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控中成就精彩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erna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生本课堂”“学的课堂”等教学理念相继诞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悄然发生转变。学生被推上课堂的中心位置,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促进者,从而促进学生真学,成就精彩课堂。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堂调控;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2-0051-02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越发开放,互动性与生成性越发提高,课堂教学调控的价值越发凸显,“课堂调控师”成为当今教师的另一种角色。也就是说,教师调控力的强弱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学生在学习时容易自由散漫,造成课堂纪律松散,或出现意外的生成等情况,此时就需要教师的介入,实施合理的调控,以掌控课堂局面,调节课堂气氛,调整教学节奏,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冷场之时点一把火炬
  课堂气氛是学生学习状态的“风向标”,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课堂教学最怕冷场,如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喜欢唱“独角戏”,常独自一人喋喋不休,学生却不与之配合互动,导致教师成为孤家寡人,课堂气氛冷冰冰。另外,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在学习一段时间后会失去兴趣,导致探究欲望降低,出现注意力分散、学习动力不足等情况,此时课堂教学也会冷场。
  冷场是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探究欲望不浓的表现。面对课堂冷场,教师需要有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灵活实施课堂调控,重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当课堂冷场之时,教师可以点一把火炬,温暖学生的心,调节课堂气氛,点燃学生的探究激情,让课堂“热”起来。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幽默的笑话,或组织学生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或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或给学生一个温馨的鼓励,或提出一个悬疑的问题,这些方法都可以促使学生重新焕发学习动力。
  例如,教学《种瓜、种豆乐趣多》一课,由于多数学生缺少种瓜、种豆的生活经验,并未真正感受到种瓜、种豆的乐趣,所以当我向学生提出“南瓜生长要经历哪些过程?种瓜有哪些步骤和方法”的问题时,学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课堂出现冷场。这也是我的过失,是我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如果课前让学生预先采访有过种植经验的叔叔阿姨,或者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这样他们就会对南瓜的种植和生长有所了解,课堂就不会出现冷场了。面对学生的冷场,我灵机一动地说:“难怪同学们不知道,老师要不是预先请教农民伯伯,我也不知道怎样种植南瓜。”学生听到老师这么一说,心理反而好受了些,都抬起头望着我。“要不,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看完视频后再来回答刚才的问题?”我边问边播放南瓜种植的科普视频。生动的视频如同一把火炬,点亮了学生的心灯,温暖了学生的心房,激励学生继续探究。
  二、过热之时泼一盆冷水
  互动是有效学习的表现,有效教学离不开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但如果课堂互动过热就不是好事。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综合实践课堂中场面热闹非凡,学生个个情绪激动,兴奋异常,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如学生各执一词,争辩不休,甚至有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生矛盾冲突,这些热闹场景只是虚假浮华的表象。此时,需要教师及时干预调控,给学生泼一盆冷水或一针镇静剂,让过于热闹的课堂降降温。
  由于课堂的过度开放,加之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弱,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经常出现热闹过头的现象,教师免不了要对学生进行调控。这样旨在给学生泼一盆冷水,让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回到理性的探究轨道中。泼一盆冷水并非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和责骂,而是要巧妙疏导,转移他们的精力,让他们自然“降温”。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评价或挑战新高等策略进行课堂调控,让学生从浮躁中冷静下来。
  例如,在教学《纸工——卡车》一课中,我给学生提供制作材料后,让他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许多小组学生拿起材料就马上动手制作,有的小组好热闹,貌似组员在热烈讨论,积极配合。我走进细看,发现原来是在争抢材料、争吵不休。于是,我当即中断了学生的制作活动,对刚才的现象进行评价:“有些小组的制作热情可真高啊!他们一个个抢着动手,可不要把制作材料给抢坏了。”那个小组的学生听后红着脸,再也不互相争抢了,而是像其他小组一样,学会积极配合、理性合作。
  三、遇阻之时助一臂之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使得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导致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多多少少遇到阻碍,或思维阻滞,或操作困难。此时,需要教师适当调节,或降低教学难度,或进行启发诱导,或与学生开展合作互助,对学生伸出援手,为学生进行探究助一臂之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学生被问题所困的情况,以至于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这时多数教师会将问题的答案和盘托出,这样做其实还是一种灌输式教学,使前面的自主探究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学生遇阻时的调控不是答疑解惑,而是要做学生的引路人,通过调控自己的提问,降低思维难度,或者改变提问内容,或者转变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变换方法,实现问题的自主解决。
  例如,教学《插花艺术》一课时,在认识了什么是“插花”后,我问学生:“你们能说出插花的过程吗?”学生显然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半天没有人举手回答。我细细思量,发现原来是我的提问过于笼统和抽象,导致学生难以作答。于是,我改变了提问:“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插花大致需要几个步骤完成?”这下学生很快有了反应,有的说要四个步骤,有的说要五个步骤。在学生初步猜测插花分几个步骤完成后,我再让学生依次說出每个步骤和方法,从而完成了对插花过程的探究。在学生学习倒“T”的插花技巧后,我组织学生实践体验。在学生制作插花的过程中,我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观察他们的制作,在他们操作有误时或适当提醒,或操作演示,助推他们顺利完成作品。
  四、生成之时换一条路径
