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科学课堂提问实效性的探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5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农村初中科学课堂中有实效性的提问,能调动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在农村这特定的环境资源下,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存在多种问题,本文针对科学课堂上提问的盲目、随意性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 科学课堂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农村实际科学教学中,提问是驱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无疑则不思,疑为思的动力。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农村学生的疑问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提问,而不会主动或很少提问。作为一个农村科学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当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反之,则让学生听觉疲劳,思维混乱,无所适从。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由此可见,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提问。通过对提问的分析,认为在科学课堂上提问往往陷于随意性,老师缺乏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对农村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情绪变化的掌控,学生对问题的把握理解和回答达不到预期效果,导致提问的实效性不高。
  
  1 农村初中科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农村科学课堂教学就是围绕“问题” 的教学。农村初中科学老师的“家常课”上又是怎样的呢?在多次参加某某中学各年级听课评课活动中,发现多数科学课堂提问的质量往往得不到保证。主要表现在老师们的课堂提问随意性大;缺乏问题设计,课堂上盲目提问;提问时忽视农村初中学生的原有知识提高难度,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
  1.1提问的随意性
  有的科学老师上课时想到什么就问什么,具体表现在提问的突然、跳跃,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对学生认知水平的激发,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跃,看似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其实质却是削弱了老师的讲授作用。由于提出的问题随意性很大且问题没有经过推敲、斟酌,模棱两可就抛给学生,导致学生不明白问题的关键,更不可能深入思考,由原来的满堂讲变成满堂问。不仅影响了教材的整体性和教学的连贯性,且老师不知所问,学生不知所答,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实效性。
  1.2 提问的盲目性
  有的科学老师追求城市学校上公开课时的活跃氛围,节省课堂时间,常盲目提问,表现在提问的简单重复、缺乏针对性、难易不当等。提问内容缺乏科学的依据与设计,找出原文中的某一句,用前半句或后半句作问题,提出“是什么?”“组成什么?”“功能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只需照着课文把剩下的半句补充完整即可。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只要简单齐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这样使科学课上看似发言踊跃,其实华而不实,这种方式的提问往往掩盖的是问题的真相,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是新版的“以教师为主,以教本为主”的传统应试教学,对学生来说缺乏思考价值。
  还有科学老师提的问题超过了农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即使再“跳起来”也摘不到“果子”。 老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虽然老师提出问题后多次启发,循循善诱,但启而不发,达不到预期的实效。
  
  2 农村初中科学课堂中“提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提问随意性的原因
  随意提问的原因在于老师没有充分备课、没有考虑农村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时老师也为了体现自己的博学。讲到哪提到哪,虽然能暂时满足学生的好奇,但不能结合课本有目的地开发学生的思维。如:例如在科学教材中《二氧化碳》这一节的引入是这样提问:在意大利,有一个奇怪的山洞,人们叫他“死狗洞”。有一天大侦探牵着他的爱犬追坏蛋来到人们传说的“死狗洞”,进入不久,他的爱犬突然倒下死了。大侦探很惊讶,但他很快恢复镇静,忙掏出打火机准备点火,但是他怎么也点不着火。后来他明白了……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这样的开篇,把学生的兴趣提上来了,大家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洞内冷气下沉冷死的”、“洞内近地面有毒气毒死的”、“洞内近地面有不利于呼吸的气体而导致死亡”……课堂气氛在科学问题没有设计好随意提出,导致学生放得开收不拢的现象。有时老师会突然问学生有关意大利的一些见闻、袋鼠等,让学生措手不及。
  2.2 课堂提问盲目性原因
  农村的科学老师缺少而且平时的课程又多,为了体现师生互动现象,师提生答是常用的方法。提问中老师没有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年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应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既具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使答问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能够回答,以增进其对知识的理解,学有所得来提高所提问题的实效。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植物的一生”这一内容时,种子的结构和种子萌发条件是本节的重难点。如果老师按照书本的内容直接设问:“种子有哪些结构啊?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阅读,可直接在书上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但至于“为什么”,学生就不一定能理解,对此知识点的印象也不会深刻。还有课堂提问没有针对性是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而兴趣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课堂提问就是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的形式之一,因此抓住兴趣点提问即避免对学生无针对提问。比如学习了欧姆定律后,学生对公式R=U/I常产生错误认识,为此可以设计这样一组提问:(1)某导体两端加4V电压时,测得电流强度是0.5A,导体的电阻是多少?(2)在导体两端加16V电压,测得的电流强度是多少?导体的电阻是否为原来的四倍?(3)根据公式R=U/I,可以说导体的电阻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吗?
  
