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传统认知主义德育教学的桎梏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kxxmv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德育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知识是第一位的,情感、态度、智力、能力等其他方面的价值是附属的,这种教学是缺失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的教学。新课改后,实行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整合的教学观。教育部已经启动新一轮的德育课课程改革,要求中职德育课教学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而加速了过去以传授和“占有”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德育学科教学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德育教学转变。在生活德育越来越受重视的大背景下,德育工作者如何摆脱传统认知主义德育教学的“惯性”束缚,成功实现从德育学科教学向生活德育教学的转型,进而摒弃仅仅追求停留在生活表面上的热闹、浮华的“假生活德育”,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本文通过对一则案例片断的描述、分析与评价,进而倡导在三维教学观的视角下,通过有效的德育教学交往实现生活德育的实效性。
  案例片断:《经济·政治·生活》第五单元之“多彩的消费”(高二)
  教师播放Flash视频《我赚钱了》导入新课。
  师:视频中这个人的消费合理吗?大家讨论后找代表发言。
  (学生对Flash中夸张的人物形象和滑稽的配音很感兴趣,开始讨论。)
  生1:不合理。
  生2:不合理,是浪费。
  生3:我认为消费没有合理、不合理之分,要看消费者自己的感觉。
  生4:(刷地从座位上站起)消费当然有合理和不合理了,Flash中那个人一天换一个电话号码,你认为合理吗?
  (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大家开始热烈地议论起来。)
  ……
  师:(用手势做出停下来的动作)看来同学的积极性很高啊,其实这种消费太奢侈了,属于过度消费。那么什么样的消费是合理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授的新课《多彩的消费》。
  活动一:
  师:我最近搬家了,想买些家具电器之类。可是去了几家商场超市转转,看到商品的品牌、款式、价位和性能多种多样,各有千秋。选来选去一整天也没有选定,到现在还在为此烦恼呢。比如说电视吧,该买怎样的?大家帮我出出主意。(出示电器柜图片,和学生简单地交流一下。)
  师: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市场的变化非常快,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多。人们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活动二:播放小品《钟点工》
  师:观看了小品,联系生活实际后,我们知道请钟点工、请保姆、听音乐会等都是新的消费热点。
  活动三:教师展示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问卷。
  ……
  反思:要思想的碰撞,不要表面的热闹,必须注重交往与互动实效性之教学观的达成。
  一堂课45分钟,在这短短的45分钟里,学生观看了一个Flash、一个小品,参与了讨论,回答了教师的问题,还参与了中学生消费调查,真是花样繁多,热热闹闹。但仔细回味就会发现问题:这些花样都是这节课所需要的吗?以课堂导入的Flash为例,教师在播放了Flash后,抛出一个没有任何挑战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当学生3的回答明显出现偏差时教师也没有及时对这些原信息进行捕捉、点拨、引导、纠正,只是用一句“大家的参与性很高”就草草结束了导入环节。包括后面的三个活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往都只停留在表面,其实师生的互动并不是课堂花样越多、氛围越热闹,师生的互动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互动环节的设计是朝着教学目标推进的,而不是为了教学形式上表面的热闹与轰动。在设计时教师要自问:我设计的这个步骤、运用的手段是必要的吗?如果是必要的,怎么设计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最多数学生的进步?其实这个导入设计可以通过上课前的准备来进行:上这节课之前,给学生这样一个题目:假如你一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你将怎样消费?(列出备选项并注明学生可自由添加选项。)然后收集整理,归纳学生的消费产品种类。在上课时以收集的资料为中心,通过学生课前选择的消费情况来互动分析消费的种类、结构以及哪些是热点消费等等,为整个教学服务,而且该材料来源于自己所在的班级,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起学生持久的关注。
  向着教学目标的交往设计是有效交往的必要条件,只有教师在上课时做到心中有底(教学目标),才能避免“课堂教学嬉戏化”现象: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活跃,而实际上学生学习内容杂乱,学习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之中。从而使生活德育中师生交往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使师生双方都有思维火花的碰撞和交流,形成丰富的课堂生成,学生的思维也能得到深度发掘。
  新课标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学过程是开放和生成的统一,反对封闭与过强的预设。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封闭导致僵化,只有开放,才有可能使教学充满活力。所以新课程标准提出“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大自然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这都是在倡导我们要打破过强的课堂预设,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与时间。在本案例中,教师如果有开放性教学的思想,就应该针对学生3和学生4之间展开的争论,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从争论开始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发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平等首席”作用,激励、鼓舞学生去探索、发现,而非粗暴地打断学生的发言。
