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gou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创造好物理教学情景,是新课程的探讨内容之一,这不仅使学生的成绩大大提高了,而且增加了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的兴趣,有利于建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便于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提高和记忆的加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自信和热情。怎样在物理课中融入情景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激情呢?我们根据教学中积累的多年经验和教学资源,深入地分析在物理课程中加入情景教学设立问题的过程。
  一、情景教学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的背景
  世界上本没有路,但是走的人多了,就成为了路。我们在本课程的研究之初,经过了很多次的失败,但是我们并不气馁。我们在很多的课程尝试中,不仅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而且为情景教学作出了一份贡献,也为我校老师在今后的学习和教育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所以新课程中每一个成功都不是容易得来的,而是通过老师们的努力得来的。物理教学中的情景教学中追寻的是让学生们能够直观、真实地去感受到老师对于教学的全面性和选择性,使学生们的成绩得到大大的提高。我们提倡学生不断地向老师提问,活跃课堂气氛,提倡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打破填鸭式教的教学。
  二、情景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遵循的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在这里是指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懂得老师的意图,而老师表达的意思也非常的明确,使整个课堂的节奏感成正比。
  (二)科学性原则。
  这要求老师所提的问题一定要紧扣这一节课程的题干,问题情境要充分概括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知识点,从而构成完整的情景教学框架。提出的问题必须科学、清晰,不能题干不清楚,让学生们产生问题,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
  (三)层次性原则。
  问题的设立要有合理的层次和循序渐进的步骤,便于把一个复杂的难题分层剖析,使学生们学习的时候便于理解,将各个问题结合到一起到一起,从而得到最后的知识。由于一个学校的班级重多,因此各个班级学生的水平也不同,而一个老师也会带很多个班,这时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对于每一个班级而建立不同的教学方案,以便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成绩。
  (四)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考虑到学生想法,使学生从各个方面都能掌握主动权,在学生观察、分析、学习时,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不能直接给予学生答案。
  三、情景教学在教学中的充分运用
  (一)注重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分析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其本质特征建立引发学生好奇心的方式,为学生在新课程中思想可以逐步接受而开设良好的外部条件,能够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主动追求真理的动力。所以老师在设计导入方式时,要遵循教学方法多变、课堂内容新颖的特点。
  (二)创设学生引入问题,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
  一个良好的课程开始不仅对于剩下的课余时间有着较大的影响,而且能一直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不断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设立“提问”环节,将本节课的重点引入其中是推荐的方法之一。例如,电磁技术是什么?它与现在的社会发展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哪些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能使用到它,我们的教室里有它的存在吗?在问题抛出后,学生们的好奇心就被打开了,课堂的气氛也就被带起来了,学生们将通过好奇心把求知欲望带到学习中,将枯燥的物理课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引导”“提问”这都是情景教学带给我们的教学方式内容。这不仅有助于老师帮助学生理解那些物理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们增长知识、开阔思路,可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创设“联系实际”的方式情景。
  物理中有很多的知识都是与学生们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学会了这样的知识,不仅便于学生们在生活中的使用,而且是学习延展性的展示。在《原子结构、原子》这一章中,我们可以提出原子核的概念,某些物质发出的光为什么只有照相机底片才能看到,哪里应用到了这个知识。老师将实物放到课堂上,让感兴趣的同学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得同学陷入思考,最后再公布答案,从而使同学们都得到所要的答案。
  (四)建立“动手式”情景,将知识的深刻性利用好。
  由于高中物理中有很多是相近或是关系密切的概念,“动手式”的学习环境是为便于学生加强对周围实物的学习和理解而设立的,便于同学们对于知识的深刻领悟。例如:当讲解“自然现象”时,我们应通过现场的实验,让同学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所说的内容,然后使同学们亲自动手做实验。学习不能只在书本中默默地去学、去理解,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获得深刻的知识。只有为学生们充分创造这样的环境,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五)创造“宽松式”的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为教育目的,不断地在课堂上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构建宽松式、开放式的情景,使学生们将生活中、学习中、社会中很多的现象联系到物理知识中,使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提高。例如,在讲了“万有引力”的概念后,我给学生们讲了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引发的最后意义是什么,学生们便将转化测量的知识很自然地学会了,从而为继续学习类似的知识作了良好的铺垫。学生便根据所学到的知识对其相关的现象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六)创造“灵活性”情景,与现在的课程改革接轨。
  近几年对于课改的要求逐步变为灵活性、多样性的要求,对于老师的教育水平要求也大大提高了。新课程的知识不再知识传统的死记硬背,而是要求学生们可以灵活地应用知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将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题上,还要将事实、热点作出相应的归纳将给同学们听,使同学们充分将知识的灵活利用起来,不只是为学而学,而是为了自己学。
  
  参考文献:
  [1]徐桂芬.物理教学中的情景创设[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3).
  [2]叶东福.刍议探究式学习中“问题情景”的创设[J].物理教学探讨,2005,(7).
  [3]林香.浅谈数学常态课中教学情景的创设[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6,(6).
其他文献
综述了聚丙烯及增强填料的表面处理方式的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摘 要: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若能巧妙安排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把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学习物理,定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并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及实践能力等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物理教学 生活化 教师    科学的教学活动,提倡“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即在生活中学习,学习的结果,也服务于生活。美国学者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
地理学科在初中的受重视程度远不及大三科,被认为是“副科”。大部分学生知识生疏,对地理感觉“无趣、畏惧”,另外许多学生对于一些地理方面的常识问题也了解不多,造成学习地理的难度加大,种种原因导致同学失去学习地理的注意力和兴趣。新课程理念倡导建构的学习,尤其突出强调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法中要注意增加学生活动,体现新课改“
摘 要: 学生的英语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告诉我们,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思维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优化语言学习认知思维,促进他们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内化生成。在课程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更是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的理念。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基础上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