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整合理念,实现教育整合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g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台梭利说过: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整体,教师应深入贯彻“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这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实施原则。结合《指南》精神和《多元整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包》理念,在一日活动中,我们渗透整合教育,注重集体教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的整合,环境与一日活动的整合,教育资源的整合。
  例如在教育资源中,我们发挥本园“家园共育”的特色,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亲子活动、家长学校授课、半日活动体验、各类大型活动、礼仪接待等都邀请家长参与。同时巧妙地运用社区资源,开展丰富的社区活动,学雷锋日,组织幼儿进社区打扫卫生,一起美化环境、走进社区的福利院,给爷爷奶奶表演节目、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周边的小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等。
  集体教学活动是一日活动中很重要的环节,集体教学活动中我注重了教育目标的整合、教育内容的整合、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形式等多方面的整合。接下来我想结合我组织的中班语言、社会活动《学唱歌》,谈谈自己是如何从选材、设计,到组织、实施,到反思、调整,再到组织、实施,到反思、完善,在反复试教、虚心请问、专家指导的多次活动调整后,呈现出一次整合教学活动。
  一、确定教学目标—实现教育目标的整合
  教育目标是活动过程展开的方向,是活动过程的灵魂,也是活动过程设计与实施的目的。教育目标的多元整合旨在围绕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和多元化,坚持“情感、能力和知识”协同共生的生态发展观。
  结合理论,根据对中班语言、社会活动《学唱歌》的分析,我将活动目标确定为:
  (1)欣赏故事,感受故事的有趣和汉字的奇特,从而对汉字产生好奇和兴趣。
  (2)理解故事内容,能大胆想象小红鸟唱的歌还可以有哪些变化。
  (3)尝试用汉字“叽”“喳”摆出不同的组合,并学着“唱”出来。
  二、把握教学内容—凸显教育内容的整合
  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过程的核心,每一个具体活动过程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而展开的,教育内容也是通过活动过程的展开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内容的多元整合旨在围绕幼儿生活的核心经验凝练主题,创设环境,精选素材,合理布局,在各领域内和各领域间实现不同层面的双向渗透于适度整合,建立单位教学活动和相关教育活动相互支持的教育活动网络。
  合理地把握主次领域和主次形式,使之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在《学唱歌》以语言领域为主领域的活动中,主要还是要凸显语言领域的学习,让学生欣赏、理解几只小鸟学唱歌的故事内容,同时渗透次领域社会领域的学习,从小鸟们友好相处、互相学习优点,学唱歌曲的故事中,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在语言领域中文学活动与早期阅读相整合的活动中又是以文学活动为主,渗透早期阅读,对汉字有好奇感和探索愿望。
  三、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育方法的整合
  教育方法是活动过程的骨架,活动过程的展开实际上就是要用一定的教育方法组合教育内容的过程。教育方法的整合旨在克服单一化的思维方式,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选择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通过组织、实施,到反思、调整,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采取适宜的、多元的教育教学方法,情境贯穿始终、图文并茂呈现、幼儿自主操作、作品经验迁移,呈现一堂好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体验活动快乐并获得知识经验的提升。
  四、整合教育的收获—整合理念的多元渗透
  1.教学活动中的整合
  将活动中的成功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每次教学活动中,落实教学中目标、内容、方法、形式的整合:坚持从“情感、能力和知识”三个维度确定目标;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活动的主次领域,将领域间与领域中的教学有机结合。
  2.一日活动中的整合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获得了有效的体验后,我将整合的理念在其他活动中进行尝试,将整合渗透到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例如,在生活活动中,利用餐前餐后时间,教幼儿礼仪三字儿歌,了解不同节日、仪态、进餐等基本礼仪。在户外活动中,除了让幼儿坚持锻炼,获得基本动作发展以外,注重社会情感和规则意识的培养,学会与同伴合作、协商,不怕困难、不怕失败,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用完器械归还原处,养成良好的收拾习惯。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隐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幼儿的生活也应该是与教育紧密结合的,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学习和探究,从幼儿的现实生活出发,将领域教学和幼儿的基本经验有效地整合起来,让幼儿在丰富、有趣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做到玩中学,学中玩,进一步落实整合理念,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幼儿教育集团第三幼儿园)
其他文献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6-0018-02  摘 要: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的意义在于以“健康推动学校发展,优化发展促进健康”的理念,指导学校的创建工作,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师生健康意识,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健康促进学校;文化品位;文化引领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  一、健康促进学校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八九十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七篇课文。其教学过程如下:  1.走进情境听故事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我们一起去欣赏一番吧!(老师播放课件)美吗?让我们走进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聆听它的故事。  2.认认真真读故事  词语读好了,那课文读得怎样呢?请五个孩子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教师随即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请一位同学更简练地说一说故
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负责任的言论和一些不健康的网站,让学生在获取有益知识的同时沉迷其中。因此,教师将要迎接新的挑战,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一、挖掘捕捉,充实德育内容  (1)挖掘教育内容。利用与思想品德课的有关内容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绝不会牵强附会。例如,《诚实的孩子人人夸》《爱护集体荣誉》《勿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6-0063-02  摘 要:“数学好玩”是指不仅要让学生觉得好玩,课堂气氛活跃,还要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活跃,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从而真正让数学课堂“好玩”。文章从抽象、推理、分析三个角度感受数学本质、经历知识形成、运用数学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好玩”;培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6-0056-01  摘 要:猜想是人们的一种重要思维活动,猜想是发现的先兆,是培养学生发现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创设悬念,让学生有猜想的土壤;亲自实践,激发学生产生猜想的兴趣;感受成功,让学生迷上猜想;注重方法,恰当运用好猜想;关注细节,引导好学生猜想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猜想;数学课堂;学习手段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一
摘 要:矛盾共生,冲突共存,浪漫与激情,使黑白画独具魅力,经久不衰。山东省威海市北竹岛小学自2005年开发社团黑白画课程,到2009年全员普及黑白画课程,到现在的健康教育主打课程,十余年的研究,黑白画已经融入山东省威海市北竹岛小学的血液,实现健康教育“人之和”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人生境界。  关键词:小学;黑白装饰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全体性、全面性、个性化。班主任的职责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予其必要的扶持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能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尊重、理解、关爱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让学生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因此,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善待每一位学生。  一、“一碗水要端平”,公平对待每一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很难想象还有
摘 要: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师要影响一个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班级,然后通过这个集体与教师一起去影响这个学生,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在班级中组建和谐的学习小组势在必行,它是我们开展高效课堂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班级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关键词:班级;学习小组;高效课堂;能力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有固定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想象是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一种形象思维,它能使幼儿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而有趣,良好的想象力可以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可以说,想象力的培养在整个幼儿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着眼“点”上;想象力;策略  一、在语言区域上把握幼儿想象切入点  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和促进幼儿的记忆想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关于“图形与几何”部分特别强调了内容的现实背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平移和旋转作为物体的变换现象,孩子们对其是能观察和体会到的,但一般都是无意和无序的。基于此,如何把握孩子们的学习起点?如何帮助孩子们将生活现象数学化?如何引导孩子们初步建立平移的概念?就成了我在本节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片段一:  教室后面放了三张桌子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