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反思的数学交流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lidew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的课程目标。如何理解“反思”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反思”概念:“(1)反思是一种以人的活动及其结果为对象的思维活动或思维方式,比人的一般思维活动层次更高;(2)反思是一种自我反省过程,是一种带有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以追求理性为目的的自我意识,即元认知;(3)反思是一种探究实践的问题解决,从而促进实践合理化的行为;(4)反思过程中自我得到发展,特别是形成一种反思的能力。”[1]
  促进学生反思的数学交流,教师首先应意识到:教师与学生交流的目的是逐渐推动学生去反思他们所做的解答,进一步得出正确的数学推理;教师要认识到,学会分析和反思别人的解释是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和过程的必经之路,而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自己和他人的解释;通常一个学生已有了对问题的一种看法,该学生能从另外一个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的反思中获益,例如当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或者用此方法解决了,他们从其他人用直观(如图形)方法解题的观点中可以获益。教师对此有了合理的认识后,下面就是该如何交流了。
  促进学生反思的数学交流,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尝试:
  “如果别人对你的想法不屑一顾,你就会对他们的想法嗤之以鼻”,因此,促进学生反思的数学交流,不能轻易否定对方的想法,而是先从合理性角度来认识其积极方面,再从不恰当处来认识,这样批判性思考有利于促进反思性交流的发展,而不会阻碍交流
  发展。
  通过要求学生“出声思考”以及教师和同学提出激发思维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对”“错”式问题,能够促进学生动脑思考、重新考察推理过程、检查自己的想法。
  另外,还可以使用逻辑推论的交流方式来促进学生反思。逻辑推论这种影响技巧,是教师根据学生所提供的有关信息,运用逻辑推论的原则,引导学生认识其思维及行动可能引出的结果。运用这种技巧时,教师常常可以用“如果(假如)……就会(那么)”这一类条件语句。逻辑推论为学生提供了另一种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思维,预先想到事情发展的可能结果,进而使其意识到自己思维、言行的不妥之处,从而改变之,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
  通过认真地倾听和思考他人的观点,尤其是反思过之后,学生能学会成为一个能进行批判性数学思维的人。“批判性思维包含三个部分:首先,批判性思维需要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需要问的问题,好的问题,问题能够指向事情的本质。批判性思维需要觉察到那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批判性思维需要努力用推理来回答那些问题。第三,批判性思维需要相信我们推理的结果。”[2]
  参考文献:
  [1]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2][美]GeraldM.Nosich.学会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批判性思维教学指南[M].柳铭心,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秦渡镇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使基础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部大力推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改革对于年轻历史教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顺应课程改革的理念迅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势在必行。  关键词:历史课程改革;教师成长;专业素养    一、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  2001年各科的新课程标准相继颁布,新课标以《纲要》为依据,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教学大纲只重视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将历史课程的
体育与健康课的生动活泼与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体育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兴趣盎然,确保师生双方在和谐欢快的气氛中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体育课堂气氛是沉闷、压抑,还是活泼、乐观,这对教学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外国体育教学法专家竭力赞赏活泼乐观的体育课,他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的标准有两条:一条是“出汗”,一条是“笑”。后者就是指课堂欢声笑语,这就要求教师想方设法把体育与健康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兴趣盎然,在学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最普遍、最根本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关键.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构建和
插图是历史教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课的课文都或多或少地配有一些人物、器皿、地形等插图。通过实践,我发现巧妙地利用这些插图,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初中历史教材中对插图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一、以图为路,转入正题  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读,平铺直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必须讲究引导艺术,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到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要针对如何通过适当的方式和途径,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已经成为各科教师十分感兴趣的话题。现结合自己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点滴经验,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思想品德课有些内容理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成为当前的一大迫切的任务,与此同时,中小学生道德发展中也出现了较多问题。这些问题通常表现为:(1)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发生倾斜。他们不尊重他人,缺乏同情心、礼让心、孝敬心,言谈举止流气、俗气、匪气。(2)生活中大肆铺张,奢侈浪费,摆阔气,求高档,千方百计逼迫家长给钱,甚至偷抢同学钱物。(3)不爱护公物和破坏环境,打架斗殴;拉帮结派,成立团伙;语言粗鲁,
从事比较剧烈的运动之前,往往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克服神经机能的惰性,加快运动神经传导作用和反应速度,使人体从安静状态尽快地进入运动状态,作为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中、小学体育教师都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对准备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  准备活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使机体代谢加速,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提高肌肉的弹性、伸展性、收缩力、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化学变化的认识要经历从宏观现象到微观解释,从定性讨论到定量研究,从只关注物质变化到同时关注能量变化的转变过程,最终形成对物质变化的稳定的认识,即物质的变化观。这些转变过程复杂缓慢,需要借助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不断渗透,持续构建,才可能逐渐形成。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关注教学内容在学生观念建构中的功能与价值,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科学的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理论体系。  化学与社
我们常常听语文老师说:“作文难,难作文”,但也有的老师同样也觉得“阅读难,难阅读”,教师教学阅读时也不知道该从何着手,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小的一篇阅读短文学生也怕,老师  也怕,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看一看,想一想,写一点罢了。这种情况,显而易见地暴露了我们语文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究其原委,不是学生本身存在问题,而是我们平时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才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教师追求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师,下面结合本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及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核心  1.课堂教学设计要树立宏观意识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中考化学命题也在发生着变化,命题注重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注重时代信息,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初中化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树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