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我打扮”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d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直相信学生的眼光,所以每次带班,当我意欲引导学生的着装打扮、仪容仪表时,便会专门开一个班会,主题为“我的老师我打扮”——十年前如此,十年后依然。学生对于老师的衣着、妆容总是非常感兴趣,何况有如此名正言顺的“八卦”机会?
  又是班会上,当我问:“你们觉得我穿哪身衣服最好看?”
  有学生回答:“暗红色连衣裙加白色针织小外搭,显得温柔端庄又美丽。”
  有调皮的学生喊:“有几次老师将白色衬衣束在黑色直筒裤子里……大长腿啊!气场两米八,又靓又飒又干练,满满的御姐范儿!”
  便有甜妹子小声反驳:“我还是喜欢老师穿连衣裙和旗袍,温婉、有亲和力。”
  教室里再次一片沸腾,众说纷纭,最后班长说:“两种打扮都好看,要看在什么场合穿了。”
  这次大家都笑着点头:“是的,穿衣打扮要符合出席的场合。平时讲课、和我们谈心就穿旗袍和连衣裙;整顿班风的时候,就御姐范儿……”
  我听了好笑,接着问:“如果我去春游,应该穿什么衣服?”
  学生回答:“牛仔裤或运动装,穿旅游鞋,方便活动。如果穿裙子上山,会被虫子叮咬,还可能被一些叶子划伤。”
  我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谢谢同学们给我这么好的建议。让我知道了,穿运动装就是为了便于运动,便于保持好身材。那么,同学们在学校体育运动多不多?”
  学生纷纷道:“早操、课间操、体育课、课外活动……太多了!怪不得很多学校的校服就是运动装。”
  有学生快言快语说:“老师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来学校时穿运动服。”大家笑起來,好像我的秘密被他们发现了一样,很有成就感。
  班长说:“老师这样也是为了让我们方便锻炼。合唱比赛时,还要求大家穿裙子呢!”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
  发现学生并没有反感我的“小心机”,我问:“你们觉得咱班最漂亮的女生是哪几位?”
  同学们嘻嘻哈哈回答:“樱花、周星、莹莹……”
  “她们平时化妆吗?”“从不化妆。”
  我说:“那么,我平时化妆吗?”
  学生:“老师好像化一点妆。”
  我明知故问:“为什么?”学生迟疑了。
  我说:“因为老师不化点妆,就显得没精神。所以,我这个年龄化妆,是对你们的尊重;而你们这个年龄化妆,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接着,我播放了电视连续剧《家有儿女》的一个场景:小雪的亲妈给小雪买了化妆品和一些比较漂亮性感的衣服。小雪化妆后穿上这些衣服出门,遇到一个喝醉酒的男青年,误以为小雪是自己的女朋友,把小雪吓坏了……
  同学们得出结论:经常化妆、穿性感成熟的衣服,会让自己年龄看起来大不少,让人看不清自己原本的模样。
  可以说,我每次开这样的班会,效果都很好。需要注意的是,开班会之前,要提前找几个人品端正、面貌清秀、衣着端庄的同学,告诉他们班里要开关于仪容仪表的班会,他们必须发言。至于说什么,让他们自己去准备。这不是造假,而是引导舆论。
  青春期学生个性张扬,为了满足他们张扬个性的需求,可以专门找一个时间,组织一台时装表演的晚会,让他们穿上自己设计的各种小礼服,化上浓妆,女生还可以穿上高跟鞋,尽情展示,美美地在舞台上“走秀”。我会邀请学校对着装有研究的老师做评委点评,让学生知道穿衣搭配的艺术。我还开过《吟宋词、唱元曲、赏服饰》的主题讲座,和学生一起欣赏古往今来不同的服装,探讨各个朝代服饰的特点,思考有的衣服为什么被淘汰……
  学生的很多行为,都是为了寻求价值感和安全感。学生涂脂抹粉、奇装异服应该有几个目的。1.寻求关注。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得不到价值感,就试图依靠浓妆艳抹获得。2.寻求自主性。他们以反抗家长和教师的权威,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自己可以做主。3.叛逆。有的学生会故意让老师生气:你不高兴,我就有了成就感。
  针对这些情况,我的做法就是给学生足够的关注和自主权,让他们认识到,没有人强迫他们。学生不仅仅可以自己做主穿衣搭配,还可以给老师很好的建议,同时有机会和平台展示自己的美。
  总体来说,学生毕竟处于长知识、打基础的阶段,倘若将心思用在衣着打扮上,一来浪费时间,二来不利于锻炼,影响身体发育。最主要的是,过度打扮会扰乱学生的宁静之心,干扰学生的专注力,甚至导致其人生出偏。然而,老师未必需要简单粗暴地干涉学生,而是需要温和而坚定地引导他们,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们认识美、欣赏美、追求美,尽显青春之美。
其他文献
在抗击疫情、抢险救灾的这段时间里,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被一张张坚毅的面孔、一双双磨破的手足、一封封决心坚定的请战书、一批批勇敢的志愿者感动着。他们勇往直前、逆流而上、不论生死、不计报酬,这是一种精神的生动实践与彰显,更是一堂鲜活生动的思政大课。  这一堂课使我们认识到了党的领导始终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核心,这一堂课使我们认识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这一堂课使我们认识到了中国人民
期刊
传统的被动消噪方法只对降低中高频噪声有效,对低频噪声的降噪效果低微,主动噪声控制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滤波-X最小均方(Filtered-XLeastMeanSquare,简称FXLMS)算法和滤波残差最小均方(Filtered-Error Least Mean Square, FELMS)算法是主动噪声控制算法中使用广泛的两种算法,具有控制效果好、成本低、运算量小的优点。但它们在降噪过程中并未充分考虑人耳的主观响应。掩蔽效应作为人耳一种重要的主观响应,FXLMS算法可与掩蔽效应结合起来,在改善降噪效
