选择应当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以讲授的知识为中心,适当兼顾教师和学生的喜好。具体来说,案例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典型性原则。典型性原则是指最具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有价值的实例。掌握基本的理论原理,掌握处理事件的方法和原则,有助于带给学生思考和启发,理解教学知识,尽快地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案例的选择,应尽量选择那些贴近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大学生比较关注的现实事件,选择发生在大学校园里能够引起大学生思想、情感共鸣的人物和事件,这样才能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时代性原则。在信息瞬息万变、接受信息渠道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作为时代青年,他们对现实问题很感兴趣,但也存在无人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遗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案例的选择要与时俱进,所选案例要能及时反映学生近期比较关注的问题。例如,我国“神州十号”的成功发射反映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斯诺登事件”折射出“科技的双刃剑作用”,即网络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使得个人隐私更容易被窃取。通过近期案例的热议,使学生养成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良好习惯。
  专业性原则。案例的专业性主要指教学案例的选用应尽量与学生专业知识背景结合起来,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到具体的专业之中,使案例带有具体的专业特色。比如,认识论中在阐释关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时,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可以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发展”举例,而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可以用“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举例。
  在选取案例时尤其要注意文科与理科的区别,文科一般多选与社会科学相关的案例,而理科应多选与自然科学相关的案例。比如,用来解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理的经典案例:“对称性革命”(选自杨惠民等编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教学案例》),这个案例由于涉及很多物理学方面的专用名词,所以只适合理科学生,对于文科学生就不合适。因此,案例的选取首先要确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选取适合学生专业背景的案例,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的呈现 案例的呈现最主要的是呈现时机,也就是在讲解理论之前呈现案例,还是在之后、之中呈现出来,这是一个对时机把握的问题,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时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而慢慢体会和把握。传统的方式是讲授原理之后增加一些案例,再进一步论证、阐释和具体化。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演绎思维能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肢解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不能充分体现原理之间的紧密联系性,因而不利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案例放在原理之前呈现的方式就是首先给出案例,结合原理设计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再总结出原理的案例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思维能力,但是比较耗时间,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需要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总结。在讲解的过程中插入案例适用于比较复杂、比较抽象的原理的讲解。通过案例的引入,既可以进一步阐释与论证前面内容,又可以提示和引导即将要讲述的内容。这样可以吸引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思维能力。可以说,每一种呈现方式都各有千秋,具体运用哪一种,要围绕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根据原理和案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不要每次课都采用同一种方式,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会降低授课效果。
  案例的分析和总结 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一环是对所选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在对案例进行讨论过程中,学生是讨论的主体,但教师要发挥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围绕题目展开讨论,一步步走向案例分析的既定目标,不要离题太远。讨论、分析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正确观点和想法,教师要予以充分肯定,并积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更深层次的内涵;对于讨论中出现的偏颇倾向以及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教师不要急于批评,而要因势利导,把讨论引导到正确的认识轨道上来。此外要注意,教师的总结不是对学生的讨论做简单的综合,而应当在肯定、修正的基础上有所升华,通过总结提升理论,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观察问题,解决各种复杂问题。
  案例教学法具有其它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但运用时要注意:案例不能代替系统的理论教学,教师一定要摆正案例在课程中的位置,不能主次不分,为了使课堂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讲解,如果那样就失去了案例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辛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案例选取原则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1)
