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数学设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tuy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的学生数学基础扎实,但对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问题的解决情况令人深思,故培养创新意识应成为数学教育的一大重任。设想是数学上很独特的思维方式,分析的成败往往系于设想是否大胆和合理,设想是分析过程中不断获得新势头的动力。因此,设想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思维训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创设问题,合情推理
  
  大家都知道等差、等比数列都有求和公式,现在的问题是数列1 ,2 ,…n ,…,其前n项和S =1 +2 +3 +…+n 是有公式可求吗?
  特殊之中蕴涵着一般,朋友们不妨先取几个特殊值算算,看看说不定有什么规律。
  提问1:让学生动手算一算结果如何?
  由学生得出:s =1,s =9,s =36,s =100,s =225,……
  接着提出问题2:数值结果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得出都是完全平方数:s =1 ,s =3 ,s =6 ,s =10 ,s =15 ,……
  问题3:平方下的底数有没有什么规律?
  1=1,3=1+2,6=1+2+3,10=1+2+3+4,15=1+2+3+4+5,…
  通过提问创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推测S 的求和结果,学生可以得出S =(1+2+…+n) (数值体验、合情推理)。
  
  二、设想问题成立
  
  还未动手, 就“设想问题已解”,这是数学上最大胆、最基本、最朴素的幻想,它既适用于要证明的问题,也适用于要寻求的问题。靠着设想,引导学生发现世外桃源的洞口,看到透出的一丝亮光,使学生觉得数学并不那么枯燥无味。事实上,每道数学题都有自己的切入口,关键是必须把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找到,教学时难就难在如何把学生引导到这个切入口。
  例1.已知双曲线2X -2Y =1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 ,F ,P为动点,若|PF |+|PF |=2a,a为定值(其中a>1),cosF PF 最大值为 。
  (I) 求动点P的轨迹E的方程。
  (II) 过点N(- ,0)作直线L交轨迹E于A、B两点,设点M(-2,0),判断∠AMB的大小是否为定值,并证明你的结论。
  此题的第二步并没有告诉我们该定值是什么,故会增解题的难度,因此,我们首先必须想法猜测出关于该定值的信息。
  由(I)可得E的轨迹方程为 + =1。
  当L⊥x轴时,直线L的方程为x=- ,代入 + =1解得A,B的坐标分别为(- , )和(- ,- ),∴ • =0,∴∠AMB=90°。可猜测∠AMB=90°为定值,因此我们也就知道了此题的目的就是要获得 • =0的结果成立,即可完成。
  例2. 以F (0,-1),F (0,1)为焦点的椭圆C过点P( ,1)。
  (I) 求椭圆C的方程
  (II) 过点S(- ,0)的动直线L交椭圆C于A、B两点,试问:在坐标平面上是否存在一个定点T,使得无论L如何转动,以AB为直径的圆恒过点T?若存在,求出点T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在这题的第二步中与例1的第二步一样,要先找到定点T。这里面实际上也涉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进行创新的探究方法。
  由(I)得椭圆C方程:x + =1。
  ①由过点S(- ,0)的动直线的斜率为0,得直线L:y=0与x + =1的交点A(-1,0),B(1,0),则AB为直径的圆为D 的方程为x +y =1。
  ②由过点S(- ,0)的动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得直线L:x=- 与x + =1的交点A(- ,- ),B(- , ),则AB为直径的圆为D 的方程为:(x+ ) +y = ,D 和D 相交于点T(1,0)
  可猜测若恒过点T,则T点的坐标为(1,0),接下来的做题就比较水到渠成,只要能证明 • =0恒成就够了。
  数学设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它对于创造性是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设想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可行,与经验理论基础、方法都有很大的关系。经验越丰富,理论基础越扎实,方法越正确,设想的预见性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数学设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就是学习做题。笔者认为,明确做什么样的题目,才能提高解题能力,学好数学。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做题 建议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就是学习做题。正如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所言:“学数学不做题,如同入宝山而空手归。”高中数学与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联系密切,涉及多种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其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一定程度,而各种类型的数学题更是浩如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富于想象的思维特点。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重要而颇具现实意义的课题。由于生活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姿多彩的。想象力是一个人创造性思维的体现。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已有了一定的事非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对很多
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 DEV),又称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 DPV),是一种导致鸭高传染性、高死亡率的α-疱疹病毒。microRNA(miRNA)为内源性的非编码单链小RNA
高中数学知识的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较高,一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而出现了成绩分化,由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多次阶段性评估考试不及格。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高中数学呢?笔者谈两点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45分钟的课堂效益    1)抓教材处理。  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作业与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式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它的一个延伸,作业与练习的设计倍受大家的关注。受传统课程与教学观引领的作业与练习设计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此,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与练习做出被动的模仿式的解答,而教师也主要是做出对与错、是与不是的评价。新课程与教学观引领的作业与练习设计,不
摘要: 本文从数学课堂教学出发,指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进行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的研究,从而使数学课堂在数学的教学中,产生学习的动力和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 课堂 有效 思维 改革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年轻教师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教师满怀信心地上课,但课后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总是效果不佳。为此,数学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