  在开放式教学中,开放的课堂给了学生宽广的发现舞台,但也时不时地冒出些“意外”。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对这些意外视而不见,而是应及时捕捉,把它作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有时候,恰恰是一个“意外”才会引发后面的系列研究,学生才能有丰富的体验与收获。
  生活德育势在必行,“每一堂德育课都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德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在倡导生活德育的背景下,用三维目标指导构建师生交往是提高德育教学有效性的一条捷径。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机电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在信息量呈几何级数递增的新世纪,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建构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它又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切实的依据和途径,建构主义是深化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以学生发展为本,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  1.激发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把审美教育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通过创设情境,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真、善、美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得到发展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一、反复吟诵,品味古诗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则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
摘 要: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克隆,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而“三味”课堂的构建,让学生品味到课堂教学这个大餐,使学生愿吃、爱吃,百吃不厌。  关键词:课堂;构建;改革  一切先进的教改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最终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回归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已逐渐成为课程改革的聚焦点而被人们所重视。叶澜教授新基础理论中的核心部分和精华部分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材简介:《槐乡五月》是国标本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21课,它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生发开去。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
摘要:电脑的普及给装机提出了新的要求,快速、批量安装系统成了机房管理员的快事,网络克隆应运而生,给装机带来极大的方便,然而,逐台设置计算机名和IP地址也是机房管理员非常头痛的事情,着重解决的就是计算机名和IP地址的自动设置。以及还原精灵的自动安装问题,所写的程序是系统克隆的一个重要的补充。  关键词:网络信息表;网络克隆;MAC地址;IP地址  随着电脑的普及,各中小学都有配几十或几百台电脑的机房
前不久,在央视《等着我》节目现场,两位年逾七旬的老人紧紧相拥,老泪纵横。其中一位来自新疆的艾外都·阿不都老人,用带有浓重新疆口音的普通话,奋力说道:“姐姐,我想你了,我找你了,找了你53年……”被艾外都称为姐姐的老人名叫王香莲,她说:“当年我仅做了一件小事,你却惦记了半个多世纪。”在两位老人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绝处逢生,求医无果遇“药神”  1964年,对于新疆小伙子艾外都·阿不都来说,
摘 要:通过分析目前考生听力测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英语教学的实施策略,对初中生英语教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英语教学;听力测试;解题技巧  听力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是我们日常英语学习和中考复习不容忽视的一项主要内容。根据每年的《中考说明》,听力在我们中考中所占分值仍然很大。但由于缺少一定的语境氛围,听力已成为学生英语考试的“瓶颈”,尤其对于我
二0八所某新型步枪研发团队,组建于2014年,以研制世界先进水平的步枪系统为目标,研究方向涵盖系统总体、枪械、枪弹、光电瞄具等9大领域,代表着我国步枪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  自某新型步枪系统立项以来,团队组织开展了多项技术攻关,构建了“五高一长”的研制体系,先后完成了原理样机、方案样机、初样机3个阶段共10轮样机的研制,试制样枪270余支,累計消耗弹药220余万发。  团队始终将解决部队现役装备存
有一天,学生吃课间餐时,我发现他们围在一起谈论着什么,于是我就悄悄听着。哦!原来,他们在谈论鸡蛋呢!有的说鸡蛋好吃,又香又嫩,有的却说鸡蛋会啮人,就是不喜欢吃。孩子们不同的表现,不禁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不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吗?于是我们便以“小鸡蛋,大学问”为主题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随着活动的展开,学生即时写下的观察日记,表达了他们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人生的认识,心口一致,情理相融,真正做到
历史课程属于人文社会学科,必然要体现出一定的思想、社会、道德、价值等意识和观念。著名史学家白寿彝曾经说过,历史教育有三项任务:一是讲做人的道理;二是讲历代兴衰治乱之故;三是讲历史的前途。在目前的历史教学中,我们重视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历史知识的宽度和深度等,而往往忽视了利用历史学科的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情感等方面的教育。  历史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问题,从总体上说,目前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