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采用人机对话模式有着客观公正、提高效率、针对性强等独特的优势。但笔者根据实践和观察,发现不少考生在该项考试中精神紧张、声音颤抖、表达含糊,不能顺利地完成考试,究其原因大部分情况是由于心理不适所致。以下试从造成心理不适的原因和心理调适的方法两方面,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把准农村初中学生心理不适之“脉”
从现象学的角度看,一个人某种行为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当事人的某些需求。只要他采取的行为和他真正想要的东西不一致,就会出现所谓的“心理不适”。尽管每年中考各校对考生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全省还统一组织了适应性训练,让所有的考生熟悉考试流程、内容和要求。但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人机对话”模式还是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冲击,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造成农村初中学生心理不适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 外部原因(1)缺乏必要的英语听说环境。目前,各地农村公办初中班级规模一般都不大、学生人数也不多、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缺少必要的视听说教学设备,基本上都没有标准的语音室。有限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根本无法满足“人机对话”自动化考试的模拟需求。其次我們不少农村地区的英语老师,有不少是其他专业改教英语的,极少有机会与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口语不够地道流畅,语音语调不标准,课堂上无法完全用英语组织教学,无法给学生营造纯正的英语听说课堂环境。(2)缺乏对基础阶段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视。一方面,由于长期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部分教师主观上不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应试的卷面成绩,语法知识点的讲解理解上,认为听力口语是九年级的事,忽略了教育基础阶段的听说训练。另一方面,平时的英语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听说互动较少,学生感受不到课堂教学中听说交流的快乐,体验不到口语表达成功的喜悦,只是到了九年级中考阶段为了应付听力口语考试,致使有些学生进行口语交流时摆脱不掉母语思维的影响,形成了会做题不能交流的中国式英语“怪相”。
2. 内部原因造成心理不适的主观原因有很多,如学生知识基础薄弱、智力水平低下、学习兴趣缺乏或先天性语言缺陷等。笔者认为,究其根源主要还是平时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理情绪的影响。诸如:胆怯情绪,常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上的障碍,一张口就紧张,一紧张就语无伦次;自卑情绪,农村初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发音不标准,谈起英语开不了口;害羞情绪,有些学生性格内向,羞于在人前表现,一旦发言,思维与表达脱节;应付情绪,农村初中有不少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太明确,学习态度不太端正,放弃了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模拟“人机对话”的听说交流机会。
二、配齐治疗农村初中学生心理调适的“良方”
心理不适的消极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要求一个悲观的、自卑的学生在中考听力口语“人机对话”考试中全身心投入、取得较好的成绩是很不现实的。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初中英语教师要想方设法,配齐治疗学生心理调适的“良方”,疏导学生不良心理情绪。激发学生利用英语与人进行交际的欲望与信心,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和坚强意志,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1. 创设语境,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根据美国语言家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外语教学成功的秘诀是“习得+学得”。由于缺乏英语环境,农村的孩子应以学得为主,习得为辅。因此,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英语语境氛围。首先,农村英语教师要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潜心研究先进理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建立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在提高自身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上下苦工。坚持用简洁易懂、清晰流利的英语口语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尽可能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增强学生的实战体验。再次,英语教师还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可组织兴趣小组、建立英语角,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手抄报、演讲比赛、讲故事、做游戏等,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处在英语语境氛围中,使学生耳濡目染,在轻松愉悦中得到英语听说的训练。
2. 放松心情,增强自信,让学生有话敢说。英语教师应该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有效利用学生的情绪,采用必要的方法消除学生的心理不适,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发挥,动机、信心得到强化,最终改善英语“人机对话”模式下的教学效果。首先,作为教师我们不要吝啬对学生的适度赞美、表扬和鼓励,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围绕每课主题无拘无束地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其次,我们要充分宣传发动,正确认识“人机对话”,消除恐惧心理。要向学生讲清“人机对话”考试和以往的听力口语考试相比,只不过是考试形式的变化而已,考试题型仍然是大家熟悉的,考试要求和内容也没有变化,依然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测试。从而树立起学生的信心,在与计算机对话中勇敢开口,大声说话。
3. 科学选材,模拟测试,让学生有话直说。“人机对话”中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计算机评估系统将主要从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准确性、流利性和韵律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要求和判断比原来的考试更全面、规范和严格。我们要尽可能多的组织模拟测试,给学生创设考场气氛,使学生逐步适应口试环境,并积累口试经验,才能使学生在真正的测试中游刃有余。首先,应注重学生朗读背诵的常规管理和综合听说能力的培养。比如每天布置相关的口头作业,如课文背诵、对话创编、话题简述、课前演讲等。要充分利用早读时间组织朗读训练,把好语音关,重视朗读技巧的培养。其次,合理选用训练素材,科学指导练习。教师辅导的主要任务是:精选训练素材、传授应试技巧方法、组织学生训练。应特别注意创设较多机会让学生上机演练,并把考试各个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一作出解释,从而消除学生对“人机对话”的陌生感,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熟悉“人机对话”的要求,取得较好成绩。“人机对话”模式已成为英语听力口试考试的必然趋势,我们决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带着焦虑、带着恐惧、带着不安走进考场,用我们的师者之心去抚慰学生的心灵,用我们的智慧去调适出学生健康坚强的心理,让他们“听”出兴趣,“说”出自信,“活”出精彩!
