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教育戏剧可持续发展的探究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te_je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园教育戏剧注重把戏剧作为一种教育的工具和手段,突出和强化了戏剧的教育功能,在学校推广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审美力、创造力、文化力,激发学生的角色意识和合作参与意识,使他们进行体验式学习,能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创造力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学校应围绕核心素养的要求,科学地设计学科性教育戏剧和活动性教育戏剧课程,让学生在实践的同时增长自信,并提升合作参与意识、表演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收获更多的人生感悟和精神体验。
  [关键词] 校园教育戏剧;核心素养;可持续发展
  一、校园教育戏剧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发达国家所重视的通才教育更具合理性,而这其中就包括了从幼儿园到大学,学生都应接受各层次的戏剧教育。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公布,这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丰富与深化。而戏剧教育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教育戏剧课程突出和强化了戏剧的教育功能,在学校推广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审美力、创造力,激发学生的角色意识和合作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创造力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教育戏剧所采用的素材,主要是模拟人生中所遭遇到的各种状况,参与者可以将自身的情绪释放出来,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认知表达出来,也可以通过参与别人的故事,透过别人的眼睛看世界,而这种过程会使他们产生切身的体会,增加他们社会性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建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戏剧涉及剧本创编、情境模拟、舞台表演、音响、道具、灯光、艺术赏析等,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通过教育戏剧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适切的。
  二、校园教育戏剧的内容和操作措施
  (一)内容
  学校应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指向“问题解决、劳动意识、技术运用”三个基本点,设计学科性教育戏剧和活动性教育戏剧课程。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学科性教育戏剧包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课程,分别对应肢体训练、戏剧游戏、戏剧活动、剧本创编四个戏剧基础课程;活动性教育戏剧则打造了青果剧社、头脑奥林匹克俱乐部、青果戏剧节三个平台;打造技术运用、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等四个教学基本环节。
  ■
  (二)操作措施
  1.整体规划分段实施
  校园教育戏剧作为一门课程,需要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首先要兼顾到全体学生的需求,既要考虑有表演特长的学生,也要考虑普通学生。其次要将戏剧知识讲授与表演进行融合。因此常州市第一中学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不仅创办了面向有戏剧特长学生的“青果剧社”,而且设计了面向普通学生的戏剧“四季”课程;打造了青果戏剧节;开设了致力于将戏剧和学科教育进行整合的头脑奥林匹克俱乐部。戏剧“四季”课程每两周一节,在高一语文课和艺术课上开设。青果戏剧节已经成为学校的盛大节日。青果剧社和头脑奥林匹克俱乐部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开设,是学有余力并对戏剧有浓厚兴趣的同学深入学习和实践戏剧的平台。
  2.全员参与分工合作
  青果戏剧节做到了全员参与,除了舞台表演组,还有编剧小组;有负责舞美、服装、化妆、道具等工作的剧务组;有负责海报创意设计、摄影摄像的小组;有负责统筹安排分工的导演小组。
  活动经历了戏剧知识普及、班级展演、年级民主推选、专家讲座和指导、后期排练和最终展演六个阶段。比如,语文教师率先为学生讲授了戏剧的有关内容,并精心选编了古今中外经典戏剧的相关资料供学生参考,同时鼓励、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剧目自由组建表演小组,揣摩剧本,自主排练;给予各表演小组同台竞技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同时增长自信,提升合作参与意识、表演能力和审美能力,并从中收获更多的人生感悟和精神体验。
  3.主题设计鼓励原创
  校园教育戏剧应让学生在情境设置、角色扮演、即兴表演、主题深化、意义探讨等环节中,通过实践达到学习目标和教育目的。
  常州市第一中学在戏剧节展示活动中,也以原创作品加分的评价手段达到鼓励原创的目的。比如该校学生编排的原创作品《梦》讲的是一个失意的年轻人为了所谓的成功,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以致失去了自我,最后又在母亲的召唤下,灵魂复苏的故事。告诫年轻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要急于求成,误失本心,体现了母爱的力量。教育的真义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统一,原创性的教育戏剧润物无声地体现了这一教育真义。
  4.全程指导促进发展
  在校园教育戏剧组织实施过程中,既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性。
  在活动初期,教师要成为活动方案的指导者,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戏剧演出内容以及做策划方案;在活动中期,教师要成为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出现矛盾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識;活动总结阶段,要督促学生对活动体验进行总结,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对于一些专业性问题,还可以请求专家的帮助和指导,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5.多元评价提升能力
  校园教育戏剧比赛可以由专业评委和观众进行投票,评选出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最具创意等奖项,但校园教育戏剧课程的重点不在于此,而是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评价内容上,应重点对学生参与的兴趣、合作力、思考力、创意等进行评价;在评价主体上,融合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和家长评价、专家评价等多元主体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健全的人格。
  教师要让所有参与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及时、全方位地展示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成长,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热情。
  三、成效和反思
  从2011年实施校园教育戏剧课程以来,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近5年有近50位同学考入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专业院校或其他院校与戏剧相关的专业。2016年,该校成为江苏省第一所“全国中小学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中学成员学校,网易新闻、《扬子晚报》、《南京晨报》、《常州晚报》、常州电视台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
