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其学习并非是单纯地被动接受过程,而是主动利用原有知识对新的知识进行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限于学生的原有知识体系、认知能力等因素所限,难免会存在诸多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深入理解,系统掌握,提高其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引出问题
  以问题来促进学生参与到物理探究活动中,关键是要学生能主动参与,而这和学生的兴趣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来看,一些教师在课堂中直接提出問题,然后让学生思考。例如,在讲“摩擦力”时,导人中很多教师的做法是,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要学“摩擦力”,然后就问:什么是摩擦力?这种导入以教师为主,没有太多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虽然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但在学习相应的概念、命题时,直观的材料更有利于学生去理解。
  在教学活动中,针对教学内容需要,在情境方式上可灵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进行。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以多媒体播放“石头从空中落下来”和“雨滴从屋檐下落”的画面,引导学生分析其相似点,自然引出“落体运动”,紧接着提出问题:落体运动的快慢会和什么因素有关?学生自然就会作出猜想,探究活动顺利地展开。又如,在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时,以汽车和行人横穿马路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行人是否有危险,如果让汽车减速,那就需要知道物体减速的计算公式,自然引出了对物体速度变化规律的探究,接着再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作为辅助,引入探究主题。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前预设问题
  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对所要学习的主题有了兴趣,接下来所需考虑的重点就是如何通过问题来促进学生探究。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来看,课堂中的问题难免会较多,甚至有的时候是一个接连一个的问题,学生还没有解决完一个问题,新的问题又来了;有的时候问题难度较大,学生无法回答,此时教师则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较为赏见。究其原因,在教学设计时,教师没有充分考虑问题和目标之间的联系性,有时忽视了问题和学生原有知识之间的结构,从而影响了探究活动的效果。在提问时,教师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例如,在讲“曲线运动”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看几幅关于曲线运动的图片(如过山车、踢球等),由此而引出曲线运动的概念,结合学生自学而引导学生对曲线运动概念进行辨析后,提问:既然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随时改变的,那该如何确定曲线运动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接着以“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而引导学生思考“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得出结论后进行实验,研究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情况,最后得出曲线运动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对曲线运动的定义进行学习,然后过渡到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再以实验探究曲线运动的条件,最后得出结论,整个过程有序进行,学生在问题引导下逐层探究,促进了目标的达成。
  三、加强师生之间互动。互动促进构建
  在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式教学还需要注意,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否则如果完全把问题抛给学生,因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等因素影响,探究很难达成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以互动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促进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探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时,在例题中给出题干(用一根很轻的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小钢球悬挂于铁架台上,并保持平衡),提问:此时小球处于什么状态?学生回答后,教师纠正,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小组学生合作完成(如图),教师指导学生表述小球的受力情况,追问: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后,教师指导学生求其合力。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要给予点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物理课程的宗旨,立足学生发展去思考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引导,让学生喜欢物理课程,并积极参与物理探究活动。在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式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构建。
其他文献
互余和互补反映的是两个角之间的特殊关系,学好它们对以后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下面就请朱老师谈谈如何学好这部分内容吧.一、认识例1如图1,已知AB上BC,BD上AC,图中哪些角
今天,语文课上学了一篇关于做贺卡的文章,老师叫我们做一张贺卡.我想明天就是中秋节了,做一张中秋节贺卡吧!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习题课,其教学质量关系着学生数学学习的成效。传统的数学习题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教学质量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教师需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 习题教学 探讨  解题能力是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通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很好地
人家都说星期天是最快乐的,可以出去玩,可以去走亲戚……而我却觉得星期天是最烦恼的.
期刊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给父母洗脚.放学后,我蹦蹦跳跳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计划着怎样完成作业.
期刊
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一种重要思想,其优势就是能把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便于学生认知和理解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学习效率。本文以初中数学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简单来说,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把抽象难懂的数字与简明易懂的几何图形相结合,实现抽象数学问题向直观几何问题的转化,从而达到降低问题难度的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内
教科书上的习题是教材编写者经过精心挑选的典型题,同学们在解答时要力争做到举一反三.下面,请看一道习题的多种变化.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例1(教科书第144页第10题)
高中数学内容多且抽象,孤立地理解与学习,效率不高。而概念图教学可以形象地展示知识结构与内在关联,帮助学生抓住知识本质,建构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果。  一、利用概念图。深化概念理解  在高中数学概念学习中,借助数学概念图,能形象而直观地展示知识层次结构,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概念认知结构,有效梳理知识间的关联,帮助他们多层次、多方面地理解与把握数学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数学概念图讲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灵魂,是解答数学问题的金钥匙.在求线段与角的问题时,根据问题的不同特点,考虑利用一定的数学思想,可化难为易.一、转化思想将要求的线段或角转化为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