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病毒变异规律与乙肝疫苗免疫保护效果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gr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病毒变异规律与乙肝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HBsAg阳性的32产妇所产下共33名婴儿进行调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生后第一天、第一个月和第六个月接种10ug和5u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婴儿外周静脉血中的HBsAg和HBsAb水平;对HBsAg持续阳性的8对母子进行为期两年的跟踪调查,采取静脉血样本送往我省权威机构进行基因分析。结果:实验组婴儿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HBsAb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基因型3对,C基因型5对,母子基因同源性为100.0%。结论:10ug每支剂量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可以取得更好的降低HBsAg阳性率、提高HBsAb阳性率的效果,更有效地阻断母婴之间的传播;我院现在使用的疫苗类型安全有效,乙肝病毒的突变率很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病毒变异规律 乙肝疫苗 免疫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368-01
  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分为宫内传播、生产时传播和生产后传播三个传播阶段[1]。乙型肝炎对健康的危害极大,权威机构通过研究发现婴儿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绝大多数会转化为慢性肝炎,而25%的慢性肝炎最终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威胁[2]。通过给HBsAg阳性孕妇所产下的婴儿注射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播,降低婴儿乙肝病毒的感染概率,被我国卫生保健部门规定为婴儿必须按卫生部规定严格完成的接种预防项目。为了探讨乙肝疫苗剂量上的区别在降低传染率、提高婴儿乙肝病毒免疫力上的影响和乙肝病毒变异规律,我院选取HBsAg阳性的32产妇所产下共33名婴儿进行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HBsAg阳性的32产妇所产下共33名婴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共有17名婴儿,对照组共有16名婴儿。其中实验组产妇年龄分布在22-32岁之间,平均25.2岁,剖宫产5例,顺产11例,男婴9例,女婴8例;对照组产妇年龄分布在21-32岁之间,平均25.1岁,剖宫产6例,顺产10例,男婴9例,女婴7例。入选的两组在产妇年龄、生产方式和新生儿性别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33名婴儿均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分别给实验组级对照组婴儿于生后第一天、第一个月和第六个月接种10ug和5u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婴儿外周静脉血中的HBsAg和HBsAb水平;对HBsAg持续阳性的8对母子进行为期两年的跟踪调查,采取静脉血样本送往我省权威机构进行病毒DNA基因型、同源性和突变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对成绩进行记录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婴儿的乙型肝炎感染和免疫情况比较
  实验组婴儿在随访期间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婴儿,而HBsAb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婴儿,两组婴儿的HBsAg和HBsAb阳性情况的比较,见表1:
  2.2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病毒变异情况
  经过我省权威部门的基因检测发现,8对HBsAg阳性的母子中,B基因型3对,C基因型5对,母子基因平均同源性为100.0%,未发现病毒基因变异。
  3 讨论
  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主要通过血液、接触分泌物和母婴垂直等方式进行传播,其中,母婴之间的传播占据最主要作用。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200万新生儿通过母婴垂直传播途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分为分娩前、分娩时和分娩后三个阶段,多发生在孕晚期,主要由于母体血液进入胎儿血循环内,婴儿通过产道娩出或产时吞入羊水、母体血液、 阴道分泌物等导致传染[3]。新生儿本身对肝炎病毒的免疫力很差,低于常规致病量就很可能导致感染,造成无法挽回的不良后果,因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阻断乙肝病毒传播,提高新生儿自身免疫力非常重要[4]。
  我国医疗工作者在阻断母婴间乙肝病毒传播、预防乙型肝炎发生上的钻研钻研从未停止,对HBsAg阳性的产妇产下的婴儿从最初的单纯接种5ug/支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到在出生后24小时内加用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再到近期广受推崇的将10ug/支剂量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与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联用,一直在不断追求,期待可以取得更好的预防效果[5]。
  为了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病毒变异规律与乙肝疫苗免疫的保护效果进行分析,我院特选取收治的HBsAg阳性的32产妇所产下共33名婴儿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10ug每支剂量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可以更好的降低HBsAg阳性率、提高HBsAb阳性率,更有效地阻断母婴之间的传播,提高婴儿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力;同时,我院选取的8对HBsAg均阳性的母子中,基因变异概率为零,此结果可能可能与我院选取的病例数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有关,但依据国际权威机构的研究表明,我院选用类型的肝炎疫苗导致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病毒变异率很低,不构成健康的威胁,安全有效。综上所述,10ug/支剂量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与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联用在阻断乙肝病毒母婴间传播、提高婴儿抗乙肝能力上的效果肯定,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维霞,王萍,张健伟.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探讨和预防[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9,16(2):112.
  [2]梁小丽.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61(2):93-95.
  [3]陈敏.社区全科团队模式下的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2):236-238.
  [4]潘文涛,尹玉竹,谌小卫,周水生,李小毛.HBV宫内感染预测指标的探讨.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110(3):113.
  [5]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0,12(10):92-101.
其他文献
以河南省大面积播种的春性品种豫麦18、兰考矮早8,半冬性品种周麦18、豫麦49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上述两类小麦群体发育、灌浆速率、光合性能、光能利用率、产量等方
【摘 要】 阐述了医院图书馆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当前医院图书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网络时代如何高效开发和利用医院图书馆资源,凭借环境、资源特点,在信息服务模式的探索和创新中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医院图书馆为医院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能够更好地配合医院搞好文化建设。  【关键词】 医院文化 医院图书馆 网络时代 资源利用率 多信息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 R197.32;
历史建筑内部空间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对历史建筑展开保护与再利用时,必须遵循真实性、整体性等修缮设计的基本原则,使其在保持室内原有空间特色的同时,充分达到合理利用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彩色多普勒在胎盘早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4年3月—2014年3月间,江苏省丹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并行彩色多普勒检查的胎盘早剥患者20例。记录患者在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时,胎儿及附属物回声影像情况,胎盘位置,胎盘厚度、胎盘内部回声、胎儿状态、胎盘基底部及周围血流情况,以及胎盘与子宫壁的结构关系,并对早剥类型做出诊断,分析彩色多普勒在胎盘早剥中的诊断准确率,图像清晰
【摘 要】 目的:了解HIV抗体筛查阳性结果与确证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硒标免疫层析法进行HIV抗体筛查,免疫印迹法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确证,并对其检测结果分析比较。结果 211例筛查阳性标本,125份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59.24%),15份确证为HIV-1抗体不确定(7.11%),71份确证为HIV-1抗体阴性(33.65%)。确证阳性标本中ELISA的S/CO值均>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在此时代背景下,历史教育界应作出正确的价值抉择,视“互联网+”为改革历史教学的重要契机。同时,历史教师需审时度势,从自身素养角度来斟酌怎样应对这些变
【摘 要】 目的 探析阿托伐他汀联合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55例冠心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曲美他嗪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患者的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
[目的]为大规模脊尾白虾的养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研究了盐度波动幅度(S0、S3、S6和S9分别代表盐度波动幅度为0、3、6和9)和中草药制剂(0、1%、2%和4%)对脊尾白虾存活、生
困惑与选择──高师教育专业发展浅议江西师大卢晓中,李水龙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为高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高师在新形势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