  校园教育戏剧课程的实施也改变了师生教育教学行为和心态。特别是教师的投入与创意,为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让他们懂得用创意的思路和手段去主动探究,去处理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学生在教育戏剧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感,更能帮助他们在学科学习中体验、锻炼、思考和探究。
  校园教育戏剧如果能够同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主题阅读结合起来,更能达到以演促读、以读促演的目的,比如民国阅读系列、名著阅读系列、校园文学系列等都可以与戏剧节活动结合起来。用文学主题来吸引学生,用即兴表演来体验角色,是今后主题参与式戏剧节的总体构想。这种读、演、写相结合的体验式、参与式教育戏剧是探索校园教育戏剧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责任编辑 万永勇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新的有益探索和实践,与当前国家研究生奖、助学体系的改革和实践密不可分。奖助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化的新形势下,高校应积极推进奖助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构建新的奖助体系,通过设立新机构、强化新导向、依托新媒体、创设助推器等途径深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受助研究生坚定理想,提升价值信念,合理竞争,培养合作精神,学会感恩,强化责任
[摘 要] 新一轮教学改革要求教师着眼于“过程大于结果”的高度来改进数学课堂。改进的根本途徑就是把课的操作环节和基点结合起来,充分展开教学过程,以实现教学目标的细化与丰富。长期以来,数学教学都是非常注重引导学生经历过程的,只不过没有像知识与技能那样作为硬性规定。随着《2011版新课标》颁布,教学目标由“双基”变为“四基”,“过程”与“方法”取得了与知识、技能同等的地位,成为硬性目标之一。这个方向性
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在学生了解其写作特点后,设计了这样一次写作训练:认真阅读《桂林山水》,仿照课文写一篇游记,以我游览为题,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见闻与感受。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句通顺连贯。对于这次写作训练,我是这样指导的。  一激发兴趣,活跃思路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讨厌、畏惧写作文,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作文不感兴趣。所以,我在指导学生作文前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路。对于本
[摘 要] 运用自制教具对小学科学课教学进行整合,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自己制作科学实用的教具,能够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核心,准确把握学生心态,激发学习兴趣,使一个个神秘莫测、不可捉摸的问题,通过教具的改革,让学生在简单轻松的教学过程中,完整地感受科学现象,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体验。  [关键词] 自制教具;小学科学课;整合  运用自制教具是当前深化教学改革、
摘 要:德育课程的核心是做人,做合格的社會公民。通过节日文化、社区活动和职业体验让公民教育意识扎根,让实践活动有广阔的天地,让公民教育可以面向未来。通过这些途径进行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儿童加强道德建设修养,提升公民素养。  关键词:小学德育;实践活动;节日文化;社区活动;公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9/22-0087-04
[摘 要]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英语教学要以培育和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帮助学生形成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需要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价值观念。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新课改势必对英语教师的教学发展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提出新要求。英语教师首先要准确定位英语课程的功能价值,明确英语学科能力的表现纬度,具备英语学科本体性知识、英语教学条件性知识、英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性知
[摘 要] 采用MHT问卷调查,通过对中小学生在性别、地区、独生子女、单双亲家庭和学段等进行对比,根据他们在总分或单项因子上得分表现出的差异,分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成因,提出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心理健康指没有心理疾病,个体对于社会生活适应良好,具有完善的人格,能够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即处于“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相对
摘要: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实现有效学习,评价的重点应是学生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在评价教学的有效性,要坚持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评价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发展,聚焦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效果,通过教学目标、学习状态、学习方式、学习效益等检验诊断、评价教学。  关键词:语文;有效教学;教学目标;学习状态;学习方式;学习效益  中图分类号:G623
[摘 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语文素养的高低,取决于语文教师能否基于学生的实际真正地从阅读教学中生成和落实教学目标。如果语文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养,课前深入钻研文本,准确解读和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文本预设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能有的放矢,收放自如,教师就可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展示自信和真诚,实现教学的交往和基于文本的对话。  [关键词] 开“源”节“流”;阅读教学;实
[摘要]实施“情·知教学”要教学生学会完整的知识。教材中的知识可以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原理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和结构性知识等六类。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后三类知识,做好纠正、补充、深化、整合这四件事,不重复讲学生自己能会的知识。在学生自己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讲好知识。  [关键词]情·知教学;完整的知识;结构性知识  教育家冷冉先生认为实施“情·知教学”的着眼点是“教会学生学习”,但这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