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图像快速捕捉自己所需要查找的信息。要想美术鉴赏课程需要充分发挥本学科的教学功能,美术教师必须及时认识到新时期下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结合时代需求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考虑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探索出更加高效的教學模式,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针对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深入探讨了如何有效发展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三大核心素养;策略
美术学科虽然不是学生必修科目之一,但是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切实提高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可以适当地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美术鉴赏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每一个美术作品当中蕴含的美感。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策略》中明确指出,美术学科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想能力、审美判断以及文化理解五大素养。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考虑到高中生的学习基础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师主要的教学任务是提高学生图像识读、审美判断以及文化理解三大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科学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困惑,然后联系自身教学经验积极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打造更加完美的美术鉴赏课堂。
一、美术鉴赏课对高中生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读图时代,高中美术鉴赏课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运用图像逻辑思维客观地分析图像背后的深刻寓意,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和挖掘,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生活的写真和时代的缩影,实际上它还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帮助人们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各类现象。美术作品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相较于阅读文字信息,人们通过观赏美术作品可以更快更直接地摄取图像所要表达的寓意。虽然高中生通过前一阶段的系统学习,已经有了一定图像识读能力,可以简单欣赏一些抽象画,但是她们大多数只追求了图像化的视觉感,没有主动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图像寓意,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忽略了主观意识的重要性。
高中美术鉴赏课上,教师应该设置专门的作品分析环节,首先给学生讲述一些常用的作品分析技巧,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比较系统的美术鉴赏知识网络结构体系,然后再要求学生结合这些技巧自己尝试对一些简单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如果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就及时写在笔记本上,课后找教师进行解答。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现代图像学分析法的逻辑观念作用,利用这一观念对美术作品或者自然美景进行客观分析,把图像学和心理学分析法综合起来。学生在实际进行美术鉴赏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图像化,或者过分关注图片属性和美术风格,还应该深刻理解每一个美术作品背后蕴含的哲理,要把作品放在更加完整的文化语境进行分析。只有这样,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才会有真正地提高,才不至于让高中美术鉴赏课流于形式。除此之外,学生不仅要掌握绘画作品的一些基本背景,在鉴赏作品时,还应该带着自己个人的审美观念对作品进行评析,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联系生活实际对图像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理解。完整的图像意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图像事物、图像主题和图像客体,学生通过大量的美术作品鉴赏练习,应该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图像意识。比如,在欣赏《蓝色睡莲》这一经典美术作品时,学生不应该只注意到白色睡莲,也不能单纯只关注图像客体,应该把一般的图像意识和视觉艺术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探讨每一个图像背后的含义。[1]
二、美术鉴赏课对高中生审美判断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不仅需要知识型人才,更加需要具有较强审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教师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就必须重视美术教学中的美术鉴赏教学,让学生鉴赏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不断积累审美判断技巧。首先,教师应该筛选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要求学生对美术鉴赏难点进行鉴赏,不同的美术作品有不同的绘画风格,自然也要使用不一样的鉴赏技巧。比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的欣赏重点是作品艺术风格特色,学生通过鉴赏这个美术作品可以加深对国画绘画技巧的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水墨技法,懂得如何利用线条的变化勾勒出骏马的形态,表现出一种群马奔腾的气势。而在另一个美术作品《最后的晚餐》鉴赏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分析作品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进行逐一对比,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审美价值。其次,教师还应该突出美术鉴赏过程中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性,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审美结论,不可以轻易批评学生,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便学生真的出现了理解上的错误或者偏差,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教师应该不断提高学生在美术鉴赏课堂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对美术作品进行自主分析,进而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欲望。
教师还可以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上积极引入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美术学科成绩将学生大致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选派一名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教师首先布置一个特定的教学任务,提出几个教学问题,然后各小组成员展开具体探讨,在探讨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问题可以举手请求教师帮助,讨论一段时间后,各小组派出一名成员上讲台对本组讨论结果进行展示,讲述大家是怎样理解这个美术作品的,也可以分享一下自己在鉴赏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最后又是如何解决的。教师要认真聆听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成果汇报,然后和其他小组一起对该小组讨论成果进行客观分析,最后投票选取表现最好的小组成员和学习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2]
三、美术鉴赏课对高中生文化理解的培养
当前社会物欲横流,各种各样的落后文化严重腐蚀了高中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鉴赏美术鉴赏课的时候,学生应该充分考虑它背后蕴含的文化因素,了解美术作品历史和美学思想。从美术鉴赏的角度评析美术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内涵,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意义。教师可以给学生首先讲述几种常用的美术鉴赏方法,从学术氛围、艺术精神等方面解释了为什么古希腊时期会出现断臂维纳斯形象,端正学生的美术鉴赏态度,更好地领会绘画作品背后的时代与文化精神,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作品选取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搜索一些具有传统文化价值的教学素材,比如可以就北京的四合院建筑特色展开一个专题研究。北京四合院富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特色,突出了中国传统建筑强调的阶级和风水以及礼教文化,平民房顶不能高过金銮殿的台阶以示对天子的尊重,皇家的瓦使用琉璃瓦,而平民房顶的瓦不可以有任何颜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鉴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学生只有深入理解了其背后的文化才能感受本土文化的价值。教师可以联系现阶段北京四合院的建设现现状,明确指出四合院建筑破损的问题,呼吁学生重视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侵蚀青少年的心灵,积极承担国家赋予高中生的时代责任。[3]
四、结束语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开展美术鉴赏教学,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识图能力以及文化理解能力。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现阶段我国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熟练掌握美术鉴赏技巧以及没有培养起三大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美术鉴赏课程对学生三大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自觉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孔新苗.美术鉴赏与批评[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沈明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2)
