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政治课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今天,如何进行教学是我们政治课教师探讨的一个最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教学应遵循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此淡淡体会。
一、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方向原则性
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是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文明习惯的教育。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方法、心理品质、法律意识、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逐步培养学生“五爱”的高尚情操,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理想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二、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相统一的原则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它决定了政治课教学必须把三者统一起来,不能只强调知识、只强调能力或者只强调觉悟而忽视了另外两个方面,培养能力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能力与知识方面的关系看,一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增长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能力的培养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另一方面,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不仅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而且较大地影响知识掌握的程度。因此,培养学生能力不能忽视知识的教学,应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能力与觉悟的关系看,提高觉悟是培养能力所要达到的目的,且觉悟的提高有助于能力的培养。学生觉悟的提高会激发出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热情。同时,培养能力是提高觉悟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所以,培养学生能力要与提高学生的觉悟联系起来,通过培养学生能力达到提高学生觉悟的目的。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能力必须遵循知识、能力、提高觉悟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能力与知识、能力与提高觉悟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总体任务。
三、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履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基本原则。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以知识为基础,也就是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辩证法告诉我们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提高了能力,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一定的条件,需要进行培养和训练。其中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发展和提高学生能力最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如果要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就要组织和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突现上升理论。总之,培养学生能力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又通过实践上升为理论,让学生们学以致用,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
四、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优化教学过程,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发展自己,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确定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显著特征。素质教育是以全面培养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的。素质教学中活的灵魂就是尊重学生主体,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促进学生活泼地成长。这是一种使人的个性发展相一致的教育模式。它能够大面积地培养出具有能动性、自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而且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主动提高自我能力,这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体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如一地贯彻这一主体性原则。
五、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启发性教学原则
教师教学过程中提倡启发性教学,这是常规的教学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在初中政治思想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让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参加讨论,教师应不断改变教法,做到因材施教,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全方位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鼓励自己,自己启发自己,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
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遵循正面教育原则
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正面引导,以真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进行正面鼓励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榜样和典型,有利于对学生产生正面的教育效果,如孔繁森、焦裕禄、雷锋等;其次,教师还应以身作则,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自己规范的言行及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来感召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和力。以此来感染学生,从而达到政治课“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应当遵循以上教学原则,并辅以科学创新教学手段,就能够很好地完成政治课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当代学科教育的反思、改革与发展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2]杨九俊,吴永军主编. 从理解到行动(案例卷). 江苏教育出版社.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
[4]教学与研究. 2008(8).
一、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方向原则性
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是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文明习惯的教育。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方法、心理品质、法律意识、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逐步培养学生“五爱”的高尚情操,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理想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二、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相统一的原则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它决定了政治课教学必须把三者统一起来,不能只强调知识、只强调能力或者只强调觉悟而忽视了另外两个方面,培养能力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能力与知识方面的关系看,一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增长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能力的培养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另一方面,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不仅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而且较大地影响知识掌握的程度。因此,培养学生能力不能忽视知识的教学,应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能力与觉悟的关系看,提高觉悟是培养能力所要达到的目的,且觉悟的提高有助于能力的培养。学生觉悟的提高会激发出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热情。同时,培养能力是提高觉悟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所以,培养学生能力要与提高学生的觉悟联系起来,通过培养学生能力达到提高学生觉悟的目的。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能力必须遵循知识、能力、提高觉悟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能力与知识、能力与提高觉悟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总体任务。
三、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履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基本原则。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以知识为基础,也就是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辩证法告诉我们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提高了能力,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一定的条件,需要进行培养和训练。其中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发展和提高学生能力最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如果要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就要组织和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突现上升理论。总之,培养学生能力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又通过实践上升为理论,让学生们学以致用,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
四、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优化教学过程,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发展自己,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确定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显著特征。素质教育是以全面培养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的。素质教学中活的灵魂就是尊重学生主体,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促进学生活泼地成长。这是一种使人的个性发展相一致的教育模式。它能够大面积地培养出具有能动性、自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而且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主动提高自我能力,这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体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如一地贯彻这一主体性原则。
五、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启发性教学原则
教师教学过程中提倡启发性教学,这是常规的教学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在初中政治思想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让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参加讨论,教师应不断改变教法,做到因材施教,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全方位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鼓励自己,自己启发自己,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
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遵循正面教育原则
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正面引导,以真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进行正面鼓励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榜样和典型,有利于对学生产生正面的教育效果,如孔繁森、焦裕禄、雷锋等;其次,教师还应以身作则,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自己规范的言行及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来感召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和力。以此来感染学生,从而达到政治课“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应当遵循以上教学原则,并辅以科学创新教学手段,就能够很好地完成政治课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当代学科教育的反思、改革与发展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2]杨九俊,吴永军主编. 从理解到行动(案例卷). 江苏教育出版社.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
[4]教学与研究. 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