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多数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将“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定为专业核心课程,并积极尝试和企业接轨,引入行业元素、新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手段。然而,“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本质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习得娴熟的专业技能。因此,探索实践“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将有助于该课程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60-0062-04
  【作者简介】1.施燕丹,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00)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酒店管理;2.王小平,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00)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酒店管理。
  酒店前厅服务人员每天都要接触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宾客。为了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前厅服务人员不仅要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还要对实际工作情况有一定掌控力。一般来说,酒店前厅服务人员需具备人文素养、服务意识、人际沟通能力、管理能力以及流畅的英语表达能力等多项岗位素养。然而,由于教学理念、教学设施设备、教师行业实践经验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学校对于“前厅服务与管理”这门课程采用的还是理论灌输、知识轰炸的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服务意识和有效沟通意识等服务能力的培养比较疏忽。
  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因材施教,采取“做学教合一”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教学过程应融入适当比重的实习实训,结合Opera等酒店管理操作系统开展实践教学。
  一、课程环境整合——前厅与教室合一
  前厅与教室合一,将课堂搬进模拟前厅实训室,配备与企业一致的柜台、电脑、打印机、POS机、各种表单、酒店管理软件等设备,便于学生实际演练操作。学生分组组建酒店模拟前厅部,准备房态图、电话、预订单、笔等道具,创设仿真情境,完成项目任务。教师与学生共同训练,教师时而分组指导,时而将实践中的共性问题集中讲解,讲完后当即通过“做”来实践,并进行小组评价和打分,评选出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课程内容整合——教学与工作过程合一
  课程内容一般包含“教”和“学”的内容,是一个整合的内容体系,包含态度、价值、知识、技能、方法、行为模式等。教学与工作过程合一是指将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过程,前厅课程内容依据对客服务的时间顺序共设置了客房预订服务、饭店礼宾服务、入住接待服务、客人常见需求处理、总机商务服务、客户关系管理、前台收银服务七大模块,围绕这些工作过程精选“必须、够用”的理论知识,确保学生学得实在、有效,习得真本事、真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程组织整合——认知规律与能力生成规律合一
  课程内容确定之后,就要进入课程的组织環节,将认知规律与能力生成规律合一,前厅课程组织每个项目均包含项目任务书、知识直通车、成长工作坊、体验大本营、上下求索路、温馨回眸情六个特色部分。
  课前下发项目任务书,激发学习者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目的性,指导学习者通过团队合作对本项目进行自主学习;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建立“知识库”为学习者提供知识准备;从“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三个方面强化该服务项目,为学生自主完成项目任务提供参考;课堂上直接进入“体验大本营”板块,侧重于检验、纠错和强化职业能力;通过经典案例评析、拓展训练,举一反三,最终实现知识迁移,进一步完善职业能力;建立可靠的、可量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评价。通过观察、探究、演练、评价、反思、修正与完善,使学生在项目训练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其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增强了自信心,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课程实施整合——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合一
  前厅课程实施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主,各项目通过任务书先行引入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课前利用课余时间至高星级酒店前厅部开展综合课程实践,将教学任务与酒店前厅部的实际运作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交互作用中,在完成与后续课程紧密联系的职业体验过程中建构经验,轻松实现“角色”的转变,在做中学,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真正提升实战能力。
  (一)项目任务书
  课前下发项目任务书(详见上页表1),激发学习者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目的性,指导学习者通过团队合作对本项目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同时依托“知识直通车”“成长工作坊”形成对该项目的基本感知与认知,为“体验大本营”和“上下求索路”做好准备。
  (二)知识直通车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编排各项目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供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为学习者提供实施项目的知识准备。“受理客房预订”教学项目的理论知识包括预订的渠道、预订的方式、
  预订的种类、各种客房预订的接待程序及注意事项。
  (三)成长工作坊
  引进行业的“SOP”(详见表2),实现与高星级酒店的“零距离”接触。从“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三个方面强化该服务项目。其中“做什么”在服务程序下匹配相应的图片,使学习者自然融入饭店服务的情境之中,感受优雅的服务氛围,为学生自主完成项目任务提供参考。
  (四)体验大本营
  通过课前的行业调研及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对本项目已有基本的了解,课堂上直接进入“体验大本营”板块。这一板块侧重于检验、纠错和强化职业能力,精心选择了行业企业中典型的工作岗位或服务情境,通过角色扮演,使学习者自然融入前厅服务的工作之中。学习者通过工作体验,逐步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形成行业所需的业务能力,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如以下案例:
  4月30日14:00,花园饭店总台的电话铃声响了,致电人是陈先生,想订一间安静点的单人间,5月1日乘飞机抵达,航班号为CA1825,住两个晚上,选择现金结账。酒店正好有一间合适的房间可以提供,房价为800元/间/天。如果您是预订员,将会如何应对呢?
