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记: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批改作业上,教师们普遍认为批改作业最主要的就是纠出学生的语法错误,因此往往出现有错必纠,绝不放过任何一个错误的现象。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纠出错误后很少有老师进行仔细归类和分析,找出原因,寻求对策,更不用说进行反思调整教学了。学生也仅限于纠正错误,很少养成收集错误分类整理错误的习惯,因此经常出现一错再错,错误不断的现象。
一、导 语
第一次听L老师的翻译课堂让我们印象颇深,基本不用课件的他在讲解学生翻译作业时用了好几页的word文档来向学生展示,原本以为只是将正确答案放在上面,当word文档被打开时,我看到的却满是标红跟加粗的字体,一个巨大的问号出现在我脑海中:为什么老师在文档中注释这么多红色的标记呢?原来L老师早已把学生普遍出现错误的地方标记在具体的题目中来展示,这样首先给学生就有一个视觉的警醒作用,其次才是对要点的解析,针对一句话有不同的表达方法,L老师也总结在其中,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句型来表达。在分析句型,重点词用法之后,L老师还会告诉学生最为地道的表达方式,例如:在讲解“这座城市在初夏季节常下雨”这句话时,除了学生们所用的There is/The city/It is这些句式来表达之外,L老师还提出一个动词:see,表示见证,经历,相当于witness,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就是:The city sees a lot of rain in earlysummer。整个翻译的八道练习题,用时25分钟,讲完之后让学生朗读几遍,强化记忆。
二、一切从模仿开始
实习阶段的第三堂课,我们要讲解学生的翻译作业,针对这一节课的目的——如何有效地进行纠错?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我们决定先从模仿L老师的方法开始:首先将两个班的翻译作业收集上来,在批改过程中,针对学生所做的翻译作业中句子出现的各种类型的错误进行总结、归纳,同时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句子结构的多种表达方式,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写作中能够机动灵活地表达句意,套用句型。批改作业是一个很繁杂的过程,但这次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在批改过程中有了明确的目标,例如学生的error出现多数是有规律可循的,即寻找个性中的共性,我们利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将作业批改出来,进入了归纳阶段。
三、对课堂实质的整体把握
在课件的准备过程中,我们采取了L老师的模式将翻译的句子打在文档中展示,在此基础上,我们做了一些改动:在开始的部分将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普遍出的错误的类型总结出来,即根据错误频率列出一张清单,将错误的类型描述出来,如下例:
1)When we are talking about things that happenedin the past.we use the past tense.
2)The uses of the passive voice
3)The regular 0r irregular forms of some verbs
4)The verbs with two objects(Vt.+01.+02.)
5)The negative form of“to do”
6)The usages of“congratulate”
7)Spelling mistakes
8)Subject
Verb Agreement(主谓一致)
9)The names of books,places and people
在错误类型的讲解过程中,每一项我们都以具体的例子来简要说明,如the names of books,places and people中,通过具体的例子,将书名,地名以及人名的写法规则进行简要的解释,例如第二题中有一本书名《沉没在海底的船》,很多学生写成“The boat bury at the bottom of the sea”,而正确答案为The Ship Buri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ea,就可根据学生出现的错误,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书名首字母要求大写,哪些词性要大写,英文书名不加书名号。这样的纠错就更有针对性,不是一开始就直入主题,先从大方向入手,给他们一个宏观的概念,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纠错的具体应用
每道题展示的过程中,我们将学生普遍犯的错误句子放在前面,然后是正确答案与句型的总结。通过word文档来展示,易错字体通过这种方式给他们更深刻的印象。如下例:
首先给出一个学生写出的病句,要求是具有代表性且不只有一个错误的一句话来让其他同伴进行纠错:Judge gives themoney award to the cyclist who won the game andcongratulations to him.
