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查高校教师自我和谐现状及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使用自我和谐量表、Scl-90量表对450名岗培教师进行调查。结果:①高校教师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程度较低,自我灵活性比较高,自我刻板性程度较低,自我和谐程度总的较高。②博士学历高校教师更具自我灵活性,本科学历教师更具自我刻板性。③讲师的自我刻板性高于助教。④高校教师的自我灵活性与心理健康各维度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与心理健康各维度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结论:高校教师自我和谐状况与其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的关系,通过自我和谐状况的调节,可能提高其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高校教师;自我和谐;心理健康;影响
1.引言
自我和谐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它是罗杰斯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1],它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2]。目前国内教育心理领域有关自我和谐状况的研究很多,但是大多集中于对大学生[3]和中学生[4],关于教师自我和谐的研究很少[5],而对高校教师自我和谐的研究则几乎没有。本文基于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关注的出发点,调查高校教师自我和谐的情况,并探讨它和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期给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工作一些启示。
2.研究方法
2.1 对象
对参加高校教师培训的450名老师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08份,有效回收率为91%。
2.2 研究工具[6]
自我和谐量表。共35个项目,5级评分,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3个维度。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两个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自我和谐程度越低;而“自我的灵活性”得分越高,表示自我和谐程度就越高。经过对大学生的测试,量表有较高的同质信度和预测效度。
Scl-90量表。该量表由90个项目组成,分别评定总均分和10个因子分。10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附加因子。每个项目采用五级评分。
2.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析。
3.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教师自我和谐各维度发展特点
3.1.1 高校教师自我和谐各维度发展水平
表1 高校教师自我和谐各维度平均分和标准差
虽然没有教师群体自我和谐的常模可比较,但是由表1可知:(1)高校教师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维度得分情况分别为:低于48分、高于36分、低于21分(中等水平为3分/项,题项分别为16、12、7项),这说明:高校教师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程度较轻,自我灵活性比较高,自我刻板性程度较轻。(2)高校教师自我和谐总分低于平均分105分(共35项),由得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7]可知高校教师自我和谐程度较高。
3.1.2 高校教师自我和谐的学历差异
表2 高校教师自我和谐在学历上的方差分析
由表2可知,高校教师自我和谐总分和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维度在学历上没有差异,而自我灵活性维度和自我刻板性维度有显著差异,经多重比较发现,本科学历和硕士学历的教师自我灵活性都比博士学历的教师低,硕士学历的教师自我刻板性比本科学历的教师高。这说明,博士学历的教师在自我上更灵活,本科学历的教师更刻板。
3.1.3 高校教师自我刻板性的职称差异
表3 高校教师自我和谐在职称上的方差分析
由表3可知,高校教师自我刻板性维度在职称上有显著的差异,多重比较得知,助教的自我刻板性低于讲师。
3.2 高校教师自我和谐各维度和心理健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
表4 高校教师自我和谐各维度和心理健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表
由表4可知,自我和谐总分和各个维度与scl-90各症状维度有着非常显著的相关。自我灵活性与心理健康各症状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与心理健康各症状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4.讨论
研究发现,高校教师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程度较低,自我灵活性比较高,自我刻板性程度较低,自我和谐程度总的较高。这可能是因为,高校教师有着丰富的知识经验,又身处高校这一重视人文环境中,因此比较关注自我,也善于用知识理论来完善自我。当自我不和谐时他们有获得帮助的资源和途径(比如通过间接的途径向有相应知识水平的同事请教,和朋友讨论等),因此其自我和谐程度较高。
其次,博士学历的教师更具自我灵活性,本科学历的教师更刻板;助教的自我刻板性低于讲师。这可能因为,学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知识面的范围更广阔,思维方式更灵活更深刻,因此他们也能从更多方面来思考自我问题,因此博士的自我灵活性更高,而本科学历教师的自我刻板性更高。一般讲师都需要一定年限才能评审,而助教相对于讲师以上职称的老师其社会化时间短,社会化程度还很不够,对自我的很多问题还非常的“固执”,少有从问题本身出发寻求社会解决,因此他们的自我刻板性也更高。
自我灵活性与心理健康各维度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与心理健康各维度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高校教师通过提高对自己能力和情感的自我评价,消除或降低自己的无助感,有可能降低他们在心理健康上出现的症状。他们如果能做到经常对自己进行较深入的反省,提高自尊水平和自信心,注意适应环境,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可能会提高。相反,如果给自己太多压力,时常自卑压抑,则会降低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此外,如果高校教师太固守自己的想法,不去听取和采纳别人的看法,总是我行我素,那么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可能降低。
参考文献
[1]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1):19.
[2]胡华,李敏,韩爱华.军校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916.
[3]王军.工科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感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7,
30(6):1500.