  3 提高农村科学课堂提问实效性的策略
  
  3.1 提问要有难易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问题设置的难度控制是老师提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问题提的太难导致课堂冷场,学生处于启而不发的状态;问题太易,可能会使课堂上过于热闹,学生没有进行认真思考,处于“只看热闹不思门道”的状态。问题的难度实际上主要决定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把书本上知识直接套问,书本上很多现象对农村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这就需要科学老师从农村特有的事物及现象去设计问题,并处理好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衔接关系。学生在老师设计的身边事物问题上进行思考时,其难度值就较低。如在教学七年级《常见的动物》有一块知识点是讲设计提问的,当农村的学生学习有关鸟类的知识,科学老师不要对学生说鸽子如何,应举学生所熟悉的鸡或鸭来提问讲解,这样的科学课在教学目的引导下提问难易好控制,学生参与度高,能使师生达成共识。
  3.2 提问应有针对性,使学生思考目标明确
  农村的学生在学习上比较被动,不愿意自主建构问题,喜欢让老师牵着走,因此老师在突破重点、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同学,问题的设计要“吃透”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同时要符合农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所教班级的现状,问题提得好,才能有好的实际教学效果。所以老师提问前要认真备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弄清哪些是“课内”必须解决的问题,哪些是“课外”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作合理安排,问题在设计有一定的趣味性、由浅入深。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可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老师启发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这样把问题一个一个地提出,又一个一个地解决,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如在八年级“生物是怎样呼吸的”的教学中,先播放事先录下班中某学生跑步后的呼吸声,再根据学生已掌握知识和生活常识直接提问:人是怎样呼吸的?哪些系统参与?氧气与二氧化碳如何变化?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能自然联系到“呼吸作用”有关方面的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在思考的过程中会逐渐弄清“呼吸”与“呼吸作用”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
  总之,要想在科学课上让学生学得快乐且有实效性,应多与学生交流、多了解尖端科技、多留意身边事物、有目的地设计科学课堂上的提问,让学生喜欢上科学课,盼着上科学课,相信科学课堂的实效性定会发挥到极至。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 教师如何做研究[M].济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王正丰. 关于浅谈初中科学课堂提问的实施[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
  [3] 李维.学习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要解生物题目,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解决生物题目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及原理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对学生在历次重大考试中的试卷作分析,发现学生在解决生物题目时,有很多常见的错误,并据此总结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生物 解题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从学生所做的众多练习与考试的情况看,学生在各类练习与
期刊
摘要新课程英语教学认为,围绕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学习认知发展规律,注重优化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学思维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技能水平,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基础上,激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潜能,增强他们学习发展的内驱动力,从而促进他们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效内化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任务
【摘要】英文写作是高中学生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也是高考试试题中的重要题型。作为语言基本运用技能之一的写作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而高中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却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问题。  【关键词】写作水平;词汇量;句型;语篇;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75-01  英语写作能力作为反映学生交际能力的一个侧面,已被
摘要情商教育被教育界公认为是推进素质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也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而中学历史课程中蕴藏着丰富的情商教育资源,在历史教学中注重情商的培育,把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与学生的情商教育统一起来,以促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完成历史课的教学和育人目标。  关键词中学历史 情商教育 特点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情商(EQ)是与智商(IQ)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指的
摘要所谓“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之中,在对学习的内容、形式、结果进行优劣、是非评判时所表现出来的严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意识的思维。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问题,着重从四个方面探析其策略:(1)营造和谐氛围,培养批判意识;(2)注重解题训练,培养批判思维;(3)引导协作交流,培养批判精神;(4)优化批判形式,提高批判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批判性思维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74-01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新课标英语教科书适应英语教学在新形势下的需要。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学任务日渐丰富,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方向和教学目的,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最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使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为学生的学习英语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明确高
【摘要】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贯彻“少教多学”原则,通过对旧有作文教学模式的改造和升级,形成“作文教学四部曲”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作文教学流程。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巧借“花招”,引发学生奇思妙想,激发情趣,重视培养兴趣爱好,提高写作效能,提升写作水平,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力求使学生乐写爱写、想写会写,在写作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少教多学;四部曲;成就感;自豪感  【中图分类号】G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77-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作文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文一直是令老师和学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笔者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感觉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