这样的句子一打出来,许多学生立刻意识到其中的错误,这时叫一名学生进行修改,其他學生来补充,此时纠错的目的就达到了。但如何让他们加深记忆并且会应用呢?在此之后,由老师归纳这一句所出现的错误类型,并给出正确的句子,这一环节有一个问题:如果只按照参考书上的唯一参考答案给出,并不能很好地达到内化的效果,这里我们将一些学生做出来的好句子做了总结和归纳,如颁奖和祝贺某人的几种正确说法,都用红体字标示出来,并注意不同的词性时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这就又一次提到很多学生将名词动用的错误。通过这一环节对错误的解释,学生充分地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在,同时也会让他们对自己翻译时的思路进行反思,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五、结 语
教师在对待学生的错误方面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对于学生的错误应给予及时反馈和纠正,因为写作语言表达必须符合语言规范,这样写作达意、交际的功能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写作中的错误必须及时纠正。
对于纠错策略,教师也要做一番研究。教师在纠正学生的写作错误时应有原则、有重点,并同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主张总体错误(global errors),即影响信息传递、妨碍交际的错误应该加以及时纠正,而局部错误(local errors)可以置之不理。Hendrickson甚至提出让人感觉不快的错误应该优先加以解决(Thornbury:116)。可是,就局部性差错而言,像“an advice”(一次建议)、“destroied”(毁坏的过去式)等这类属于系统性差错也应当予以纠正。否则学生就会把这类差错内在化,致使差错“僵化”(fossilization)。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当时的教学目标,学生所处的不同学习阶段和实际学习情况来选择纠错内容。比如,在高一的翻译作业和测验中,即使是局部性差错也应当全部予以纠正(包括拼写差错)。
一、导 语
第一次听L老师的翻译课堂让我们印象颇深,基本不用课件的他在讲解学生翻译作业时用了好几页的word文档来向学生展示,原本以为只是将正确答案放在上面,当word文档被打开时,我看到的却满是标红跟加粗的字体,一个巨大的问号出现在我脑海中:为什么老师在文档中注释这么多红色的标记呢?原来L老师早已把学生普遍出现错误的地方标记在具体的题目中来展示,这样首先给学生就有一个视觉的警醒作用,其次才是对要点的解析,针对一句话有不同的表达方法,L老师也总结在其中,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句型来表达。在分析句型,重点词用法之后,L老师还会告诉学生最为地道的表达方式,例如:在讲解“这座城市在初夏季节常下雨”这句话时,除了学生们所用的There is/The city/It is这些句式来表达之外,L老师还提出一个动词:see,表示见证,经历,相当于witness,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就是:The city sees a lot of rain in earlysummer。整个翻译的八道练习题,用时25分钟,讲完之后让学生朗读几遍,强化记忆。
二、一切从模仿开始
实习阶段的第三堂课,我们要讲解学生的翻译作业,针对这一节课的目的——如何有效地进行纠错?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我们决定先从模仿L老师的方法开始:首先将两个班的翻译作业收集上来,在批改过程中,针对学生所做的翻译作业中句子出现的各种类型的错误进行总结、归纳,同时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句子结构的多种表达方式,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写作中能够机动灵活地表达句意,套用句型。批改作业是一个很繁杂的过程,但这次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在批改过程中有了明确的目标,例如学生的error出现多数是有规律可循的,即寻找个性中的共性,我们利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将作业批改出来,进入了归纳阶段。
三、对课堂实质的整体把握
在课件的准备过程中,我们采取了L老师的模式将翻译的句子打在文档中展示,在此基础上,我们做了一些改动:在开始的部分将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普遍出的错误的类型总结出来,即根据错误频率列出一张清单,将错误的类型描述出来,如下例:
1)When we are talking about things that happenedin the past.we use the past tense.
2)The uses of the passive voice
3)The regular 0r irregular forms of some verbs
4)The verbs with two objects(Vt.+01.+02.)
5)The negative form of“to do”
6)The usages of“congratulate”
7)Spelling mistakes
8)Subject
Verb Agreement(主谓一致)
9)The names of books,places and people
在错误类型的讲解过程中,每一项我们都以具体的例子来简要说明,如the names of books,places and people中,通过具体的例子,将书名,地名以及人名的写法规则进行简要的解释,例如第二题中有一本书名《沉没在海底的船》,很多学生写成“The boat bury at the bottom of the sea”,而正确答案为The Ship Buri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ea,就可根据学生出现的错误,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书名首字母要求大写,哪些词性要大写,英文书名不加书名号。这样的纠错就更有针对性,不是一开始就直入主题,先从大方向入手,给他们一个宏观的概念,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纠错的具体应用
每道题展示的过程中,我们将学生普遍犯的错误句子放在前面,然后是正确答案与句型的总结。通过word文档来展示,易错字体通过这种方式给他们更深刻的印象。如下例:
首先给出一个学生写出的病句,要求是具有代表性且不只有一个错误的一句话来让其他同伴进行纠错:Judge gives themoney award to the cyclist who won the game andcongratulations to him.
这样的句子一打出来,许多学生立刻意识到其中的错误,这时叫一名学生进行修改,其他學生来补充,此时纠错的目的就达到了。但如何让他们加深记忆并且会应用呢?在此之后,由老师归纳这一句所出现的错误类型,并给出正确的句子,这一环节有一个问题:如果只按照参考书上的唯一参考答案给出,并不能很好地达到内化的效果,这里我们将一些学生做出来的好句子做了总结和归纳,如颁奖和祝贺某人的几种正确说法,都用红体字标示出来,并注意不同的词性时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这就又一次提到很多学生将名词动用的错误。通过这一环节对错误的解释,学生充分地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在,同时也会让他们对自己翻译时的思路进行反思,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五、结 语
教师在对待学生的错误方面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对于学生的错误应给予及时反馈和纠正,因为写作语言表达必须符合语言规范,这样写作达意、交际的功能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写作中的错误必须及时纠正。
对于纠错策略,教师也要做一番研究。教师在纠正学生的写作错误时应有原则、有重点,并同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主张总体错误(global errors),即影响信息传递、妨碍交际的错误应该加以及时纠正,而局部错误(local errors)可以置之不理。Hendrickson甚至提出让人感觉不快的错误应该优先加以解决(Thornbury:116)。可是,就局部性差错而言,像“an advice”(一次建议)、“destroied”(毁坏的过去式)等这类属于系统性差错也应当予以纠正。否则学生就会把这类差错内在化,致使差错“僵化”(fossilization)。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当时的教学目标,学生所处的不同学习阶段和实际学习情况来选择纠错内容。比如,在高一的翻译作业和测验中,即使是局部性差错也应当全部予以纠正(包括拼写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