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我有幸到作文教学名师吴勇老师所在学校——南京市上元小学,听了四节习作训练微课,分别是三年级“特征组合写样子”、四年级“中心发散写具体”、五年级“捕捉动作写事情”以及六年级“曲折写故事”。每节课时长不超过30分钟,内容聚焦于一个训练点,属于微格习作训练课。四节课给我的整体感觉是:主题突出,切口微格;选材灵活,趣学有格;指导精细,引导入格;自由练写,自然升格。
一、主题突出,切口微格
综观当下的习作教学,随意拔高教学要求的现象随处可见。低年级写话教学,起步句子没练好,就开始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中年级习作段落没练好,就开始写完整的事情;到了高年级,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言不顺,句不通,内容空洞,结构平淡,千人一面。而以上四节课,完全改变了当今习作教学的现状,他们用微格教学的方式,根据习作教学的基本原则以及习作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试图将整个学生习作的知识系统和能力培养目标微格成多个有机部分,再一个微格一个微格地进行分解训练。这样的分解与微格教学,切口微小,主题突出,讲究“一课一得”,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譬如三年级的“特征组合写样子”这节课的训练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描写对象,抓住人物与众不同之处(特征),再把几个特征组合起来,勾勒出观察对象的样子。相信通过这项训练,学生以后不管是写人物还是写动物、植物的样貌,一定会抓准特征,简单几笔就能勾勒出描写对象的形态。再如五年级的“捕捉动作写事情”,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人物的动作,用具体鲜活的动词描述事件,学习目标非常明确。
二、选材灵活,趣学有格
习作教学时,选择什么样的主题作为习作的题目,选择什么素材作为指导案例,经常让教者感到头疼而又棘手。教师选择的指导内容不一定每一位学生都有切身的经历与感受,所以教师的习作指导往往笼而统之,而学生的学习常常不得要领,这样“以己昏昏”,怎能“使人昭昭”?微格習作训练,是分解式的训练,就像舞蹈中的动作分解训练一样,内容单一,选材灵活,可选择的训练素材随处可见,信手拈来,既可选用课文的某个片段作例文,也可以选择生活中的某个小细节和片段。如,“捕捉动作写事情”就地取材,让学生上台演示吹气球的过程;“特征组合写样子”,让学生观察名人漫画像,观察老师同学的外貌等。
三、指导精细,引导入格
学习写作与学习书法同理,学写书法,首先从基本笔画开始,从描红入手,再到读帖临帖书写整体字,学生在慢慢的临帖揣摩中逐步掌握汉字的运笔规律、笔顺规律、布局规律。这就是书法入格的过程。
学习写作也有个入格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系统地学习写作基础知识,循序渐进地训练写作技能技法;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精心指导,巧妙训练,学生才能得以入格。微格习作教学,强调了习作教学小步走的原则,顺应了学生认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有利于引导他们一步一步走进作文的格。
如“捕捉动作写事情”,教师的指导精细到位,先让学生分图观察单一的动作,并用准确的动词表达出来;接着让学生观察一位同学吹气球的过程,学会捕捉一连串的动作;然后帮助学生按照吹气球的顺序将这些动作分成几个部分(拿气球、吹气球、扎气球);最后请学生用动词将吹气球的过程连起来说一说。这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入格的过程。
再如五年级的“中心发散写具体”,教师首先指导学生明确写文章要有中心,所有的描写都要围绕中心来写。但怎么围绕中心来写呢?教师的指导简单有序:从地点的转换来写;从时间的变化来写;从季节的交替来写;从不同的感官来写;可以写景也可以写人。最后将这种写作方法概括成几句话,便于学生记忆。这个过程就是教师精心引导学生入格。
四、自由练写,自然升格
微格习作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一个“格”里学习一个写作知识,体会和认识写作的一个规律、一个技能技巧。对于某一个技能技巧,学生可以选择多种素材进行练习,形成自己的能力。四节课中,教师都设计了针对性的自由练习。“捕捉动作写事情”是让学生观察《猫和老鼠》片段来自由练习;“特征组合写样子”是请学生观察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并用猜猜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曲折写故事”是引导学生用这种方式续编剧本,使其成为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教师设计各种自由练习环节,强化训练,让学生在入格过程中慢慢实现升格,形成扎实的作文能力。
相信通过系统的微格习作训练,学生一定能由浅到深、从感性到理性地认识作文规律,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从入格自然升格,并在感悟与自由练习中突破和超越,迈向习作的最高境界——出格。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教师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 郭艳红
