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宏观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psj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在不断地提高,学生在高考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欠缺越来越明显,如何改进历史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让高中的历史教学适应高考的需要,已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整体目标宏观思维深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30099
  江苏省2014年历史高考试卷第22题要求学生根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相关表格简编以及王韬《格致书院课艺》节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从学生考完的反应、试卷评析以及平时的课堂训练来看,学生对这种综合论文形式的题型往往一筹莫展,不能把握其要点,得分较低。这是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历史宏观思维、语言组织等能力欠缺所导致的。
  现阶段高中历史学科的整体目标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并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视为现在以及将来历史学科建设的关键,而历史宏观思维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最好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和《历史课程标准》也提倡以整合、发展的眼光学习历史课程的新研究范式及思维方式,新课程下的高考对历史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近几年高考必考的小论文,就是考查学生历史整合思维、宏观思维的一个体现。因此,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宏观思维就成了历史教学的一个重点,而这种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做大量细致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必然又成为历史教学的一个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具备这种思维能力呢?
  一、未雨绸缪,夯实基础
  历史宏观思维是把历史知识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感性上升为理性,使我们达到对历史发展具有科学认识的过程。虽然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其基础知识的丰富程度有一定的关联,但是怎样才能让知识对思维有所帮助呢?这要求我们将知识组织起来,成为一个体系严谨的系统,这种知识系统具有更加宏观的概况性质,更科学的表达方式,因而能够使人在更大的范围内加以运用,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有鉴于此,教师要想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能达到比较高的阶段,就必须在学习历史基础知识时引导学生进行更细致全面的学习,对历史事物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影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学生只有基础知识扎实以后,才能在以后的综合考试和高考中正确运用已有的知识,达到对知识信手拈来、为我所用的效果。
  二、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识记了基本的历史知识后,学生不一定具备合理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综合练习的能力,还必须进行一定的训练,才能达到提高宏观思维能力的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合理组织教学、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步步地得到提高。
  历史的宏观整合,相对于基本的历史知识,是一个更高的历史学习阶段,逻辑规律相对抽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耐心,注意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起初,学生可以聆听教师对某段历史的整合和讲解,或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某种方法或思想对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当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思维后,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情境和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接着鼓励学生自己创设情境和问题并解答,这样学生就可以真正地思考历史,解答历史,从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当然,在历史教学中笔者主张重视宏观思维和宏观能力培养的意识和方法,而不主张宏观思维和能力的成果统一性,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所重视的应该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只要学生在训练中能够获得学习的本领和意识方法,并且没有史实性的错误就可以了,根本没必要产生统一性的结果。
  三、依托教材,万本归源
  在今天的基础教育中,学生的参考书满天飞但良莠不齐,而参考书的内容又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不同性质的参考资料为各种类型思维的发展创造了不同的可能性。那么我们选参考书应以什么为标准呢?在高考的大环境下,笔者建议合理使用国家统发的教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和学习的课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且高考考点最后的归宿和依托还是教材,这样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达到为高考服务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润物细无声”。比如:在学习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本单元进行宏观梳理,形成总体的知识体系和单元宏观思维体系。如果在教学中真的可以进行很好的总结梳理,那么学生在做2012年全国历史高考试卷第41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下图)时就不会太匆忙紧张了。平时看似无用的训练,其实达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四、定向高远,深度培养
  要想使学生的宏观整合性成果具有很高的合理性、全面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的深刻性指能够透过一些表面现象探究问题的实质。思维深刻的学生可以深入探究问题,寻找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预知事物发展的方向。思维的广阔性指能够整体考察问题,从事物的各种关联中去认识事物,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基本特征,也善于把握事物的重要细节和特殊的因素。思维的独立性指可以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一般不依赖别人的帮助,不满足得到现成的答案。他们喜欢独立地探究事物,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些思维的品质是历史学习向更高阶段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学生一旦具备了这些较高的思维品质后,就能独立、深刻、新颖地以某个知识为切入点将历史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宏观整合,在高三的综合训练和高考中就能游刃有余。
  上海高考历史命题组组长李宏图曾说过:“中学教学应走在高考的前面,平时的历史教学应体现历史观和多维思考的能力。”所以学生在高考中要想脱颖而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要重视对学生历史宏观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让教学既符合高考的考查要求又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叶澜.重建教学过程观[J].教学研究,2002(10).
