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权力的依附性的原因探析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hu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权力的依附性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分析了儒家思想依附性的原因,即:儒家知识分子没有独立的财产,因而没有独立的人格,要依附权力;儒家知识分子没有谋生的实际才能,要靠权力给自己带来荣华富贵;儒家知识分子的地位不确定,要靠权力进入上层社会;而“大一统”的权力又使得儒家知识分子没有别的选择。
  关键词:儒家知识分子;依附性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官方意识形态地位的儒家一直用“礼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为权力服务。虽然儒家试图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进行调和折衷:一方面,它主张统治者爱民如子,实行仁政,当统治者过于骄奢淫逸剥夺老百姓的利益时,儒家知识分子会上谏予以劝戒;另一方面,它要求被统治者视君为父,移孝为忠,安于自己的本分,不要有“心中贼”(王阳明语),“心中贼”就是造反的念头。但是,维护专制权力,维护作为“天理”的不平等的社会秩序才是儒家思想的根本目的。从董仲舒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到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甚至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赋予社会上层成员对下层成员生杀予夺的权力。可以说,儒家对权力的维护和逢迎到了极致。依附权力成为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有阶级性的,它是一定阶级的利益在观念上层建筑中的体现。儒家思想对权力的依附性的原因在于儒家知识分子利益和地位的依附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儒家知识分子没有独立的财产。在“礼制”社会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整个社会的财产都归天子所有,归皇帝所有。皇帝根据社会成员的身份和功劳分配财产。皇帝的亲戚们可以凭借与皇帝的亲属关系分得一部分财产,将帅士兵们凭借为皇帝打仗分得一部分财产。而儒家知识分子只有帮助皇帝进行管理社会的工作,出任各级官员,得到一份俸禄,维持体面的生活。
  没有独立的财产就没有独立的人格。中国古代思想中没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社会的财产掌握在皇家手里,家族的财产掌握在家长族长手里。普通的个人没有掌握财产支配财产的权力。在实际生活中,家族的财产被权力掠夺也是常常发生的事情。所以,人们要想得到更多的财产,只有攀附权力,为权力服务。儒家知识分子也不例外。汉代的儒者叔孙通为刘邦制定礼仪,刘邦高兴地说:我到现在才真正体会到做皇帝的好处啊!如此为权力服务,得到当权者的赏识从而赚取相应的报酬,就是儒家知识分子能够做的事情。
  第二,儒家知识分子往往没有实际的谋生才能。孔子说:“君子不器”(《论语·为政》)意思是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固定的某一方面的才能和技艺。孔子的学生樊迟向他请教种庄稼的事情,孔子称他为小人。对于生存的具体才能,儒家是不屑一顾的。他们除了多读了一些儒家圣贤的经典著作之外,并不比普通百姓擅长什么,而这些儒家经典著作除了给他们讲一番修身养性的大道理,并没有教给他们什么实际的才能。有一句老话叫做“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就是这个现象。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黄金屋”、“颜如玉”,那是朝廷给的,是权力带来的。
  虽然没有实际的谋生技能,但儒家知识分子往往自命不凡。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典型的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形象:穷困潦倒,没有谋生的技能却有自视清高。在古代,读书人要想不穷困潦倒,除了做官,没有其它出路。当然他们也可以去种田去经商,但这些都是他们所看不起的。何况孔子说过“学而优则仕”,儒家的经典著作《大学》也教导知识分子们“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治国平天下”。做官是读书的目的,做官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做官是踏入社会上层的唯一途径,做官也是获得财富的最佳办法。
  第三,儒家知识分子的地位是不确定的。春秋时期的贵族分为四等,即天子、诸侯、大夫、士,士是贵族的最下层,他们没有世袭的领地和财产,随时可能滑落到社会的最下层。他们只有凭借自己所掌握的技能为上层提供服务,紧紧巴结着权贵,才能保住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一定的物质生活水准。所以,依附权贵、为权贵服务,是士们的普遍特征,儒者也是如此。
  孔子是一个儒者,儒在先秦的时候是一种职业,这种职业是专门给人相礼的。春秋时期,天下大乱,周礼从官方散落到民间,儒者就是通晓礼仪掌握礼仪的人。他们为人们提供礼仪方面的服务,从一般日常的婚丧嫁娶,到各个诸侯之间的外交仪式,都有他们活动的影子。这种工作相当于今天的礼仪公司所做的工作。在那个兵荒马乱、社会经济不发达的年代里,社会下层的普通百姓是没有必要也请不起儒者的,老百姓没有那么多穷讲究,所以就不需要请儒者。请儒者为自己服务的往往是大户人家、权贵人家。因此,社会的贵族才是儒者们的衣食父母,儒者注定是要为权贵服务的。
