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妈妈叫什么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cy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中,《打碗碗花》一文里的“外婆”全部被改为了“姥姥”,随后在网络上引发“方言”争议。上海市教委随后公布关于小学语文教科书“外婆”改“姥姥”一事的处理意见,责成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会同上海教育出版社迅速整改,向作者和社会各界致歉,并与作者沟通,将文中“姥姥”一词恢复为原文的“外婆”一词,同时依法保障作者权益。
  在汉语中,“外祖母”一词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已出现,“外婆”在唐代即已经用来称呼妈妈的妈妈,这在《太平广记》中经常见到。按照现存史料,用外婆称呼外祖母,首见于唐朝。僧人释道世在其所著《法苑珠林》中,有句话是:“我是汝外婆,本为汝家贫,汝母数从我。”至明清时期,用外婆称呼外祖母,已颇为常见。如《二刻拍案惊奇》中有:“所以这日凤生去望楼上,再不得见面。直到外边去打听,才晓得是外婆家接了去了。”
  而姥姥这个称呼,更多的是对老年女性的一种泛称。《金瓶梅》中,潘金莲的母亲潘姥姥,潘金莲说一,潘姥姥说二,总是对着干,矛盾中见统一。第七十八回,潘金莲过生日,书中写:“只见小玉走来说:‘俺娘(指吴月娘)请五娘(指潘金莲),潘姥姥(指潘金莲的妈)来了,要轿子钱哩。’”类似的,还有《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贾府上下,上至老迈年高的一家之主贾老太君,下至贾赦、贾政,各房夫人,乃至宝玉、黛玉、宝钗,甚至丫环、婆子,一律称呼她为刘姥姥。由此可见,在那个时代,姥姥并非特指妈妈的妈妈,而是对老年女性的泛称或尊称。
  清朝,刽子手的称谓令人意外,当时年纪最大、资历最长、手艺最好的,领头的那个刽子手被叫成姥姥,依照资历和手艺,在姥姥手下分别称为:大姨、二姨和小姨。而碰上秋季死刑集中的时候,在册的刽子手人手不够,也会雇用帮工,帮工被称之为外甥。
  到了明朝,才有用“姥姥”称外祖母的例子出现。如宛平知县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所记:“外甥称母之父曰老爷,母之母曰姥姥。”清朝小说中也有,如《飞龙全传》里:“姥姥,你果然是我的外祖母,我便是香孩儿赵匡胤。”“姥姥”在汉语里的意义比较多,有“老妇人、老女仆、接生婆、外祖母、消息人”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里,“姥姥”的语义范围则相对较小,现在通常用的是“外祖母”这个义项。相比之下“外婆”的意义比较单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有“外祖母”这一个义项。
  外公外婆的由来也有很多典故。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在国内遭受排挤和迫害,流亡秦国,他姐夫秦穆公以至亲礼遇收留了他。后来,晋国政治稳定,重耳要回国即位。他的外甥、后来的秦康公,非常隆重地将舅舅送到渭阳。后世便用“渭阳之情”来表达甥舅之间的深厚情意,用“渭阳”指代舅舅,舅舅家就是“渭(阳)家”。于是,外婆自然就称作“渭婆”,外公就称作“渭爷”了。
  历史上,曹操威逼刘协立其女曹節为皇后。后来,刘协的大舅子曹丕逼迫刘协禅让帝位给他,封刘协为山阳公,居住山阳城。历经沧桑的刘协倍感世态炎凉,人生如梦,超凡脱俗,大彻大悟。刘协远离政治,一心融入民间,利用在皇宫中学过的医术,和皇后曹节一起悬壶济世,医治百姓。他从云台山上挖下来的中草药从不收费,扎针、艾灸、拔罐、刮痧都不要钱,只有对购来的药物才酌收成本。山阳(今焦作)的老百姓称刘协为“大人”,改称皇后曹节为“美人”,尊他俩为父母,简呼其为“大”“美”。久而久之,民间通呼,尊父亲为“大”,尊母亲为“美”。直到今天,焦作农村五十岁以上的儿女称呼父母为“大”和“美”的,仍比比皆是。刘协和曹节所生的儿女应叫曹操为外祖父。因曹操被封为魏公,所以焦作民间效仿曹节儿女的叫法,把外祖父呼成“魏公”,把外祖母呼成“魏婆”,蔚然成俗,谐音演变成了“外公外婆”,一直流行至今。
  用外婆称呼外祖母的时间,远远早于用姥姥。同时,姥姥一词还长期被用来称呼老妇人或接生婆等,而不专指外祖母。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每次到学校检查,临离开,学校领导、教生代表都打招呼,挥手。车发动了,同行的人提醒说:“开始擦玻璃了。”我们坐在车里面赶紧隔着车玻璃挥手,做着告别的擦玻璃的姿势。我感觉有些应付差事,手有一下无一下地擦着玻璃,同行的甚至视而不见,任凭车窗外的手挥成风中舞动的荷叶。  一次刚下过小雨,我们的车缓缓前行,有学生走过来,停下驻足,微笑著站在一边朝车里的我们挥着手。车速虽然不快,但压过水洼溅起的水花打在学生裤