  课堂教学是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无论教师如何精心设计,课堂上都有可能发生意外,致使教学偏离预设轨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生成。面对教学生成,我们是避开教学生成,沿着原定线路前行,还是迎接教学生成,更换一条教学路径?睿智的教师善于调控于生成之时,在教学生成中调整教学预设,变换教学方法,另辟蹊径,最终迈向成功。
  例如,我曾经组织一次“巧手小制作——玩泥巴”的综合实践活动,原先的设计是出示泥塑后导入课题,然后播放泥塑制作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学做泥塑。可是,就在我出示泥塑玩具后,一生突然说道:“我爸爸会做泥塑。”我想:“既然他爸爸会做泥塑,或许他对泥塑的制作方法有所知晓,那他不就是现成的老师吗?”于是,我改变原先的教学思路,暂时不给学生播放视频,而是问他:“那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制作泥塑的方法吗?”我在他讲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观看视频。这样对课堂意外生成的运用,提高了教学效果。由于有了学生的讲解做铺垫,其他学生对泥塑制作的过程和方法理解得更加深刻,为接下去的泥塑制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课堂调控是一种教学机智。因此,教师要把握课堂调控的契机,在冷场之时点一把火炬,在过热之时泼一盆冷水,在学生遇阻之时助一臂之力,在意外生成之时换一条路径。让我们掌握调控的技巧,在巧妙调控中成就精彩课堂。
  (特约编辑 木 清)
其他文献
[摘 要]从课标、教材和学生三个维度去把握学生的真实学情,以真学情促学生真学习,突破重难点,让学生不仅仅会算,还能真正理解算理,同时品悟数学的智慧之美。  [关键词]多位数乘一位数;学情;算理;算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5-0034-02  从儿童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出发,准确研判学生的学情,实施精准教学,体验完整的学习
[摘要]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情境考察天津市某幼儿园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儿童分享行为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儿童分享行为没有显著性别差异;儿童对不同分享对象的分享具有显著差异,即通过努力获得的奖品分享最多,自带的心爱玩具次之,意外获得的食品分享最少。在此研究结果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儿童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以增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关键词]4~6岁儿童;儿童的分享行为;儿童
[摘 要]“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的核心。为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在实处,结合学校所在的通州湾地区自身丰厚的历史文化特色、地区文化特色、学生基本情况,有机地将本地的特色资源渗透在校本的课程中,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让校本课程富有生命的气息,积淀历史的厚重,紧跟时代的节奏,为学生搭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成长平台,拓展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成长空间,为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创造机会,传承垦牧文化,以实现培养学
[摘要]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上对于提升思维能力的锻炼根本就没有关注或是关注度不够,针对此现象,提出从单元整体视域下进行批判阅读教学,将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有机地结合,进而达到拓展与提升。  [关键词]整体视域;批判阅读;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6-0078-02  批判式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探索式
[摘 要]小学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的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引导儿童“学会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需要担负的责任,而这一课程目标应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而非单纯地讲解教科书,使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活动化  [中图分类号] G623.1
[摘 要]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学生总是习惯了教师的“讲”,导致被动地“学”。学生课前若不预习,听课时就没有针对性,效果可想而知。于是,教师针对三至六年级的各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没有预习的习惯。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使课堂进度更顺畅、自然。  [关键词]小学英语;预习;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
[摘 要]英语写作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想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教师应当深入分析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遵循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仿写案例,为学生打下写作基础;对学生进行英语口头复述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开拓写作思维;进行有效的写作评价,让学生在反思中积累写作经验,提高写作效率。  [关键词]小学英语;提高;写作能力;策略  [
[摘要]  农村贫困地区的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是我国实现全民教育目标所面临的最大难点。本研究选取我国中部某国家级贫困县N镇作为个案,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办事处列出的21项“幼儿保育和教育”指标为基本框架,采取个人访谈、文献收集和现场观察等方法对农村贫困地区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开展现状展开全面调查。结果显示,N镇的幼儿保育现状和幼儿教育现状都十分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留守幼儿保育状况令人担忧;祖
[摘 要]针对故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语言实践体验等问题,教师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在故事教学中如何应用体验式学习,引导学生观察故事图片、预测人物对话、扮演故事角色、想象故事发展情节,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读故事,完成知识建构,发展其英语思维。  [关键词]小学英语;体验式学习;故事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3-0
[摘 要] 成人长期以来都面临着难以理解儿童的现实困境,这导致他们经常忽视或误解儿童。从现象学的视角来看,儿童的生活体验承载着丰盈的生命意义。研究儿童的生活体验,可以帮助成人走近儿童的意义世界。教师和家长作为与儿童密切相处的人,是最适合从事儿童生活体验研究的主体,应学会遵从现象学的理念和原则,以儿童体验为素材,写作现象学文本,在具体情境中挖掘和把握儿童生活体验的意义。  [关键词] 理解儿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