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政团”考官记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19890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有的农户至今没用上自来水?村里原计划在11月底将自来水管铺设到户的承诺能否兑现?”
  “9月份以来,我们经过实地踏勘线路,通过招标采购工程材料,已经完成了积水池、过滤池、供水池的修建,安装了供水主管道。目前,全村有430户已经吃上自来水,余下的70多户我们力争在承诺期限内完成。”
  2005年11月5日,在开县谭家乡撕栗村村民“议政团”议政会上,“议政团”成员彭德春在该村村干部民主考评表“优秀”一栏内满意地画了一个勾:“干得好的就奖,群众不满意的就罚,这个办法硬是好!”
  2001年以来,为了改变村干部干好干差一个样的状况,谭家乡党委决定建立一套切合实际、操作性强、奖惩分明的村干部考核机制,并在各村组建了专门考核干部的“议政团”。“议政团”由村民会议选举或推荐的村组干部代表、党员代表和公道正派的群众代表组成,其中普通群众不得少于50%。
  “议政团”按季度对村在职干部进行考评,考评时,在听取干部季度工作述职后,与会人员结合村干部的履职情况进行现场填票测评,当场评出等次,并依据等次量化计分,年终时,根据考评结果,对干部进行奖惩。凡民主测评满意率低于80%的村干部,将扣发10%-30%的误工补助费,并限期改正。
  撕栗村支部书记江术合说:“以前村干部干好干差一个样,现在可不行了,我们只有铆足干劲,时刻为群众利益着想,群众高兴了,考核时才能给我们打高分。”
  位于谭家乡明水村山顶四个组的128户群众,严重缺水,天旱时要到山下几公里外的河沟背水,群众呼吁了多年,但因资金筹集困难,一直未得到解决。成立“议政团”后,村支书黄昌亮将这道难题作为头等大事,不但带头四处奔波,而且主动垫支5000元,为贫困户购买自来水管。在他的努力下,不到一个月,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困扰了多年的饮水难题得到有效化解。
  “以前是我们到处找村干部办事,现在是干部主动上门为我们服务。”撕栗村村民余贵平的话,很有代表性。仅最近3个月,各村“议政团”就对全乡32名村干部进行了民主测评,群众对村干部满意率均在85%以上。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最近3个月,全乡累计解决各类纠纷48件,帮助群众办好事实事23件,3名老上访户主动息访……
其他文献
洛阳市最近出臺了一份文件:只要“双放弃”,即放弃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农民就可以直接变身为城里人,不仅可以拿到最高一万元的政府补贴,在医疗保险、子女入学等方面,还享有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这一政策在当地引起不少人的担忧。  近些年来,不管是否具备条件,很多地方都在采取各种办法,鼓励农民“双放弃”。从表面上看,“双放弃”对农民而言似乎是利好,可仔细一想,这种不顾客观条件鼓励农民进城的方式,其实是违
“绿色证书”显威力     2004年,潼南县小渡镇皂角村村支书黄朝中带领村民一口气栽了1000亩桑树。就在大家充满憧憬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一些桑苗长势慢,还有一些枯萎、死掉了。   “黄支书,这是啷个搞的?”   “黄支书,要是粮食没了,桑树也没了,我们是赔不起的哟?”……   黄朝忠急了,他匆匆赶到县上请来技术人员,问题很快解决,但夜里他却失眠了:“没有技术可不行啰!”   真是“想睡觉就有人
每到选举学生干部时,大学校园里的“政治气氛”骤然浓厚起来。有的学生摩拳擦掌、挖空心思参与竞争,有的甚至明争暗斗,都想谋得一官半职,使校园充斥着浓烈的“官味”。  大学生干部竞选趋向“官场化”,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学生“官场”怪象种种    ——重庆某高校一位分管学生工作的老师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06年新学期开始,学生会进行换届改选,在酝酿候选人时,他曾在一天内接到5起学生宴请电
抢投资、抢设备、抢人才,国家4万亿元投资蛋糕刚一出笼,眼疾手快的大江集团就抓住机会,上演了一幕幕化“危”为“机”的精彩大戏——    去年底,得知国家将投入4万亿元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消息,重庆大江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川的第一反应就是算账:“粗略估算,4万亿元当中,至少会有5%—8%用来购买工程机械设备。“4万亿元5%就是2000亿元啊,按照规划,这笔投资将在2010年底前到位,换
离毕业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武汉大学物流专业的李思琪已感觉身心疲惫。在武汉参加了近10场招聘会后,她决定放弃在武汉就业的想法,请假回到重庆,参加重庆市春季人才交流会。  然而,家乡重庆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在人才市场内转了一天,投了20多份简历,却没有一家单位要求面试。望着市场内攒动的人头,她两眼茫然。  困惑的并非李思琪一个人。有一副对联很形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生生不息;上一届、这一届、下
大学毕业好几年了,眼看身边几个秘书先后升为主任、局长,只有我还死守县政府“一秘”的阵地。  老婆说我不是一秘,是便秘,不懂得疏通。我很委屈,这几年,逢年过节,跑几个领导家里比伺候亲爹还孝顺,怎么叫不懂得疏通呢?时不利兮奈若何!  老婆却有老婆的见地:你个个都孝顺,等于个个都得罪,均衡施肥就会颗粒无收。人拍马屁的能力是有限的,而领导需求是无限的,以有限拍无限,输定了,必须集中火力,把有限的能力拍到一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人民意气风发地迈上了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的新征程,拉开了‘十一五’发展的壮丽序幕。”这是新任市委书记汪洋与市长王鸿举给全市人民的新年祝辞。  2005年12月24日就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的汪洋,第一次在公众中亮相是在基层、在库区。  汪洋说:“我把到重庆工作后调查研究的第一站安排到库区和贫困山区,就是想表明一种导向: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库区及贫困地区的发展!”…
江北:“两新”党组织发挥作用    争先创优。重庆波恩特软件开发公司党支部集中力量攻克技术难关,研发出在国内居领先地位的《波恩特数字营销沙盘系统》,盈利近千万元。  树形象。西普大厦党委树立党员良好形象,提升大厦社会形象,大厦被中国房地产联合会评为“中国100强写字楼”。  维权。大石坝大顺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党总支与企业主沟通协调,及时兑付两名被辞退员工经济补偿金4万多元。  (江北区委组织部)  
面对诱惑,理想和抱负会被金钱淹没,规则和标准会被利润掩盖,但我执著地认为:要成就大事,就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目标。     目光坚定的重庆杜克高压密封件有限公司董事长杜长春坐在老板椅上,手里不停地把玩着一个看似普通的黑色橡胶圈。这个不起眼的黑色橡胶圈,耗费了这位双料博士20多年的心血,让他和他的企业,走上一条充满传奇的探索道路。    结缘     说起杜长春的密封件情结,要追溯到1981年。那时
“要让所有和我一样的老人都得到关心和帮助!”这是黄素华老人在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黄素华住在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冶金村,是一位孤寡老人,90多岁的她靠微薄的低保金维持生活从1998年生病以来,老人就卧床不起,社区居委会了解情况后,派专人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直至去年1月初病逝黄素华老人去世后留下拆迁过渡费13000余元,因感激居委会7年来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临终前将她的遗产留给了社区居委会  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