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适合我们盲教复式班教学模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自主学习”是复式教学模式的需要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与点拨下,学生积极参与,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人格。简单地说就是“自己学习”。
我们学校发展到目前,盲生开办的年级多,盲教教师少,不得不把高低三个不同年级的学生安置在一个教室里上课,称之为“复式班”。复式班教学时,教师在给一个班进行直接教学时,另外两个班的学生必须学会“自己学习”。
二、盲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努力唤醒盲生沉睡的记忆,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发展。在此,本人以数学复式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围绕学习目标,主动复习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与正常儿童相比,盲童对记忆材料的保持较差,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表象会很快发生显著变化。而数学是一门知识连贯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盲生经常复习、反复练习。
在盲校数学教材中,很多章节前面都有“复习”内容。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我要求盲生对复习内容的掌握要全面、扎实,有时我自行设计与新知联系紧密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复习,以便盲生对新知的学习和探究。
(二)认真阅读教材内容,自主预习
各个国家课程目标改革中都特别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过:使人人能够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能够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特别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能够有一点看法。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他自己悟到的见解。可见阅读对于学习是多么重要!
有些教师认为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事,但我根据盲生喜欢阅读的特点,要求学生多读。还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我总是循着知识的脉络提问——“你发现…和…之间有什么联系?”“…和…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想一想”……提示盲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积极参与思考。
(三)主动探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主探究是盲生在学习过程中,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分析比较、推理和归纳总结,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达到成功的彼岸。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我利用分步显示出65×5、6.5× 5、6.5×0.5、0.65×0.5的计算步骤,要求同学们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学们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有的同学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一样”,也有的同学说“积的小数位数同两个乘数小数位数之和相同。”最后在我的提示下,同学们成功归纳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四)重视自主实践,学以致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教学米和千米的换算,一般是在教室里上课。教师通过让盲生触摸米尺,告诉学生这是1米,有1000个1米就是1千米,这样的教学太抽象,盲生没有具体的感受,印象不深,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常会出现1米=1000千米的错误。为此,我利用学校即将开运动会的契机,上课时我把学生带到学校操场上,让学生走了一段,然后告诉学生这是100米,学生了解到这样长的一段路仅100米,对100米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印象,接着,我又让学生到操场上比赛,看谁走得快。让他们沿着操场走1圈,告诉学生这是200米。又问学生:“1000米(1千米)应该走几圈?”在这一活动中,通过亲身感受和实地行走,学生对1000米(1千米)的认识是极其具体和深刻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充分发挥复式班的优势,在教学活动中,我还组织同学开展“结队帮助”活动,让每位高年级同学帮助一位低年级同学,负责低年级同学背诵乘法口诀、计算法则和空余时间的计算速度训练。活动中,不仅低年级同学知识掌握了,高年级同学的学习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自主学习”活动中复式教学教师的素养
让复式教学中的盲生“自主学习”,不是教师减轻自己教学负担的一个借口,而是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和熟悉教材的前提下,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现成功管理课堂,启迪盲生思维的最高境界。作为复式教学的教师,必须做到提前制订复式教学教案,妥善安排直接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为盲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精确分配教学时间,适时对“自主学习”的学生进行巡回指导;掌握现代的教学手段,为盲生设计并组织“自主学习”的最佳方案,让盲生体验成功,快乐学习。
盲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学习品质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我坚信盲生有极大的潜力,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互助精神不容低估。盲教复式班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按学生的发展规律教学,扬长避短,组织得法,安排得当,持之以恒,一定能培养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道德高尚,会独立学习、适应社会需要的盲生。
一、“自主学习”是复式教学模式的需要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与点拨下,学生积极参与,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人格。简单地说就是“自己学习”。
我们学校发展到目前,盲生开办的年级多,盲教教师少,不得不把高低三个不同年级的学生安置在一个教室里上课,称之为“复式班”。复式班教学时,教师在给一个班进行直接教学时,另外两个班的学生必须学会“自己学习”。
二、盲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努力唤醒盲生沉睡的记忆,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发展。在此,本人以数学复式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围绕学习目标,主动复习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与正常儿童相比,盲童对记忆材料的保持较差,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表象会很快发生显著变化。而数学是一门知识连贯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盲生经常复习、反复练习。
在盲校数学教材中,很多章节前面都有“复习”内容。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我要求盲生对复习内容的掌握要全面、扎实,有时我自行设计与新知联系紧密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复习,以便盲生对新知的学习和探究。
(二)认真阅读教材内容,自主预习
各个国家课程目标改革中都特别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过:使人人能够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能够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特别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能够有一点看法。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他自己悟到的见解。可见阅读对于学习是多么重要!
有些教师认为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事,但我根据盲生喜欢阅读的特点,要求学生多读。还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我总是循着知识的脉络提问——“你发现…和…之间有什么联系?”“…和…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想一想”……提示盲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积极参与思考。
(三)主动探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主探究是盲生在学习过程中,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分析比较、推理和归纳总结,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达到成功的彼岸。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我利用分步显示出65×5、6.5× 5、6.5×0.5、0.65×0.5的计算步骤,要求同学们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学们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有的同学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一样”,也有的同学说“积的小数位数同两个乘数小数位数之和相同。”最后在我的提示下,同学们成功归纳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四)重视自主实践,学以致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教学米和千米的换算,一般是在教室里上课。教师通过让盲生触摸米尺,告诉学生这是1米,有1000个1米就是1千米,这样的教学太抽象,盲生没有具体的感受,印象不深,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常会出现1米=1000千米的错误。为此,我利用学校即将开运动会的契机,上课时我把学生带到学校操场上,让学生走了一段,然后告诉学生这是100米,学生了解到这样长的一段路仅100米,对100米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印象,接着,我又让学生到操场上比赛,看谁走得快。让他们沿着操场走1圈,告诉学生这是200米。又问学生:“1000米(1千米)应该走几圈?”在这一活动中,通过亲身感受和实地行走,学生对1000米(1千米)的认识是极其具体和深刻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充分发挥复式班的优势,在教学活动中,我还组织同学开展“结队帮助”活动,让每位高年级同学帮助一位低年级同学,负责低年级同学背诵乘法口诀、计算法则和空余时间的计算速度训练。活动中,不仅低年级同学知识掌握了,高年级同学的学习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自主学习”活动中复式教学教师的素养
让复式教学中的盲生“自主学习”,不是教师减轻自己教学负担的一个借口,而是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和熟悉教材的前提下,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现成功管理课堂,启迪盲生思维的最高境界。作为复式教学的教师,必须做到提前制订复式教学教案,妥善安排直接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为盲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精确分配教学时间,适时对“自主学习”的学生进行巡回指导;掌握现代的教学手段,为盲生设计并组织“自主学习”的最佳方案,让盲生体验成功,快乐学习。
盲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学习品质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我坚信盲生有极大的潜力,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互助精神不容低估。盲教复式班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按学生的发展规律教学,扬长避短,组织得法,安排得当,持之以恒,一定能培养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道德高尚,会独立学习、适应社会需要的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