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操作过程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h888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调查了解社会,深入研究,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思维品质的过程,是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以信息处理为中心,从而达到各方面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大胆质疑,不断创新;注重调查研究,养成逻辑推论的习惯;加强自我定位,提高自信度。现在从处理文本信息的角度,结合阅读教学实际,试谈谈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操作过程。
  一、 获取文本信息,确立研究课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与以往的语文学习的目标既有一定的联系,都要掌握语文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语言感知能力,又有较大差别,它更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具有多元性。研究性学习首先就要选择研究对象,确立研究课题。这是关系到能否顺利开展研究的关键环节。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立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其中包括品读文章,查阅资料,质疑提问等。
   传统语文学习是以课内为主导,以课文为基石,立足于大纲,加强拓展延伸,搞好内外衔接。研究性学习也应如此,要确立研究课题,必须以课文为依托,在质疑与交叉思维的基础上,作横向或纵向的发展。所以获取信息是关键,没有文本信息的研究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一)品读文章,获取基本信息
  当接触到一篇新文章,我们总是通读全文,在解决字词音、形、义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内容,总体理解文意。比如通读《荷塘月色》后,要基本明确描写的主要内容是“月下荷塘”“塘上月色”;要基本把握作者由“不宁静”到“宁静” 再到“不宁静” 的心理变化过程。在这一环节,要求快速阅读,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抓住文章的有效信息。其次是对重点语段做集中阅读或分类阅读。重点语段一般指信息含量最丰富的、作者浓墨重彩的,读者最易产生共鸣的语段。集中阅读和分类阅读主要目的在于集中精力深入理解内容、理解创作思路等,形成对文章的正确理解。集中阅读《荷塘月色》第四段到第六段,从中可以感受到一幅绝妙的荷塘月色图:淡雅、清新而又恬静。然后对描写作者感情的句子作分类阅读,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就能较准确地把握住作者的感情线索。这样,准确地获取了文章基本信息,才为拓展延伸提供可能。
  (二)查阅资料,获取相关信息
  查阅资料是为了补充基本信息,使文本信息得以完备,同时也是为了寻求相关信息的契合,为确立课题作铺垫。从查阅上看,可以包括作者简历及其创作风格,文章的创作背景,后人的分析评论性文章,以及同类体裁、题材的文章等等。从查阅方法上看,可以检索,作提要式阅读,可以作摘记、做卡片等。查阅资料要做到有据可考,准确可靠,不可道听途说。
  (三)寻求契合,确立研究课题
  对于文本信息,不能仅停留在对其感性的认识上,要有理性的分析评价。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会心存疑惑,疑惑点燃了读者的思维火花,进而提出有价值的论题。如读《荷塘月色》一文,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月光呢?是作为一个景还是作为一个意象呢?再联想古诗文中写月光月色的,如《春江花月夜》《静夜思》等。这里又有什么表现意义呢?在这样不断地思考与联想中可以获得这样的研究课题:对月光意象表现意义的研究。由此可以看出:基本信息是诱因,相关信息是补充,大胆质疑,寻求契合是确立课题的关键。
  (四)提出设想,形成研究方案
  一切科学研究都是建立在伟大的设想基础之上。一切假设都将得到证明。从何处入手?怎样处理信息,采用何种方法?基本的研究思路是什么?提出设想,形成研究方案,这将对实质性的研究过程产生极大的导向作用。
  二、 整合相类信息,调查研究学习
   整合文本信息是确立课题后的实质性研究过程。在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思想的大碰撞,是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在此阶段,能够形成理论,描述因果关系。萨奇罗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讲到:当学生提出一个理论假设时,教师将这一理论写在黑板上,全班对其进行考查和讨论,决定是否接受。在这一阶段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或参考其他资料检验某一理论,提问仍是有效的工具,但要指向理论的考查,鼓励学生提出多种理论,逐一考查其有效性。
  (一)精筛细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在确定研究主题后,对信息要有提取、筛选的过程。有价值的信息就是指服务于论题的,包括观点、论据和情感等。提取信息要有选择性,要能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抓住主题和中心内容。提取信息包括汲取观点、搜集论据、感受文章情感等。
  (二)研究探讨,深入解构文本信息
  对于提取的信息,要善于质疑加强讨论,最好形成正反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辩论或演讲,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构文本信息。比如在讨论研究月光意象时,有人认为这是作者心灵情感的折射和外化。显然,研究过程可以使问题更加明朗化,观点更趋科学化。
  (三)分析评价,归纳整合文本信息
  在探讨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评价,归纳自己的观点。分析评价过程包含着逻辑推理,要求逻辑严密,论据充分有力,体现一种思辨的过程。归纳的过程包含着对各种问题、各种信息的整合,是知识的延展,是能力的提升,是思维的外显。此环节,既要独立思考,又需共同研究,它具有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作用。
  三、 加工反馈信息,形成研究成果
   加工反馈信息,再一次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作用,是对研究过程的理性评判并在此基础上展示出研究成果。该环节的反馈信息是被整合的,学生在借助原有经验和知识储备或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对反馈信息进行加工,形成研究成果,是带有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的文本信息。通过展示成果,学生间加强交流,获得师生对该研究的认可,增强自信力。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写成论文,在班级内答辩
  写论文可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问题答辩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者结合,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二)写成研究报告、制成图片进行专题展示
  研究报告、图片都较充分地反映学生的研究学习过程,是学生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成果展示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成绩的肯定,因此,不管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都有其运用的合理性。
  (三)小结或中期总结
  当基本完成某一研究课题,要求对此研究进行小结,回顾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形式上、理论上的偏差,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日后研究有的放矢。
  
  【参考书目】
  [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02).
  [2]柳斌,舒达.21世纪素质教育实施丛书(二) ,长城出版社,2000.
  [3]陈玉琨,沈玉顺,代蕊华,戚业国.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5).
其他文献
物理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包含着无数代科学家前赴后继的共同努力,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效果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的学习。所以,为了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教师在物理入门教学时应充分挖掘教材、实验、生活、情感等教学资源,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刚接触物理,学生通常处在直接兴趣阶
“语文难教”是不少教师发出的感慨,“语文难学”又是不少学生共有的感觉。究其原因,其实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要从如下几点做起: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组织活动。 以语文能力训练为核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编课本剧、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汇报会、作文大赛等。教《皇帝的新装》时,可结合课文特点指导学生编演课本剧;教《春》
【摘要】为实现幼儿园现代化,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来,金荷花幼儿园和闵桥中心园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本文就本学期两园组织的一次特别的教研活动展开讨论。  【关键词】金荷花幼儿园 闵桥中心园 教研活动    背景:金荷花幼儿园是金湖县的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闵桥中心园是该县乡镇幼儿园,现为实现幼儿园现代化,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来,两园开展了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本学期,闵桥园的全体教师来到
【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和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就初中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就中学数学创新教育方法作一次有效探索。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一、什么是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从创新的本质出发,要创新就相当于是对传统的挑战、突破与超越,创新教育即
“自主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适合我们盲教复式班教学模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自主学习”是复式教学模式的需要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与点拨下,学生积极参与,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人格。简单地说就是“自己学习”。  我们学校发展到目前,盲生开办的年级多,盲教教师少,不得不
【摘要】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把培养学生素质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全方位、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者,为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树立 教学 新理念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具备良好政治素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人才。今天的教育应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
【摘要】纵观目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高耗低效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没有得到真正落实,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和作文能力。本文对作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的角色转化,准确定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做法。  【关键词】作文 组织 引导参与 实践 交流 帮助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怎样准确定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它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