  针对该情境,教师提供散客预订单和实时房态表,学生分组开展模拟演练,并对学生的演练情况开展规范评价(详见上页表3)。
  在评价纠错的过程中,实施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学生在“演练—评价—纠错—教学—再演练”的过程中,逐渐内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职业意识,提升职业能力。
  (五)上下求索路
  “上下求索路”分为经典案例和拓展训练两个部分,经典案例要求各组分享课前收集到的行业中极具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通过“如果是我,我会如何做?”“还能为客人做些什么?”等实践演练,帮助学生养成追求“满意、超值与惊喜”的职业习惯,提升学生处理特殊问题的应变能力。拓展训练要求学习者综合本项目所学完成相关任务,举一反三,最终实现知识迁移,进一步完善职业能力。
  (六)温馨回眸情
  建立可靠的、可量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多维度综合评价。通过观察与评价、反思与探究、修正与完善等,使学生在项目训练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其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增强了自信心,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详见表4)
  这样,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施整合,形成以“行”带“知”、以“做”引“学”、以“实”驭“理”的新的课程逻辑,实现“行知统合”“理实一体”“学做合一”的融合与超越。
  综上所述,学生在“做学教合一”的前厅课程学习中,改变传统只听不动脑的模式,增强了自学的能力,预习相关背景资料,在相应的情境下,通过教师及同伴的帮助,不断进行自我思维的改变、自我认知的改进,用学习到的思维方式和办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寻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从而真正掌握理论知识,提升相关技能。
其他文献
多年来,我省职业教育长足发展,结构不断完善,质量明显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传统的、认识的、制度的、体制机制等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地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与全省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多元化的教育需求相比,仍有差距。具体表现为:职业学校整体办学条件还比
摘要:音乐家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流,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小学教育中,学校就开设了音乐课程,并对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在充分把握学科特性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尝试,丰富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及策略。  关键词:小学 音乐教学 意义 策略  从学生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方面
摘要:中职学校烹饪专业承载了培养专业技能扎实与综合职业素养合格的专业人才的任务。为了达到培养高质量的西餐烹饪专业人才的目的,本文分析了中职西餐专业学生岗位所需的综合职业素养。  關键词:中职 西餐专业 综合职业素养  笔者针对职业道德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精神、安全节约意识、服从安排态度等。通过对本校学生进行调研,笔者了解了学生在酒店内工作所必备的综合素养,并进行分析。  一、调查对
2011,我们将步入21世纪的第2个“光辉十年”;  2011,是“十二五”规划的起始之年,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的开局之年,职业教育,正面临着空前的机遇,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把握机遇、有力地应对挑战?丰富内涵、增强实力自是一策,而更为紧要的,是放眼长远、把握全局、制定战略
导读  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呼唤职业学校坚持内涵发展,创新管理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质量高、贡献度高、社会认可度高的现代职业教育。“十三五”期間,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以“和谐化、智慧化、高品质、国际化”为发展目标,走内涵发展的特色办学道路。学校依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以‘桂’文化引领中职学校高品质发展的校本研究”,从文化的视角出发,探索“以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路径,尝
【摘要】课改实践与培养要求不匹配等问题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吸收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以机电专业为例,探究基于中职“双场合一”教学的校本课程、教學环境、实施流程、评价体系、资源平台,促进了“职场”与“学场”的对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校教育实践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双场合一”教学;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
【摘 要】深化校企合作、构建适合的校企专业课程,是提升职教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根据现代学徒制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要求,立足学校和企业实际,通过选择适合的企业和学生、确立适合的课程构建思路和课程构建框架,构建现代学徒制下中职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校企課程,并通过“三段”课程、“双元”校企师资、“地导”翻转课堂、“多元”考核评价的课程教学实践,推动现代学徒制下中职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校企专业课程的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6-0043-02  从中职生学费补助到实施全额免费政策,政府用实际行动对中职教育表达了深刻关注,对面广量大的中职生与根植社会基层的中职校给予了托底式的支撑。但政策扶持的背后,学校态度冷暖不均,学生受之泰然若素。专为中职教育释放的教育红利,为什么在中职教育改革推进力度上表现欠佳,无法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同、
一、课程综合化的基本含义  所谓课程综合化,就是将知识结构相似的理论和职业能力所属的不同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重新调整内容与框架,构成一门或数门能反映该专业特征并符合实际要求的新的课程。课程综合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课程与课程的“相加”、教学时间的“相加”,而应主要体现在不同学科的综合、不同知识类型的综合、不同课堂类型的综合、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综合等。  比如通过“电子产品设计
【摘 要】文学文本是富有层次的有意味的话语体系。教师整体设计框架式作业,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系统化的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先做体验”,谓之第一次作业。教师根据课前作业反馈,创设情境,组织课堂对话交流,活化知识经验。然后,引导学生修订第一次作业,并对学习成果按知识类型自省评鉴,即第二次作业。这种以两次作业为学习任务和成果显现的教学模式或策略,称为二次作业法,具有“做学教评四合一”的功能,能使诗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