一、主题突出,切口微格
综观当下的习作教学,随意拔高教学要求的现象随处可见。低年级写话教学,起步句子没练好,就开始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中年级习作段落没练好,就开始写完整的事情;到了高年级,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言不顺,句不通,内容空洞,结构平淡,千人一面。而以上四节课,完全改变了当今习作教学的现状,他们用微格教学的方式,根据习作教学的基本原则以及习作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试图将整个学生习作的知识系统和能力培养目标微格成多个有机部分,再一个微格一个微格地进行分解训练。这样的分解与微格教学,切口微小,主题突出,讲究“一课一得”,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譬如三年级的“特征组合写样子”这节课的训练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描写对象,抓住人物与众不同之处(特征),再把几个特征组合起来,勾勒出观察对象的样子。相信通过这项训练,学生以后不管是写人物还是写动物、植物的样貌,一定会抓准特征,简单几笔就能勾勒出描写对象的形态。再如五年级的“捕捉动作写事情”,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人物的动作,用具体鲜活的动词描述事件,学习目标非常明确。
二、选材灵活,趣学有格
习作教学时,选择什么样的主题作为习作的题目,选择什么素材作为指导案例,经常让教者感到头疼而又棘手。教师选择的指导内容不一定每一位学生都有切身的经历与感受,所以教师的习作指导往往笼而统之,而学生的学习常常不得要领,这样“以己昏昏”,怎能“使人昭昭”?微格習作训练,是分解式的训练,就像舞蹈中的动作分解训练一样,内容单一,选材灵活,可选择的训练素材随处可见,信手拈来,既可选用课文的某个片段作例文,也可以选择生活中的某个小细节和片段。如,“捕捉动作写事情”就地取材,让学生上台演示吹气球的过程;“特征组合写样子”,让学生观察名人漫画像,观察老师同学的外貌等。
三、指导精细,引导入格
学习写作与学习书法同理,学写书法,首先从基本笔画开始,从描红入手,再到读帖临帖书写整体字,学生在慢慢的临帖揣摩中逐步掌握汉字的运笔规律、笔顺规律、布局规律。这就是书法入格的过程。
学习写作也有个入格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系统地学习写作基础知识,循序渐进地训练写作技能技法;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精心指导,巧妙训练,学生才能得以入格。微格习作教学,强调了习作教学小步走的原则,顺应了学生认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有利于引导他们一步一步走进作文的格。
如“捕捉动作写事情”,教师的指导精细到位,先让学生分图观察单一的动作,并用准确的动词表达出来;接着让学生观察一位同学吹气球的过程,学会捕捉一连串的动作;然后帮助学生按照吹气球的顺序将这些动作分成几个部分(拿气球、吹气球、扎气球);最后请学生用动词将吹气球的过程连起来说一说。这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入格的过程。
再如五年级的“中心发散写具体”,教师首先指导学生明确写文章要有中心,所有的描写都要围绕中心来写。但怎么围绕中心来写呢?教师的指导简单有序:从地点的转换来写;从时间的变化来写;从季节的交替来写;从不同的感官来写;可以写景也可以写人。最后将这种写作方法概括成几句话,便于学生记忆。这个过程就是教师精心引导学生入格。
四、自由练写,自然升格
微格习作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一个“格”里学习一个写作知识,体会和认识写作的一个规律、一个技能技巧。对于某一个技能技巧,学生可以选择多种素材进行练习,形成自己的能力。四节课中,教师都设计了针对性的自由练习。“捕捉动作写事情”是让学生观察《猫和老鼠》片段来自由练习;“特征组合写样子”是请学生观察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并用猜猜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曲折写故事”是引导学生用这种方式续编剧本,使其成为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教师设计各种自由练习环节,强化训练,让学生在入格过程中慢慢实现升格,形成扎实的作文能力。
相信通过系统的微格习作训练,学生一定能由浅到深、从感性到理性地认识作文规律,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从入格自然升格,并在感悟与自由练习中突破和超越,迈向习作的最高境界——出格。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教师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 郭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