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置合作问题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33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是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是主要的学习方法。精心设计探究问题,找准小组合作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设置问题的前提,是教师熟悉教材,只有熟悉教材,才能提炼教材精华,也只有熟悉教材,才能把握教材脉络、主旨和内涵,才能高屋建瓴地设置有价值、有梯度的合作问题。
  以鲁迅的《孔乙己》为例,上课前,教师必须搞清楚课文在本单元中的位置和作用,本课主要写了什么?作者的思路怎样?目的是什么?通过本课的教学,在基础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教师要让学生学到什么?本课的重点、难点在什么地方?要采用怎样合理有效的方法去突破它?以及怎样才能优化课堂结构、怎样进行学法指导等。教师只有对上述内容好好地琢磨、把教材读厚、读薄、读活、读透,梳理好各个节点,将教材烂熟于心,才能为合作问题的设置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设置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一、合作问题的设计要有激趣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育者,都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确定自己课堂吸引力的教师。”兴趣使学生产生持久的注意力,从而学有实效。
  课堂教学中设置有趣的合作问题,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抓住学生注意力,才能让学生高效参与学习活动,从而顺利实施课堂教学。
  在对《孔乙己》的教学中,孔乙己的形象分析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当完成孔乙己人物形象分析以后,可以设置“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根源是什么”的问题,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问题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很好的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因此,合作问题的设置,要把握文本的重点,能够体现明确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问题设置要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要有能体现出文本核心与灵魂,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白杨礼赞》是一篇传统的初中语文教材,也是一篇托物抒情的散文,教学重点是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设置问题应当以教学重点的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为重点,可以设置合作问题:文章礼赞白杨树,在赞颂白杨树的什么高贵品质?作者是在赞颂白杨树吗?作者赞颂白杨树的慕大是什么?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知文本的思想内涵,体会托物喻人的写作特色,教学效果会很好。
  二、问题设置要精当,要有启发性
  教学一篇文章,问题设置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要具有针对性和可及性。问题设置太浅,没有思考的价值,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学生思维得不到训练,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过深,超出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在教学《孔乙己》时,设置封建礼教是怎样迫害人的等问题,很有可能是无的放矢。这类问题可能连老师都会觉得不知所云,课堂乏味。很难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更不要说如何突破了。
  文以载道。道始终是文章的核心,文章的灵魂。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三维目标之一,也是重要的教育教学目标。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的教育,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学校,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然,我们反对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但一定要把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意境美、哲理美、思辨美,结构美、语言美、逻辑美等,都是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学习的内容。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文本,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设置极具价值又富有启迪性的合作问题,达成教学目标。
  比如,教学《岳阳楼记》时,可以设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的问题;教学《桃花源记》可设置“文中是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景象”的问题;教学诸葛亮《出师表》可设置“文中用了十几个陛下说明了什么的问题。通过精妙而入木三分的问题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的贯彻了课改精神,抓住了文章魂魄,搭建了学生充分参与合作交流的平台,教学效果是不会差的。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课改的目标之一。在教师“教”学生“学”这一双边教学活动中,设置的问题是要把“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但必须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融教法与学法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课堂合作问题的设置对提高课堂效益具有很大作用,是新课改的重要教学方法,也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学理念的体现。教师要精心备课,吃透教材,找准切入点,设置科学合理富有启迪性的合作问题,才能达成教学目标,才能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率。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教育局信息中心(735000)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初中生的作文能力发展最快、可塑性也最大,因此,教师的作文指导对初中生而言尤为重要。初中语文教师的作文指导是否有效,对学生能否顺利地迈入作文的门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作文情境,点燃写作热情  作文指导要解决“为什么”写,即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点燃作文的热情。学生的作文兴趣往往在良好的情境中产生。创设良好的作文课堂情境,需要教师用情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口语交际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尝试了在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愉悦情境,进行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学生进行言语技能训练的活动,教学中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进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在口语交际中,使学生能依据本身所积累的社会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多媒体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材,覆盖面很广,选进了与政治、历史、物理、地理、生物、化学等其他学科知识有关的课文。这既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同时也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上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减少“语文味”。笔者认为,在当前新课改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必须从学科个性出发,凸显语文性,活化语文教学。  一、重视语言本体  叶圣陶说:“语文这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这句话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学
实现一种校园网内部用户多链路访问外网的服务加速方案。主要研究成果有:在不改变原有计费网关配置及程序、已有路由表以及内网物理拓扑的基础上,通过编译配置freeradius+Rou
语文教学本身内容丰富,加之学生审美特质、欣赏、品味、兴趣、年龄、性别、性格、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及家庭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不同“个性”,“个性”就是自己的体验、感悟,以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源泉,回归语言,回归文本,才能抓住阅读教学之根本。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尊重文本,回归文本已成为当今语文教改的热门话题。综合这些有关文本阅读的讨论研究,可以发现,大多数人都将目光放在文本阅读的切入点上,即如何选择进入文本的途径。总体上,大多是通过一些预设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走进课文。  上述教学方法固然有可圈可点之处,值得借鉴,但是可操作性并不强。因为这些探讨大部分都是着眼于文本的外延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乐",其实就是兴趣。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可见兴趣对于学习尤其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