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浅谈我个人在教学工作中一点粗浅体会。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针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要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为此,我重视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导操作学具,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
二、教给学习方法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
1.重视教给学生使用教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在低年级培养学生会使用教材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上。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通过实际的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对课本中设置的有问无答或结语不完整等形式,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
2.重视充分表露并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
数学课上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
3.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
在训练中,我重视教师的示范,注意教给学生方法。通常情况下,我把这种训练分为两步。第一步,我边做边教方法,使学生清晰地获得操作过程中每一个具体动作的准确无误的视觉形象。第二步,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操作实践,强化和巩固学生掌握的操作方法,逐步形成技能和能力。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育家汪广仁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在一年级教学中,就应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到中高年级,我还重视验算习惯的培养。这些学习习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融会贯通地加以培养。在数学方面,学习习惯大致包括:
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儿童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我教给学生认真思考、会想问题的方法,并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从低年级开始注意教给学生学会比较、观察的方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推理。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区别、抓联系,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比较、发现异同的好习惯。让学生用心地记,指的是记数学中的常用数据,记数学中的公式、法则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又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
4.及时检查,调节思路。小学生多数只做题,而没有检查的好习惯,甚至不会检查。我在数学课上训练学生检查的方法是:一看是否抄错题或数;二看运用公式、计算方法是否准确,计算过程是否出错;三看答题书写是否完整。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只有在课堂上及时指导、帮助、严格训练,久而久之,才能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势在必行。如果我们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电话:0855-6731149;信箱:[email protected])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针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要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为此,我重视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导操作学具,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
二、教给学习方法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
1.重视教给学生使用教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在低年级培养学生会使用教材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上。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通过实际的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对课本中设置的有问无答或结语不完整等形式,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
2.重视充分表露并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
数学课上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
3.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
在训练中,我重视教师的示范,注意教给学生方法。通常情况下,我把这种训练分为两步。第一步,我边做边教方法,使学生清晰地获得操作过程中每一个具体动作的准确无误的视觉形象。第二步,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操作实践,强化和巩固学生掌握的操作方法,逐步形成技能和能力。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育家汪广仁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在一年级教学中,就应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到中高年级,我还重视验算习惯的培养。这些学习习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融会贯通地加以培养。在数学方面,学习习惯大致包括:
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儿童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我教给学生认真思考、会想问题的方法,并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从低年级开始注意教给学生学会比较、观察的方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推理。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区别、抓联系,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比较、发现异同的好习惯。让学生用心地记,指的是记数学中的常用数据,记数学中的公式、法则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又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
4.及时检查,调节思路。小学生多数只做题,而没有检查的好习惯,甚至不会检查。我在数学课上训练学生检查的方法是:一看是否抄错题或数;二看运用公式、计算方法是否准确,计算过程是否出错;三看答题书写是否完整。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只有在课堂上及时指导、帮助、严格训练,久而久之,才能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势在必行。如果我们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电话:0855-6731149;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