一、把准农村初中学生心理不适之“脉”
从现象学的角度看,一个人某种行为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当事人的某些需求。只要他采取的行为和他真正想要的东西不一致,就会出现所谓的“心理不适”。尽管每年中考各校对考生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全省还统一组织了适应性训练,让所有的考生熟悉考试流程、内容和要求。但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人机对话”模式还是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冲击,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造成农村初中学生心理不适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 外部原因(1)缺乏必要的英语听说环境。目前,各地农村公办初中班级规模一般都不大、学生人数也不多、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缺少必要的视听说教学设备,基本上都没有标准的语音室。有限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根本无法满足“人机对话”自动化考试的模拟需求。其次我們不少农村地区的英语老师,有不少是其他专业改教英语的,极少有机会与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口语不够地道流畅,语音语调不标准,课堂上无法完全用英语组织教学,无法给学生营造纯正的英语听说课堂环境。(2)缺乏对基础阶段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视。一方面,由于长期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部分教师主观上不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应试的卷面成绩,语法知识点的讲解理解上,认为听力口语是九年级的事,忽略了教育基础阶段的听说训练。另一方面,平时的英语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听说互动较少,学生感受不到课堂教学中听说交流的快乐,体验不到口语表达成功的喜悦,只是到了九年级中考阶段为了应付听力口语考试,致使有些学生进行口语交流时摆脱不掉母语思维的影响,形成了会做题不能交流的中国式英语“怪相”。
2. 内部原因造成心理不适的主观原因有很多,如学生知识基础薄弱、智力水平低下、学习兴趣缺乏或先天性语言缺陷等。笔者认为,究其根源主要还是平时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理情绪的影响。诸如:胆怯情绪,常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上的障碍,一张口就紧张,一紧张就语无伦次;自卑情绪,农村初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发音不标准,谈起英语开不了口;害羞情绪,有些学生性格内向,羞于在人前表现,一旦发言,思维与表达脱节;应付情绪,农村初中有不少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太明确,学习态度不太端正,放弃了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模拟“人机对话”的听说交流机会。
二、配齐治疗农村初中学生心理调适的“良方”
心理不适的消极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要求一个悲观的、自卑的学生在中考听力口语“人机对话”考试中全身心投入、取得较好的成绩是很不现实的。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初中英语教师要想方设法,配齐治疗学生心理调适的“良方”,疏导学生不良心理情绪。激发学生利用英语与人进行交际的欲望与信心,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和坚强意志,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1. 创设语境,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根据美国语言家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外语教学成功的秘诀是“习得+学得”。由于缺乏英语环境,农村的孩子应以学得为主,习得为辅。因此,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英语语境氛围。首先,农村英语教师要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潜心研究先进理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建立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在提高自身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上下苦工。坚持用简洁易懂、清晰流利的英语口语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尽可能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增强学生的实战体验。再次,英语教师还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可组织兴趣小组、建立英语角,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手抄报、演讲比赛、讲故事、做游戏等,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处在英语语境氛围中,使学生耳濡目染,在轻松愉悦中得到英语听说的训练。
2. 放松心情,增强自信,让学生有话敢说。英语教师应该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有效利用学生的情绪,采用必要的方法消除学生的心理不适,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发挥,动机、信心得到强化,最终改善英语“人机对话”模式下的教学效果。首先,作为教师我们不要吝啬对学生的适度赞美、表扬和鼓励,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围绕每课主题无拘无束地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其次,我们要充分宣传发动,正确认识“人机对话”,消除恐惧心理。要向学生讲清“人机对话”考试和以往的听力口语考试相比,只不过是考试形式的变化而已,考试题型仍然是大家熟悉的,考试要求和内容也没有变化,依然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测试。从而树立起学生的信心,在与计算机对话中勇敢开口,大声说话。
3. 科学选材,模拟测试,让学生有话直说。“人机对话”中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计算机评估系统将主要从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准确性、流利性和韵律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要求和判断比原来的考试更全面、规范和严格。我们要尽可能多的组织模拟测试,给学生创设考场气氛,使学生逐步适应口试环境,并积累口试经验,才能使学生在真正的测试中游刃有余。首先,应注重学生朗读背诵的常规管理和综合听说能力的培养。比如每天布置相关的口头作业,如课文背诵、对话创编、话题简述、课前演讲等。要充分利用早读时间组织朗读训练,把好语音关,重视朗读技巧的培养。其次,合理选用训练素材,科学指导练习。教师辅导的主要任务是:精选训练素材、传授应试技巧方法、组织学生训练。应特别注意创设较多机会让学生上机演练,并把考试各个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一作出解释,从而消除学生对“人机对话”的陌生感,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熟悉“人机对话”的要求,取得较好成绩。“人机对话”模式已成为英语听力口试考试的必然趋势,我们决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带着焦虑、带着恐惧、带着不安走进考场,用我们的师者之心去抚慰学生的心灵,用我们的智慧去调适出学生健康坚强的心理,让他们“听”出兴趣,“说”出自信,“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