[3]李娜.高中美术鉴赏课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7,(12)
(作者单位:广东省德庆县香山中学526600)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三大核心素养;策略
美术学科虽然不是学生必修科目之一,但是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切实提高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可以适当地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美术鉴赏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每一个美术作品当中蕴含的美感。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策略》中明确指出,美术学科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想能力、审美判断以及文化理解五大素养。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考虑到高中生的学习基础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师主要的教学任务是提高学生图像识读、审美判断以及文化理解三大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科学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困惑,然后联系自身教学经验积极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打造更加完美的美术鉴赏课堂。
一、美术鉴赏课对高中生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读图时代,高中美术鉴赏课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运用图像逻辑思维客观地分析图像背后的深刻寓意,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和挖掘,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生活的写真和时代的缩影,实际上它还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帮助人们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各类现象。美术作品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相较于阅读文字信息,人们通过观赏美术作品可以更快更直接地摄取图像所要表达的寓意。虽然高中生通过前一阶段的系统学习,已经有了一定图像识读能力,可以简单欣赏一些抽象画,但是她们大多数只追求了图像化的视觉感,没有主动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图像寓意,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忽略了主观意识的重要性。
高中美术鉴赏课上,教师应该设置专门的作品分析环节,首先给学生讲述一些常用的作品分析技巧,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比较系统的美术鉴赏知识网络结构体系,然后再要求学生结合这些技巧自己尝试对一些简单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如果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就及时写在笔记本上,课后找教师进行解答。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现代图像学分析法的逻辑观念作用,利用这一观念对美术作品或者自然美景进行客观分析,把图像学和心理学分析法综合起来。学生在实际进行美术鉴赏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图像化,或者过分关注图片属性和美术风格,还应该深刻理解每一个美术作品背后蕴含的哲理,要把作品放在更加完整的文化语境进行分析。只有这样,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才会有真正地提高,才不至于让高中美术鉴赏课流于形式。除此之外,学生不仅要掌握绘画作品的一些基本背景,在鉴赏作品时,还应该带着自己个人的审美观念对作品进行评析,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联系生活实际对图像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理解。完整的图像意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图像事物、图像主题和图像客体,学生通过大量的美术作品鉴赏练习,应该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图像意识。比如,在欣赏《蓝色睡莲》这一经典美术作品时,学生不应该只注意到白色睡莲,也不能单纯只关注图像客体,应该把一般的图像意识和视觉艺术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探讨每一个图像背后的含义。[1]
二、美术鉴赏课对高中生审美判断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不仅需要知识型人才,更加需要具有较强审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教师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就必须重视美术教学中的美术鉴赏教学,让学生鉴赏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不断积累审美判断技巧。首先,教师应该筛选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要求学生对美术鉴赏难点进行鉴赏,不同的美术作品有不同的绘画风格,自然也要使用不一样的鉴赏技巧。比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的欣赏重点是作品艺术风格特色,学生通过鉴赏这个美术作品可以加深对国画绘画技巧的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水墨技法,懂得如何利用线条的变化勾勒出骏马的形态,表现出一种群马奔腾的气势。而在另一个美术作品《最后的晚餐》鉴赏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分析作品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进行逐一对比,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审美价值。其次,教师还应该突出美术鉴赏过程中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性,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审美结论,不可以轻易批评学生,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便学生真的出现了理解上的错误或者偏差,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教师应该不断提高学生在美术鉴赏课堂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对美术作品进行自主分析,进而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欲望。
教师还可以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上积极引入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美术学科成绩将学生大致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选派一名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教师首先布置一个特定的教学任务,提出几个教学问题,然后各小组成员展开具体探讨,在探讨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问题可以举手请求教师帮助,讨论一段时间后,各小组派出一名成员上讲台对本组讨论结果进行展示,讲述大家是怎样理解这个美术作品的,也可以分享一下自己在鉴赏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最后又是如何解决的。教师要认真聆听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成果汇报,然后和其他小组一起对该小组讨论成果进行客观分析,最后投票选取表现最好的小组成员和学习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2]
三、美术鉴赏课对高中生文化理解的培养
当前社会物欲横流,各种各样的落后文化严重腐蚀了高中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鉴赏美术鉴赏课的时候,学生应该充分考虑它背后蕴含的文化因素,了解美术作品历史和美学思想。从美术鉴赏的角度评析美术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内涵,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意义。教师可以给学生首先讲述几种常用的美术鉴赏方法,从学术氛围、艺术精神等方面解释了为什么古希腊时期会出现断臂维纳斯形象,端正学生的美术鉴赏态度,更好地领会绘画作品背后的时代与文化精神,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作品选取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搜索一些具有传统文化价值的教学素材,比如可以就北京的四合院建筑特色展开一个专题研究。北京四合院富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特色,突出了中国传统建筑强调的阶级和风水以及礼教文化,平民房顶不能高过金銮殿的台阶以示对天子的尊重,皇家的瓦使用琉璃瓦,而平民房顶的瓦不可以有任何颜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鉴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学生只有深入理解了其背后的文化才能感受本土文化的价值。教师可以联系现阶段北京四合院的建设现现状,明确指出四合院建筑破损的问题,呼吁学生重视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侵蚀青少年的心灵,积极承担国家赋予高中生的时代责任。[3]
四、结束语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开展美术鉴赏教学,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识图能力以及文化理解能力。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现阶段我国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熟练掌握美术鉴赏技巧以及没有培养起三大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美术鉴赏课程对学生三大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自觉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孔新苗.美术鉴赏与批评[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沈明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2)
[3]李娜.高中美术鉴赏课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7,(12)
(作者单位:广东省德庆县香山中学52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