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物理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探讨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fen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高中物理课程实际开展效果来看,物理作为一门对基础要求较高的自然学科,其教学任务的开展难度也随着所教知识难度的提高而不断地提升.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学习效果,物理老师往往会通过对课后反思的强调,以期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但是,就课后反思的实际开展效果来看,由于受到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影响,物理教师所布置的课后反思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期望,使得物理老师过于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相关的课后反思任务,以至于,物理老师对其的关注度显得较为不足.这样的开展模式也就使学生的课后反思成了教学任务开展的鸡肋,其开展价值也就难以有效地实现.针对于这样的发展困境,物理教学需要加强对教学实际发展情况的关注,就课后反思工作的开展需求进行创新教学.同时,通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能力的改进提高;另一方面,积极鼓动学生来对课后复习任务的开展进行自我创新,进而使得学习效果得以发展升华.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新课改活动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培养需求已经不再仅仅是局限于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其发展的目标还包括了对学生本身素质培养,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要求.因此,物理教师需要根据这样的发展实际需求对学习活动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实现高中物理课程得以顺利进行,学生的培养任务也能有效地完成.
  1加强反思活动开展的技巧性,提升反思活动开展的效率
  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过程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开展实现学生反思教学活动的有效推进,同时结合对反思思维的变通培养,实现学生反思学习活动的有效升华.比如,在对“带电体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与重力场中物体运动”进行类比教学时,要求学生自己做出三种不同场中的受力分析图、运动轨迹图,比较不同场中的联系和区别,摆脱对知识点的迁移负影响,[TP10GW0001.TIF,Y#]促使学生形成反思思维,培养学生自我思考.通过这样的变通教学能够使得学生认真地完成分析活动,使得学生可以准确地认识具体事物发展的抽象本质.又例如,如图1,甲物体在离地面h高处,以速度v1水平抛出,乙物体同时在水平面上与甲的水平距离为s的地方,以速度v2竖直向上抛出.甲、乙的速度在同一竖直平面上.要使它们在空中相遇,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理解:甲、乙相遇前的运动具有等时性.
  教师继续引导:甲乙发生相对运动能够以某一物作为参考系吗?另一物作何运动?
  学生理解:以甲为参考系,乙作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顺势提出:甲乙要相遇,只需乙相对甲的速度始终指向甲即能相遇,如图2.
  就上例的探究过程来看,当学生能够在经过自身的努力与思考得到问题答案的时候,即可推动学生对活动的开展结果进行反思,进而使得教学知识点在生活中得以应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相应地产生相关的新型解题思路,进而简化解题的过程,使得学生自发加强对学习任务的理解.
  在对解题过程的创新模式进行明确的时候,需要反思其多解的具体形式.比如,在对电阻进行测量的时候,其测量的方案除了课本中所提出的之外,还有着其它许多不同类型的开展方案.比如:教材中提到的半偏法,伏安法等,这是在进行电阻测量活动中作为常用的用到的.就电流表本身来说,其数据的使用方式差异可以实现对不同测量活动开展需求的满足.通过类似的课程讲解方法,一方面,能够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进而实现对许多其它类型的解题方式的触类旁通,促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其创新探究能力得到培养.
  在对反思活动的有效及时总结时,其内容包括:对学习任务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重难点以及难以操作的部分加强反思,在对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明确的前提下,就其开展的难度进行思考与调整,使得学生可以正确地认识到教学任务开展的需求所在,进一步实现自身能力的提高,最终掌握重难点.对反思任务的开展促进作用进行明确:物理教师可以通过课后论文的形式,来使得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感受进行表述,最终实现对反思学习活动开展的思维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2加强纠错式反思,形成正确认知
  所谓纠错式反思,是学生自我发现解题的失误点、错误点,检视自己的审题过程,推敲解题的方法和规律的理解应用,找到产生失误和错误的内在原因,纠正自身的不当做法和对规律的理解误区,从而形成自己的有效解题方法.
  例1如图3所示,两根半径为r的 圆弧轨道间距为L,其顶端a、b与圆心处等高,轨道光滑且电阻不计,在其上端连有一阻值为R的电阻,整个装置处于辐向磁场中,圆弧轨道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将一根长度稍大于L、质量为m、电阻为R0的金属棒从轨道顶端ab处由静止释放.已知当金属棒到达如图3所示的cd位置(金属棒与轨道圆心连线和水平面夹角为θ)时,金属棒的速度达到最大;当金属棒到达轨道底端ef时,对轨道的压力为1.5mg.求:
  (1)当金属棒的速度最大时,流经电阻R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2)金属棒滑到轨道底端的整个过程中流经电阻R的电量;
  (3)金属棒滑到轨道底端的整个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
  该题第一问很多同学对“金属棒速度最大”解读有误,认为就是加速度为零、导体棒受力平衡.通过对普通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的分析,学生发现在最低点速度最大,但并不是加速度为零仍有向心加速度.此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此时知识沿速度方向的加速度为零.通过对学生典型错误的引导分析促进学生反思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的区别.