看德国摄影师卡斯滕的纪事图书《熟年优雅》,他分享了来自世界各地52位百岁老人的肖像。每个老人的脸上,都呈现出历经沧桑的灿烂。特别喜欢一位法国奶奶,银色的平头短发,脖子上挂着古朴的项链。还记住了一位日本老人岁月静好的笑容和她白晃晃的牙齿。  那些涉过百年风雨的坚定平和的笑容,让我对老去有了诗意的想象。在之前,我以为老去就意味着暗淡、衰萎、木然,甚至是肮脏、邋遢。我还是少年时,家族里有一位年近九旬的老
毕淑敏在《我所喜爱的女子》一文中说,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萬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  确实,书是女人最好的化妆品,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是女人最佳的滋补药,善读之可以医愚,常读之可以驻颜;书是女人最忠的陪伴者,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一个爱读书的女人,连灵魂都飘着香味。  迎着朝阳读一读,多少美文记
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园里,随着最后一节课的铃声响起,同学们涌出教室,有说有笑地朝餐厅走去。只有一个女孩,她没有汇入人群,而是急匆匆地走出教学楼,飞快地朝学校附近的菜市場跑去,她要快速买菜回去,给瘫痪在床多年的父亲做饭。她就是孝女陈春林。  春林出生在广西钟山县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虽然一家人住在旧房子里,但妈妈贤惠,爸爸能吃苦,日子过得也算安稳,尤其是她和弟弟的学习成绩都不错,更让父母
年龄从来不是交友的障碍,见识和人品才是  李敖以骂人有水平出名,被他骂过的人不计其数。但李敖唯独不敢骂胡适,不仅没有骂,反而与他成为朋友。李敖小胡适44岁,属于名副其实的忘年交,因为胡适对他的影响最大。  在读高中的时候,李敖读过胡适的很多著作,对他的作品比较感兴趣。尤其是《胡适文选》,引起李敖的追捧,并写长信给胡适,提到对他作品的喜爱和对作者异常崇拜。收到读者来信,胡适认真对待,对李敖印象良好,
一次茶叙,有人炫耀自己好友多多:加“新知”必须去“旧雨”,微信5000人限额只剩10来个空位,手机卡通讯录早已满500人。我好奇地问道:“你的微友聊过天的有多少?你的好友平时总联系的有几位?”这人说:“前者不足300人,后者不到100人。”我说在这些有过接触的人里,你遇到烦恼想倾诉、碰到困难想求助的,又有几人?他说:“嗯,那就只能以个位数计算了。”我笑了,没有追问下去,以免对方尴尬,不过,聪明的他
1982年开始,译林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七卷本的《追忆似水年华》,这个完整的译本由15名译者合作完成,周克希是其中一位,他负责翻译其中的第五卷。那时周克希还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一名老师,他一边任教,一边利用业余时间翻译。  出于对文学的兴趣和翻译的热爱,周克希在知天命的年龄改行了。1992年,他离开大学,进入上海译文出版社,专职从事外国文学的编辑与翻译。这时,他有个想法,普鲁斯特的这部巨著应该由一位译者全
一篇《我为什么不选兰州大学而选非985的上海大学?》引发争议。正值高考季,考大学你是专业优先、学校优先还是城市优先呢?  《中国新闻周刊》主笔闫肖锋说:“一位云南朋友的孩子今年參加高考,云南人都是‘家乡宝’,但我给出的建议是,尽量去一线城市上大学。我选择的排序是:城市>学校>专业。”比如兰州大学是985 名校,专业性很强,学习氛围浓厚,考研有优势,但无奈位于西北。而选择非一本的上海某大学,处于潮流
杜老师第一次跨进教室时,嘴角挂着浅浅的笑。我们还以为是哪位同学的哥哥来看望弟弟妹妹呢,没想到他是教我们数学的杜老师。大家都一脸的难以置信,有的同学揉揉眼睛,生怕自己刚才眼花了;有的同学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苹果;有的同學狠狠地掐了一下自己,生怕自己还在梦中……我的同桌眼睛眯成了一条弧线,脸皮儿折了三折,开心极了。是啊,这样爱笑的老师,谁不喜欢呢?  渐渐的,同学们与杜老师熟悉了,摸清了老师的性格,完全
一场网络战火忽然燃起:接外卖时,到底该不该对外卖小哥说谢谢?网友的意见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基于礼貌和教养,向辛苦送餐的外卖骑手道谢,是享受服务的顾客理应做到的事;而另一派则认为,自己花钱购买了外卖服务,而且,很多骑手的服务根本不尽如人意,因此没必要道谢。  要知道“一句谢谢值万金”。这使我想到49岁的杭州外卖哥闵运水,做外卖配送员已经1年多,一天凌晨4点半,他接到一个单子,当时下着大雨,他在一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