[4]彭虎军.高中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及其相互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927.
[5]荆怀福.农村初中青年教师的自我和谐与社会支持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7,
28(5):447.
[6]汪向东,汪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增订版),1999:317,33.
[7]汪向东,汪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增订版),1999:316.
【关键词】高校教师;自我和谐;心理健康;影响
1.引言
自我和谐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它是罗杰斯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1],它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2]。目前国内教育心理领域有关自我和谐状况的研究很多,但是大多集中于对大学生[3]和中学生[4],关于教师自我和谐的研究很少[5],而对高校教师自我和谐的研究则几乎没有。本文基于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关注的出发点,调查高校教师自我和谐的情况,并探讨它和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期给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工作一些启示。
2.研究方法
2.1 对象
对参加高校教师培训的450名老师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08份,有效回收率为91%。
2.2 研究工具[6]
自我和谐量表。共35个项目,5级评分,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3个维度。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两个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自我和谐程度越低;而“自我的灵活性”得分越高,表示自我和谐程度就越高。经过对大学生的测试,量表有较高的同质信度和预测效度。
Scl-90量表。该量表由90个项目组成,分别评定总均分和10个因子分。10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附加因子。每个项目采用五级评分。
2.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析。
3.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教师自我和谐各维度发展特点
3.1.1 高校教师自我和谐各维度发展水平
表1 高校教师自我和谐各维度平均分和标准差
虽然没有教师群体自我和谐的常模可比较,但是由表1可知:(1)高校教师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维度得分情况分别为:低于48分、高于36分、低于21分(中等水平为3分/项,题项分别为16、12、7项),这说明:高校教师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程度较轻,自我灵活性比较高,自我刻板性程度较轻。(2)高校教师自我和谐总分低于平均分105分(共35项),由得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7]可知高校教师自我和谐程度较高。
3.1.2 高校教师自我和谐的学历差异
表2 高校教师自我和谐在学历上的方差分析
由表2可知,高校教师自我和谐总分和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维度在学历上没有差异,而自我灵活性维度和自我刻板性维度有显著差异,经多重比较发现,本科学历和硕士学历的教师自我灵活性都比博士学历的教师低,硕士学历的教师自我刻板性比本科学历的教师高。这说明,博士学历的教师在自我上更灵活,本科学历的教师更刻板。
3.1.3 高校教师自我刻板性的职称差异
表3 高校教师自我和谐在职称上的方差分析
由表3可知,高校教师自我刻板性维度在职称上有显著的差异,多重比较得知,助教的自我刻板性低于讲师。
3.2 高校教师自我和谐各维度和心理健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
表4 高校教师自我和谐各维度和心理健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表
由表4可知,自我和谐总分和各个维度与scl-90各症状维度有着非常显著的相关。自我灵活性与心理健康各症状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与心理健康各症状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4.讨论
研究发现,高校教师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程度较低,自我灵活性比较高,自我刻板性程度较低,自我和谐程度总的较高。这可能是因为,高校教师有着丰富的知识经验,又身处高校这一重视人文环境中,因此比较关注自我,也善于用知识理论来完善自我。当自我不和谐时他们有获得帮助的资源和途径(比如通过间接的途径向有相应知识水平的同事请教,和朋友讨论等),因此其自我和谐程度较高。
其次,博士学历的教师更具自我灵活性,本科学历的教师更刻板;助教的自我刻板性低于讲师。这可能因为,学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知识面的范围更广阔,思维方式更灵活更深刻,因此他们也能从更多方面来思考自我问题,因此博士的自我灵活性更高,而本科学历教师的自我刻板性更高。一般讲师都需要一定年限才能评审,而助教相对于讲师以上职称的老师其社会化时间短,社会化程度还很不够,对自我的很多问题还非常的“固执”,少有从问题本身出发寻求社会解决,因此他们的自我刻板性也更高。
自我灵活性与心理健康各维度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与心理健康各维度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高校教师通过提高对自己能力和情感的自我评价,消除或降低自己的无助感,有可能降低他们在心理健康上出现的症状。他们如果能做到经常对自己进行较深入的反省,提高自尊水平和自信心,注意适应环境,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可能会提高。相反,如果给自己太多压力,时常自卑压抑,则会降低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此外,如果高校教师太固守自己的想法,不去听取和采纳别人的看法,总是我行我素,那么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可能降低。
参考文献
[1]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1):19.
[2]胡华,李敏,韩爱华.军校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916.
[3]王军.工科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感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7,
30(6):1500.
[4]彭虎军.高中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及其相互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927.
[5]荆怀福.农村初中青年教师的自我和谐与社会支持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7,
28(5):447.
[6]汪向东,汪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增订版),1999:317,33.
[7]汪向东,汪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增订版),1999: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