  [3]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黄牧航.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6]王映学,赵兴奎.教学反思:概念、意义及其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3).
  [7]王爱.历史教学中补充史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中学历史教学,2009(10).
  [8]苟德仪.多岐为贵,不取苟同:“人造史料”系列争鸣文章读后——兼论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J].中学历史教学,2009(12).
  [9]黎璎.中学史料教学反思[J].中学历史教学,2012(6).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机制的不断完善,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日益微妙,以学定教、师生互动正成为新的教学趋势和目标,尤其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对“师生”双向思维互动的需求更加迫切。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理解及教学经验谈谈相关看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 双向思维互动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传统的高中英语存在三点缺陷:
高效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化以及学习形式和策略的多样化。学生借助一定的生本教辅资料开展高效学习,在此背景下,生本教学资源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辅助学习的作用,生本教学资源的开发显在化,直接化。而在为期仅一年的高考备考中,开发符合学情的生本教材有助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树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和方向,提高复习备考效率。  一、高考備考复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1.盲目性、无序性。在这一环节学习时产
文字起源于劳动生活,后经历代劳动人民的磨洗和文人的整理,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就像一颗镶嵌在中华大地上的璀璨夺目的明珠,它照耀着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中华儿女;它照亮了丰富多彩、斑斓绚丽、涵义含蓄的中国文化;它催发了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一朵朵奇葩。我由衷地赞叹我们的祖先聪明智慧,留给我们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但能使我们增长知识,能掌握建设
[摘 要] 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如果能抛弃功利主义真正从人文的角度来细读文本,才能洞悉作者之心,获得自然而真实的审美愉悦,以此为前提的教学活动方能自如而又有启发性。  [关键词] 细读文本 审美愉悦 爱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16  教授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很多年,原来仅仅解读出“爱”字便觉得实现了教学目标,逐渐
[摘要]在课改过程中,追求课堂教学的完美成为英语教师的自觉意识,包括教学设计的完美、课堂教学的紧凑、教学任务的完成等。教师课堂“表演”的肤浅和学生课堂“表现”的僵化提醒我们应还原课堂教学的真实和自然,强调课堂教学评价的本真。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表演课堂表现完美真实自然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052  江苏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
语文教师最怕的也是最头疼的事是批改作文。一次作文过后,教者除了备课、上课之外,其余的时间几乎全埋在作文堆里。既要批,还要改。批得是头昏眼花,改得是精疲力竭。可是大多数学生们对教师的劳动,并无多少领情,他们只是关心作文的分数。至于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在哪里,今后作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大多数学生很少关注。要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减轻教师的负担,可以尝试换一种方法批改作文——让学生
笔者通过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发现,任何一堂高效的课堂必然是学生充分参与其中的课堂。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关注到学生这一群体。  一、鼓励学生预习自学  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鼓励学生在教学开始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自主开展自学活动。这样的一种教学引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还可以有效地让学生逐步地意识到自身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久而久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摘要: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与政府自身能力的不断弱化,民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社会组织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中介力量,它的建立及其功能的完善是解决政府无法充分满足民众服务需求问题、消解政府服务体制面临困境的有效出路。N镇政府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案例表明,社会组织对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有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抑制和阻碍了社会组织的成长与发育。
《抗日战争》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的转折,是中国抗争史的重要一课。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构建抗日战争的知识体系,领悟历史更有助于学生理性分析中日关系,提升爱国情感,理性爱国。基于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及作用,笔者以教材课标为依托,结合时政及学生认知水平,大胆整合教材,创设多维情境,突出主题教学,精心设计“主题问题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与分享学习成果,真正实现了
[摘 要]初中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有着较强的科学性和人文性,学起来并非易事,更何况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作者在日常的教学探索中,尝试以趣为马,就如何开展历史教学和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作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效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以趣为马”,这里的“马”指的是动力,通俗地说,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