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文之花在美术课堂绽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m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立人文意识,结合学生认知体验,充分挖掘校内外人文资源,形成以人为本的教学过程,并注重人文评价的运用,是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重构的有效途径。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不管是尖子生还是困难生,不管是对美术有无兴趣者,都应该提供给学生相同的参与机会,提供活动的空间及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只有机会均等,全体参与,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活动兴趣,才能使素质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注重美术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是一种创造,也是美术教师尤其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培养学生人格中的关爱等情感要素,仅仅靠课堂教学培养是不够的。人文情怀须从文化艺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中慢慢获得。学生不能在成长过程中积淀人文知识,那么,他所接受的教育也必定是失败的教育,美术教师应该从教育的真正意义上通过实践渗透人文精神。
  一
  首先,我国虽然早已提出并实施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理念根深蒂固,家长、学生甚至是教育者的目光都集中在高考升学这一终极目标上,以至教学内容完全遵循考试的要求。功利性的观念把美术教学当做迎合考试的需求、满足社会需要的手段。这种迎合社会需要的美术教学,漠视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单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美术人才,把受教育者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排除在外,完全忽视人的生命主体和本体性价值,弱化了当代美术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真正内涵,把当代美术教学的内在价值消融在教育的工具性功利价值之中,造成对学生生命本性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
  其次,忽视学生个性发展也是当前人文教育在美术课堂难以施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中美术课程在教学模式上所倡导的集体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教育是一种“共性铸型教育”。课堂教学过程过多地采用接受式学习方法,强调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忽视美术文化的个性教育。这种单一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及其内在个性的养成。
  最后,美术教学应以一种人文性的文化学习理念为指导,教师在充分调动和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在向学生传授美术教学知识的同时,侧重把握被鉴赏的美术作品的人文背景,揭示其人文内涵,使学生了解其社会人文意义,领略其人文精神。然而,现行的高中美术欣赏教材虽包罗万象、内容丰富,但大都脱离了学习主体的文化背景和生活基础,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作品与学生生活和内心情感的联系,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致课堂教学显得毫无生气,学生很难从内心真正感受到欣赏美术的喜悦。
  二
  (一)倡导人文精神,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和谐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把老师当做朋友、亲人,才能满足学生的安全的、爱的需要等,才能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要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就应当把“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抛到脑后,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思想、个性、人权、创造力和学生之间的差异等,要有一颗爱心去关心他们,应当防止师生之间心理隔阂的产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加倍地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老师的教学效果才会有大的提高,才能从根本上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美术教学当中,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可能让学生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在人文当中学习美术,美术学习当中体会人文。很大一部分学生无绘画基础,缺乏景物写生的训练。因而可以将一批速写、照片展示在教室周围,从中挑出不错的速写,增大画幅,依据照片进行细致刻画。校园建筑好,环境幽美,学生们置身其中回味无穷。可从学校的自然环境中选取学生关注的对象,带领学生用水彩、水粉、钢笔淡彩等形式表现校园风光,加深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和理解认识。
  (二)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教师良好的人文意识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丰富的人文文化知识,是美术教师自身理解美术的基础,更其是從事美术学科教学的底蕴。人文文化知识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它能丰富人的文化底蕴,使人性更加完满。因此,作为教育者,美术教师要转变观念,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全方位地学习,发展自身的人文意识,丰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只有这样,美术教师才有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精神,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美术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生的认知经验相联系,让学生参与、交流、体验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自然环境、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并运用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美术语言,通过对比、和谐、节奏、韵律、均衡、黑白、排列、堆积、组合等构成因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提高学生的美术认知能力。
  美术教师要注重挖掘课堂内外的美术人文资源,以增加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挖掘课堂内教材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把学习知识技能与提高人文修养结合起来,通过美术知识与技能,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挖掘美术课堂之外的美术人文资源,充分利用社会上的资源,带领学生将美术活动从课堂扩展到社会,引导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去感悟美术作品中的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以人文精神为线索科学设计教学程序,使学生在探究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既能学到美术知识,又能学会学习、做人、生存,塑造健全的人格,提升人文素养。
  总而言之,美术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理念,树立科学的美术教学评价观,结合美术学科特性,注重人文评价方式的运用。教师要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将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相结合,把人文评价纳入评价体系中。让学生学会把美术与其他各个学科相互配合,以人文为中心,既有艺术性,也要有人文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观,为学习其他学科和走上社会打下基础。在高中美术教学当中,老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式,不断地开展美术实践教学活动,把学生带向大自然,带向广阔的天地,用自然风光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使每位学生产生人文情感的满足,让其心灵得以彻底放松,充分培养学生的自由精神和人文个性。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师生互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想法、经验和知识,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丰富教学的内容,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达到共享和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互动”的目的是活跃师生的思维,促进知识的深化。  关键词: 学生参与 课堂互动 有效互动  什么是“互动”?“互动”是调动参与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物质的日益丰富,我们的生活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生活环境越优越,独生子女的培养越是令人担忧,并日渐成为社会、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  作为从教二十多年,一直奋战在一线的小学班主任,我也对此问题密切关注。我们承载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背负着祖国未来的希望。面对一个个聪明、活泼可爱而又骄横自负的“小皇帝”、“小公主”,一件件触目惊心的少年极端事件时时萦绕于心。古人云:“人之初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除了要认真仔细地备课外,更要注意课堂上细节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达到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新思想、新理念、新功能。因此我们不仅要备书本,更应该备学生,备课堂上的变化。把学生学习的难度降到最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学生大都很有个性、天真活泼,课堂上瞬息万变,我们要认真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变化,努力引导学生,走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
可能每个人都曾幻想:有个替身替我们去上班、开会或上学该有多好。现在,美国初中生阿希姆·纳斯和日本大阪大学的石黑浩教授实现了这个梦想,他们都拥有一个机器人替身。    机器人代替患病孩子上学    阿希姆·纳斯是一名因患严重皮疹而长期住院的孩子,但幸运的是,他可以通过自己在学校的机器人替身来上课。对他而言,课堂同样“近在咫尺”。   2006年,13岁的纳斯患上了由细菌性脑脊膜炎引起的严重皮疹,他不
摘 要: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不仅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训练的最终目标,而且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手段。而听力是四项基本技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四项基本技能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力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听说读写 能力培养  一、调节学生的听力心理  在自己语言的环境下学英语,听力的培养是相当困难的,学生除了语言上的困难外,还
摘 要: 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健康成长,对学生的道德、智能培养有着巨大的作用,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音乐教学 道德素质 科学素质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音乐教育将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与德育渗透有机结合在一起,可净化心灵,提高品德。音乐能丰富想象力,开拓思维,陶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