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角度看旅游视频的口译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u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野外度假旅游视频指南》是一档旅游节目,在这一节目中我们不仅能欣赏亮丽的自然风光,还能学习国外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以及节约能源的举措。中国目前对国外类似的节目口译较少。然而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的反应,译文的大意不再单由译者决定。本论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以汉英语言差异为例,讨论了旅游文本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旅游翻译 接受美学 汉英差异
  汉英语言有很多差异性,无疑增加了口译的难度,怎么样才能使译文既传达出原文的精神,又让读者感到通俗易懂是译者应该深思熟虑的事情。接受美学为译者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
  接受美学又被称作“接受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接受美学重视读者的地位哈读者的反映,读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能发挥能动性的意义的创造者。这给翻译理论带来了崭新的活力,为广大的翻译人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为其主要创始之一的姚斯提出了该理论的几个重要的思想。第一个就是读者“期待视野”,翻译中的“期待视野”指的是读者在接触翻译文本之前就已经具有的比较固定的经历,知识和习惯等。翻译作品如果与读者的期待视野完全一致就缺乏新意,读者就会失去兴趣,所以好的翻译作品与读者的期待视野要有一定的不同,这就是“审美距离”,因为有了审美距离,读者才可以发挥各自的想象力,给翻译作品增添新鲜血液。这是姚斯的第二个思想。本论文主要就这两种思想探讨一下对旅游文本翻译的的影响。
  二、接受美学角度下的翻译举例(基于汉英语言差异)
  1.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英语较汉语更注重形合,将词的变化形式和词汇的衔接作为基本的语言组织手段; 而汉语更加注重意合,依仗意义,即内在的逻辑关系作为组织语言的手段。形合和意合往往并存于一种语言中,但二者的作用总是各有侧重。“汉语里多用意合法,连接成分并非必需;西方多用形合法,连接成分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不可缺少的”。本口译过程中,作者很好的把握了汉英意合形合的区别,尽量使译文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例如:
  (1)That was the best thing anyone could ever have for the brain to remember.
  这可能是任何人都会永远铭记的最棒的经历。
  (2)These whales are cousins of the ones that the Japanese are hunting.
  这些鲸鱼和日本人正在捕捉的鲸鱼本是一家。
  (3)You don’t realize how hard can be to walk along unstable still lines until you get up here.
  直到走上来,你才会知道在这种摇晃的直线上行走是多么困难了。
  上面的三个英语句子用了诸如“for”、“to”、“of”等介词连接,第三个句子甚至用了从句,这就是英语形合的表现。但是作者翻译的时候并没有把每个词都翻译出来,例如“for the brain”并没有翻译成“对大脑来说”。由此可见汉语更注重句子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句子形式,相较汉语,英语则更注重句子的形式和构成方式,通过连词介词等将各成分连接起来。译者翻译这样的句子时要充分考虑到译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将英语句子的逻辑关系表达清楚才能满足读者的期待。
  2.英语被动译成主动。汉语和英语在使用上的另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语态的运用。英语是倾向于静态的语言,而汉语则是动态的,也就是说当人称不明确,或是为了强调动作接受者的时候英语多用被动语态,而翻译成汉语则就应该考虑汉语的特点。接受美学强调的是读者的反应,汉语除了极少数用“被”字句表示被动之外,大多数都是主动语态,所以译者在口译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即用汉语中常用的表达,例如:
  (4)Absolutely,any wild animal comes into us gets released.
  大多数到医院治疗的野生动物我们都会放走
  (5)It’s very important the resorts ensure the surrounding wildlife is not affected and ways of travelers do not interfere.
  对于度假村来说,确保不影响周围的野生动物和游客旅游方式是很重要的。
  在第一个例子中“released”是被动形式,但是译者并没有翻译成“被释放”而是翻译成“放走”,第二个例子“affected”也是被动表示被影响,但是译者巧妙地翻译成了“影响”,这符合接受理论的要求。汉语读者相比被动更倾向于用主动这种直接的方式,所以译者翻译的句子满足了译语读者的期待,跟他们的经验和知识是相吻合的,所以更易于接受。
  三、结语
  本论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基于汉英语言差异,浅析《野外度假旅游视频指南》的翻译技巧。接受美学的核心思想就是突出读者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读者的“期待视野”是译者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好的翻译作品技能传达原文的精神又能满足读者的期待。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倾向于用被动,汉语多用主动,所以翻译要合乎汉语表达习惯才能满足读者期待,才能被读者接受,这是接受美学给我们的翻译启示。
  参考文献:
  [1]Jauss,H.R.Toward the Aesthetic of Reception[M].Minnesota: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1983.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其他文献
【Abstract】Historical nihilism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and the revolution and other elements of nothingness, there is a set of practices. Its essence is the reproduction of idealism conception of histo
【摘要】本文将从以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新疆预科班学生英语听力的现状来探讨行之有效的英语听力策略,以达到帮助新疆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听力策略 预测 模仿 辨音  听、说、读、写是学习英语的必经之路。听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技能,摆在了首要位置。英语其它三方面的学习都建立在听的基础之上。不写没有读过的语言,不读没有说过的语言,不说没有听过的语言。因此,我国在推进
【摘要】本文先探讨刘宓庆先生提出的翻译风格论及散文的文体特征,后以风格标记理论为依据,对《谈读书》原作和译作的词语标记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后发现,译作所用词语古雅庄重,句式简洁洗练,成功地再现了散文语言自由性、真实性和抒情性的特点,王佐良先生忠实而巧妙地传达了原作的词语风格。  【关键词】词语标记 王佐良 翻译风格 《谈读书》  “风格”二字在当今学术界堪称是炙手可热的词语,我们常常说,李白的
【摘要】本研究对湖北省内11所高中的50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目的在于了解高中生对于英语学习和高考英语改革的看法。通过对问卷数据和结果的整理分析,从受教者的角度反观目前高中英语施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对未来高中英语教学在高考改革潮流中的动向提出了启发性建议。  【关键词】高考改革 英语教学 高中生  【Abstract】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is study h
【Abstract】Gone with the Wind is the masterpiece of American famous female writer Margaret Mitchell.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American civil war, the novel shows a magnificent picture of southern Uni
【摘要】在中职英语课程中,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中职英语课程评价需要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和传统课程评价理论的影响,中职英语教学评价对终结性评价过于重视。新课改下,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对学生由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形成性评价。有机的结合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既关注过程,又关注
【Abstract】There exist various answers to the question “What is language?” The commonly adopted view is that language is essentially systematic symbols used for the purpose of human communication.It is
【摘要】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是人才教育的核心。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笔者采用了抛锚式教学模式,并在此教学模式中培养高职学生英语阅读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对于高职学生适应社会和适应自己的专业岗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高职英语阅读 抛锚式教学  一、研究背景  高职英语阅读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既是语言输入的重要手段又是语言输出的基本前提,它是听、说、写、
【Abstract】The gender difference in languages has existed in human society,dating back to ancient times.On the one hand,the physiological traits differences cause the language differences; On the other
初涉课堂时,总是想着怎样把学生“教”好,备课时总是思考着怎样“教”学生能听得明白,怎样“教”能把这个新授内容教透教深,怎样“教”学生能接受老师所传达的本堂课的情感目标。虽然每次都准备得很充分,可是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课堂效率也不令人满意。然而,一次课堂教学活动触发了我对学生“学”的思考,引发了我的教学理念的改观,从而开始关注“生本教育”。  一、我的困惑  我总认为老师是通过“教”传授给学生知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