  在社会权力统一的时代,儒家知识分子的地位仍然是不确定的。他们如果不去做官,就与普通百姓无异,处于社会的下层。只有凭借着对儒家经典的掌握通过考试,他们才能封官进爵,从而进入上层社会,享受上层社会的特权。
  第四,“大一统”的权力使儒家知识分子没有别的选择。如果说儒者是毛,权力是皮,毛是一定要附着于皮上的,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不是附在这张皮上,就是附在那张皮上。春秋时期天下大乱,诸侯争霸,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各国君主为了在残酷竞争的环境中谋求生存或霸权,不得不借助于士们的各项才能。吸引知识分子、吸引人才是各路诸侯都必须要做的事情。可以说,哪个国家能够吸引住人才,哪个国家就兴盛、强大,哪个国家留不住人才,哪个国家就贫穷、弱小。所以,士,在春秋时期表现出较大的独立性和牛气,大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架势。只要自己有真才实学,不怕找不到饭吃。孟子甚至举起了“以德抗位”的大旗,来与权势抗衡。然而,士们的好景不长,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士们没有了在各种权势之间选择的自由。皮,只剩下一张,不能不依,不得不依。依附在这张皮上的知识分子们就丧失了先秦时期的相对独立和牛气。
  要做官就要迎合统治者,为统治者服务。这是中国儒家知识分子的基本立场和态度。维护专制制度,为既存的政权服务是它的一条不变的基本原则。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普遍患有软骨症,缺乏独立的人格和做人的尊严,实在是因为他们没有可保障生存的财产。他们的财产、身份、地位、权力全靠统治者的赐予,所以向统治者提供知识与才能的服务,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许结.中国文化史论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7)
  [2]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3]陈劲松.儒学社会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刘绪贻[著].叶巍,王进[译].中国的儒学统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脊柱外伤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脊柱外伤骨折患者68例作为样本,采用抽签法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摘要: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乃“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山水游记,是柳宗元精神世界和自然山水的完美融合,抒发了政治理想,也流露出他的仁爱思想、旅游思想,山水游记是其散文中最具艺术特色的作品,极富诗情画意,表达了他对自然美,对山水的立体描写、个性描写、寓主观感受于客观描写中,构成了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柳宗元;山水游记;思想艺术;研究  一
思想政治课作为目前在我国中学普遍必修的一门课程,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
探究问题实际上是建立物理概念,让学生在合作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建立物理概念,使得概念的生成更加顺利,深化问题的过程是理解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能灵活理解运用概念.通过实际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以信息技术基础“信息的加工与表达”部分中的PS相关内容为基础,结合学情,以形成校本课程为设计思路。是在学生了解图片基本知识并掌握合成基本操作的基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是学校与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新课改在全国各地展开实施后,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逐渐被取代,教育更提倡学校采用新型的开放
一、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课堂构建的具体方法1.设计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的环节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进行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物理问题是探究的核心内容.设计探究式实验教学
这是我写的张雷小说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编后记”了。张雷小说惊艳亮相,始于2009年。那时诗人雷平阳还在《滇池》杂志,某日和我说起他们发现了一位临沧作家,此前闻所未闻,
人才的争夺与反争夺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现象,构成了国际人才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一方面,只要国家、地区间存在着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生活水平的差异,人才外流就难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教育过程中,积极使用网络课程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