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下的冷思考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s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各地课堂教学改革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也出现了不少照搬其他成功模式的现象,不针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走形式主义。课堂上拉桌子的拉桌子,分组的分组的,自由讨论得很热烈,课堂是很热闹,学生好像很活跃,连时间分配也照搬,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到底掌握了什么,可能教师自己心里都没底。如果说要教改就要走这种“教改”模式,那效果会怎样可想而知。教改,不在于是否搬了桌子,是否只要求学生写黑板,只要求学生讨论,那些都只是教学形式或手段。我们说转变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不是放任自由,教改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课堂的真正实效。作为站在教育第一线的笔者,对此也有一些体会。
  一、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不少教改方案中都设定其课堂时间分配,且进行硬性规定,要求不能超过其时间限制,多少时间教师讲,多少时间学生做等,甚至有专人监管。事实上课堂时间的分配很大程度上要看本节内容,也即大致时间可以导向,课堂的40分钟怎样分配可以达到最大效率,不能以条框进行限制。课堂时间分配的设定本来是为了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情况,若以规定时间进行限制反而失去了课堂时间分配设定的初衷。有的时候可能需学生讨论的时间多些,或教师讲授的内容多些,或学生练习的时间多些,所以时间的设定应合理,而不是定性。
  二、合理分组讨论及展示
  在分组讨论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个体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但如何合理地分组是很重要的,需考虑到组员的平衡,组员的搭配等情况。而且分组很多时候都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无论怎样调配,发言的、展示的总是那些本来就很积极的或成绩相对好的学生,可能这部分学生会带动其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进行也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但是相对较弱的那部分学生就总是处在跟随的状态,教师若只看到活跃的那部分学生,往往就会忽视了更需要关心的那部分。所以无论分组与否,其实教师都需要关注到全体而不是个别。另外,是否需分组讨论也是针对当节内容而定,有些内容是需学生探索、研究得出结论,并通过讨论拓展自己的思路等,但若明显可得出结论的就无需为了完成讨论而讨论。学生的自我展示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但需导向得当,曾听过一节公开课,教师在课间先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上前置性作业中某证明题解题过程,然后在堂上让学生讲述,实际上学生讲的时候就是照着念出他所写的过程,这样的展示个人认为是没有意义的,从数学的角度来说,让学生直接说出本题的解题思路更为妥当,若需规范解题过程,也可在讲述思路后在屏幕上演示,指出书写时需注意的地方。还有的情况是,让学生展示答案,其他同学有问题,但教师却不加以解释,这样的“展示”也就失去了意义。
  三、合理使用导学案
  导学案的使用可以达到让学生在课堂得到充分练习的目的。但有些课堂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把每节新课当成了复习课或练习课,即对于新的知识点,教师不作任何的点拨或拓展,让学生预习后直接用导学案进行练习,虽然似乎是缩短了所用时间,但同时在新知识点的传授中激发学生的好奇、探究、创新等过程也随之抹杀。久而久之,每节课似乎就是练习再练习,学生就会出现学习疲倦,思维产生定势,还会出现部分学生掉队的情况。在教学中,新知识的讲授我认为是必需的,关键是教师怎么去讲,有的教师过分强调少讲或不讲,影响了学生对原理概念的理解,造成了学生对知识掌握出现缺陷。比如某个新公式、新定理,学生可能自己看会知道它是什么,但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它可以怎样用等需要教师加以点拨,特别是重点、难点更要讲深讲透。教师在课堂上是导向者的角色,而不是旁观者。精讲精练,而不是少讲多练。
  四、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都应是以有实效为目的。有些课堂开放活泼,教学形式追求新颖,教学手段丰富花哨,但效果始终不佳。曾听过一节公开课相当精彩,是一节概念课,实际上概念课是比较难上的,因为单纯地介绍性容易出现闷场,但太放开又容易让学生不明所以。这个教师让学生提出在预习中找到的本节需要解决的所有知识点,他罗列在黑板上,然后先让学生针对知识点提出各种疑问,并一起进行解决,教师把一些需注意的、有遗漏的地方补充,整节课环环紧扣,学生主动讨论、主动表示疑问、主动发言,教师对教材烂熟于心,点评到位,把整个课堂控制得很好。这节课没有任何花哨的铺排,教师始终在“穿针引线”,只是纯粹地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并掌握,这样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当然这与教师深厚的基本功、操控课堂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事实上课堂教学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是要理解改革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摸索,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效,只有这样才可真正实现改革的目的。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六十五中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现在很多的小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其在未来的求学中遇到较大的障碍,最终很有可能导致其在进入社会后无法很好地适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发展,先进企业管理理念的中国化应用开始增多.而在企业管理指导思想交融和创新的环境下,不少企业管理者也深刻地意识到,今后企业思想政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习机械专业和机电专业,等其他专业的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主要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以及能够看图了解意思的能力.只要能够对于学生在机械零
高等数学教学,在高等教育工作框架下占据了一个特殊的地位,学科本身的强理论特征和抽象性,都给教师带来了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只有积极面对,深入考察多种教学方法的特征,
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以政治认同为首位要素,为此应发挥高中政治教师的人格力,引领学生政治信仰,同时建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重要的不是急于让他们获取知识,而是要让他们主动的培养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才不至于处于被动的地位.
与其他学科比较教学学科是一门相对抽象的科目,其中涉及到大量抽象的计算以及公式,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效设计教学方式也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
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建筑项目施工空过程,也是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逐渐崛起,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设备的安装质量问题,也成为了建筑行业
大家都知道,依法治国是一个大工程,这其中承载着法律观念、法律意识等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国必须积极开展法治教育,从思想意识层面提高全民的法治素养.就“农村”和“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