  3老师课后反思学习活动的开展效果以改进课堂组织形式
  在实际的反思教学活动开展中,物理教师所进行的课后反思活动,是保障课堂反思效果的重要形式与途径.通过对课后反思活动的开展,能使物理教师明确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实现对自身教学方式开展的情况进行思考与改进,提高教学活动开展的效率.比如,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活动的时候,在课后进行的反思活动,让老师明确实际事物的展示配合多媒体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在《动能定理》这一课中,在对多媒体进行播放之后,可以使用黑板擦、粉笔盒等具体事物来分析运动过程的受力情况,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能真实具体的对课堂内容进行生活化的重现,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够使得学生在参与多媒体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其注意力不仅仅是局限于对知识点的记录与记忆,同时,其信息需求量能够充分实现.当学生用自己的思路解决某一问题之后,物理教师应当抓住这样的机会引导学生对其解题方法进行反思看看有没有其他思路,进而实现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提高.
  教师立即小结:“此题根据理想机械不省功不费功的原理无需分解速度即可求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进行反思总结的前提下,加深对不同知识点与不同题型的认识,这是反思教学活动开展的优越性体现.同时,结合于学生的自身接受能力不同,这样的反思活动的开展模式还需进行具体的创新运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效率.
  综上所述,要促进学生反思,首先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内化、反思的时间.从教学方法来看,老师要深挖学生的思维过程,形象再现物理情景,捕捉学生对问题的想法和做法,抓住契机,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论,提出新的思路、形成新的认识.
其他文献
现阶段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一直是教育界高度重视的重要话题之一,课程教学逐渐回归日常生活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趋势.尤其是高中物理教学,物理知识很多都是来源于生活,更应该引导学生将高中物理知识不断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1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论述  1.1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概念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主要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标准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水平和认知能
研究表明,中学生在进行物理学习时,往往只是在死记硬背物理公式,而忽略了对物理定律的推导过程、定律的适用范围、定律的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因此对物理学知识的学习颇为吃力.针对学生在物理学学习中面临的困难,本文提出在将情境式激发教学应用于物理课程的教学中,以鲜活、生动的生活案例作为课堂重点内容进行专项讲解.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门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中物理知识的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而大幅提高,学生
高中物理作为高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是以理论学习和实验探究为基础的一门实践课目.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和相关定理的灌输,而忽略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开展.另外,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得不到有效地激发,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有关的知识,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有效地发挥,所以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而如果在
长期以来,广大师生对高中历史学科都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导致历史教学面临诸多问题,如认为高中历史学科是副科,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学习,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的时间无法保证;认为历
初中物理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物理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在知识、技能的提升中升华学生的综合素养,更重要的是通过物理学习,助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离不开对物理规律的科学准确的认识和掌握.物理规律教学可谓是贯穿初中物理教学始终的一条主线,物理知识的有效运用更取决于物理规律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因此,在实际的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从课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物理考查能力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升课堂效率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高三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其特点是以习题课为主.经过查阅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笔者提出:提高习题课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一题多解.下面以本人真实的教学案例为载体介绍自己的心得,希望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更以此而求教于各位同行.  例题如图1所示,质量M=4 kg,长度L=1.4
5月19日轮到笔者留校值班,放学时,正值雨后空气清新,信步往校外散步,偶然间发现一幕,就有图1所示的两张相片.  在照第一张相片时有种美的感觉——小清新;又有生活物理的气息,此蜗牛受几个力的作用,如何画出其受力示意图——不正是生活处处有物理吗?笔者正暗喜,猛然我的心“扑”的一下,在我要取得更佳角度及更清晰度时(手机拍摄)蜗牛急坠掉落,还好落在草丛间.过后也拍到了待放的昙花.在返回校的过程中,有了如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要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
中学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不但是学生升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承担未成年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以及创造性思维发挥的主要学科.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还可以为大学乃至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物理学是科学技术之母.是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科和带头学科.  通过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提出并尝试建立了“课堂教学视频演示和课后实物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物理演示实验的特点,开展了校
1 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及特点  说道探究性学习,我们要清楚地明白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和特点所在,在清楚地了解到其内容之后,才能方便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应用.  探究性学习其实即是一种思想概念,也是一种操作模式.所谓的思想概念,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一种指导思想,这是一种适应现代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它的目的是教育学生自己动手,依托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完成对课程的理解验证,正因为这是要求动手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