在安全监控、人员搜救、辅助驾驶等方面,红外人体目标检测与跟踪具有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能够全天候工作的特点,但由于红外成像信息单一、低信噪比以及人体的非刚体特点限制了红外人体目标检测与跟踪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针对静止背景中多种情境下红外人体目标检测率低、跟踪不准确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提高目标的检测率和跟踪的鲁棒性。
  通过对现有红外人体目标检测算法进行分析,得出三帧差分法具有计算量小、实时性好、适用目标运动较快的特点;背景差分法具有应用范围广、准确度高、适用目标运动较慢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将上述两种算法
本次全省高校党委宣传部长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宣传部长主题论坛”。该环节共设有4个分论坛,每个分论坛一个主题,分别围绕“责——意识形态责任制如何贯彻落实”“策——主动宣传如何‘声入人心’”“稳——突发事件如何化解危机”“融——网络育人如何扎实推进”,各由4位高校宣传部长结合自身工作及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享。每个分论坛还邀请两名专家对宣传部长的发言进行点评。《河南教育》(高等
期刊
采摘机器人对实现农业自动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的智慧农业生产模式促进了相关技术的研究。近年来,采摘机器人的开发主要包括自主移动技术、机械手设计和采摘对象的检测识别。在整个生产和收获过程中,自主移动是采摘机器人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结合机器视觉的同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成为研究热点。为了提高采摘机器人定位和建图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本文研究采摘机器人的位姿估计和位姿优化算法,设计基于深度相机的视觉SLAM系统。主要内容如下:
由太阳活动导致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的现象被称作地磁暴(简称磁暴)。磁暴期间,电离层可产生多种不规则结构,给卫星通信、航空运营和全球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导航定位系统等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研究磁暴期间电离层的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磁暴期间电离层的变化十分复杂,中低纬电离层的电子密度(简称Ne)或垂直总电子含量(VerticalTotalElectronContent,简称VTEC)会出现大范围减小或增大现象,上述现象分别被称为负暴现象和正暴现象。
穿戴打扮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影响自己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从小学开始,大部分学校对学生的穿戴打扮都有一定要求,要合礼仪、有朝气,能体现学生身份和年龄特点。进入中学,有的学校还会从发型、佩戴饰品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规定。  “00”后学生成长的环境相对丰富和自由,社会审美多元化。不光青春期的学生爱打扮,连年轻的教師们着装打扮也精致得多,与以往的教师有很大不同。我们不能拿着老标准去“框住”师生,但也不
期刊
2021年4月7日,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出台,经过修订后的第三条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举办民办教育,保障民办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鼓励、引导民办学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随后,党中央、国务院又相继出台了若干个关于民办教育规范和发展的文件,这些文件确立了民办教育在教育格局中的地位,并指出了未來几年的发展方向;回答了人民的关切,对教育资本化引起的
期刊
近年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教体局围绕劳动教育目标,深度挖掘本土资源,研发了独具特色的“行知创”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四个路径增强劳动教育效果。  一、确立“行知创”课程目标  经过反复研判,结合区域特点,管城区确立指向五育融合的“行知创”劳动教育课程的育人目标:润德、增技、怡美、创新。具体来讲,指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乐于为他人、家庭、社会服务,实现劳动润德;学会自我管理,把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学习、生活中,
期刊
河南省教育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或依托相关专业机构,对本区域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测评,每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指导学校科学运用测评结果,及早实施精准干预,推动建立“一生一策”心理成长档案。  通知明确,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课列入必修课内容,确保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中学不少于14课时,同时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