  [2]杨惠民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陈仕伟.浅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的案例教学法[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2)
  [4]张立英.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阈下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与思考[J].校园心理,2012(2)
  [5]姚作忠.试谈党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
  [6]李树喜.政治理论课的魅力——陶祖伟老师讲课侧记[J].人民教育,1980(6)
  [7]王德源.谈谈党史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81(0)
  [8]吴树青.要重视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J] .教学与研究,1980(4)
  [9]刘汉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政治课质量[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7)
  [10]熊勤初,余振平,罗大成,王松柏,牛泽渝.浅论政治理论课的改革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1)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其他文献
新年伊始,被称为“史上最严处罚”的《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正式开始实施。这意味着今后论文作假者将被取消学位申请资格,而为他人代写、出售学位论文者以及作假者的指导教师、学校等也将面临处罚。  可以说,此举犹如及时雨,正逢其时,大快人心。眼下,如果要将造假列一名单,浮现在公众脑海中的,除了毒胶囊、地沟油、皮鞋奶、苏丹红、瘦肉精,一定还得加上一件,那就是“假论文”。悉数大学诸多痼疾,恐怕十个人中有九
随着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班级”的地位日益削弱。以班级为代表的群体逐渐被以宿舍为代表的群体所替代,宿舍的地位随之变得更加突出。宿舍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具有人员相对固定、流动性不大的特点,是校园中一个重要的组织单位。宿舍人际关系也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不能忽略的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对于大学生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获得支持性的信息,能够确定自我价值,维持良好健康的心态。反之则会导
6月22日晚,四川崇州今年第二次参考的女孩杨媛看完高考成绩的短信后,自杀身亡。一周之后,陕西三原县,今年第三次参加高考,分数超过陕西理科一本线的刘强也选择结束生命。  不到半个月,国内发生多起高考考生自杀身亡的事件,这些悲剧的发生,让我们感到心痛。十年寒窗苦都熬过来了,面对理想或不理想的高考成绩,为什么却变得如此脆弱呢?是谁在催生频发的高考自杀悲剧?  多年来的高考让我们感受到,在中国,高考绝对不
学校管理,既要管理者有责任心,还要有管理策略。从“心”开始,用“心”去做,适当运用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热炉法则”的权威性  “热炉法则”又称惩处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它是将惩罚作为管理的一种基本方法:一个组织必须具有大家遵循的行为准则,当一个组织的行为准则的底线被突破的时候,必须给予恰当的惩罚。  “热炉法则”阐明了管理者训导员工时,需要遵循的四大惩处原则。第一
安徽省涡阳县花沟镇晨曦小学,竟让学生到室外考试。该校让学生在室外考试的意图很清楚,防止学生作弊,方便老师监考。  学生趴在地上考试,监考老师方便了,学生却不方便。不仅不方便,反而有多种弊病。弊病一,学生趴在地上考试,不可能有最佳的发挥,也不可能考出真实成绩;弊病二,对学生身体的摧残,学生趴在冰冷的地上90分钟,对正在发育的孩子来说,伤害肯定是有的;弊病三,伤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考试中肯定有学生作弊
学生只要肯出钱,就会有很大机会实现不出国门“留学”的愿望。但是,不同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甚至出现一些打着中外合作办学幌子欺诈学生的事件。有考生考取了著名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的学院,上了4年、花费30万元,得到的却是3张“废纸”——前两张是盖有该学院章的毕业证明和学历证明,第3张是盖有外方学校章的毕业证明,但这3张证明教育主管部门都不承认。对此,《教育》旬刊记者的采访了华通
追忆逝去的时光  杜 班  作者用充满激情的文字,描述自己最初3年漂来漂去的日子,特立独行的生活岁月,充满艰难与快乐的赛车经历,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青春的诠释。透过这本新作,读者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韩寒。最新修订版的《就这么漂来漂去》增补了50%的图文内容,将作者赛车十年来的故事一一道盡。从菜鸟车手到双料冠军,从一无所有到专属的6号赛车,作者通过这本书向你道尽作为赛车手的韩寒十年的辛酸苦辣。  就
作者:李红卫  出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高职院校如何能增强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入学,《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研究》给出了专业指导。该书运用文献研究、实证调查、历史研究等方法,对有助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职业学校学生直接升学制度、“双证书”制度及相关政策存在的问题、原因、完善策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得出了诸多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观点。该书包括制度有效性分析框架研究、职业学校学生
吴苡婷在2013年11月6日《东方教育时报》撰文指出:大学生科创工作要具有生机和活力,其奥秘在于摒弃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代之以案例式、讨论式、调研式的教学方法,节能减排学生创新基地对全校学生开放,一年两次向学生征集创新课题,让学生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研究,给予他们自主管理的权力和空间,并着力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概而言之是适度放手的科创教育模式。  过去,我们的高等教育课堂习惯于灌输式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其中,对于端午节,据考证,早在屈原投汨罗江之前就有,并非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而是在屈原投汨罗江之后又增加了新的内涵。两千多年来,为了纪念端午节,中华民族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形成了很多风俗习惯,端午节和这些风俗习惯都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信息。笔者查阅资料发现,端午节有20多个名称。其一是纪念3个人物——战国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