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助力概念教学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前思考】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线段,并且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射线和直线可以看成是线段“无限延长”得到的,而角则是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得到的图形。从教材的编排中不难看出,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但少了一些这个年龄段学生应该知道的也是应该掌握的东西,比如射线的方向性。因此,教学下来始终有一种淡淡的遗憾萦绕在心头。
  实际上,我们还得静下心来思考,学生心目中的线又是什么呢?它们又来自哪里?我想,对于学生来讲,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是有形的电线、斑马线甚至一根根红色的、白色的以及黑色的毛线,但是这些线往往又不是直直的,而是弯弯曲曲地呈现在他们的头脑中。
  这节课的主线就是从一条有形的毛线引入,由这条弯曲的毛线过渡到“直线”,只不过这样的“直线”要加一个引号,因为,它实际上代表的是“直的线”,这是一个大家族,家族里面有线段、射线,还有直线。至此,这节课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有了,就是依据曲直将线分为直的线和曲线。
  【教学实录】
  (一)直线、射线的引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内容呀?
  生:不知道。别的老师上课早就将课题打在PPT上了,可是你的课件上面却是一片空白,但我们知道这肯定是一节数学课。
  师:是吗?从你们焦灼的眼神以及专注的视线中老师看到了满满的期待。老师刚才这句话中,有今天所学习的内容,知道是什么吗?
  生:眼神,不对,这不是数学课。
  生:视线,对了,线,肯定和线有关。
  师:(PPT出示“线”)厉害,你就是老师肚子里的蛔虫。
  师: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线吗?
  生:斑马线、行道线。
  师:真是个对交通、对生活非常关注的同学。
  生:天线、电线。
  生:纺线、毛线……
  师:是的,瞧,老师手中这是一根什么呀?
  生:毛线!老师你还真把毛线带到我们的课堂上呀!
  师:好好观察,这根毛线是什么形状的?
  生:是红色的。
  生:不对,老师问的是什么形状的,你却回答它的颜色,应该是弯弯曲曲的。
  师:这是一根弯曲的线,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曲线”。谁能上来将这根毛线的样子画在黑板上呢?(指名一生在黑板上画出这条曲线)
  师:同学们,数学上既然有曲线,那么,还应该有什么线呢?
  生:直线。
  生:不是,我知道,暑假我在家里预习过,直线是无穷无尽的,这里的直线应该还包括线段和射线,所以我觉得似乎不对。
  生:我知道,应该是直的线。
  师:的确佩服同学们,是直的线。这直的线是一个大家族,家族里面兄弟很多。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其中的一个,是谁呀?
  生(一起):线段。
  师:(指名一生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线段)请在这条线段下方画一条比它长的线段,然后再畫一条比它短的线段。
  师:从刚才画的线段中,你们发现线段有什么特点呢?
  生:它都有两个端点,并且长度是有限的。
  师:真厉害。除了线段之外还有其他哪些兄弟呢?
  生:我知道,还有射线以及直线。
  (反思:教学这个环节的时候一开始心里还是比较怵的。究竟应该怎么上?这样的处理应该是完全有悖常规的。后来,也说服了自己。线有曲直之分,由此切入,完全有理由相信等到后面继续学习“面”和“体”的知识时,学生自然也会依据“曲直”进行分类。)
  (二)直线、射线的教学
  师:接下来我们要来认识射线。是的,射线,从它的名字中你们读出什么了呢?
  生:感觉到是一下子发射出去的样子,比如夜晚射向天空的灯光。
  生:似乎有一种速度很快、力量很大的感觉。
  生:像子弹一下子发射出去的样子。
  师:哦,真的如同你们刚才讲的样子吗?我们来看一下屏幕,这是夜晚的射灯向天空发射的灯光。老师手中的翻页器也能够发射这样的光线,想不想看看呢?
  师:(打开PPT翻页器上面的激光笔,射向外面的天空,同时用喷壶对着光线喷水,学生立刻就兴奋起来了,白天也能看到射线)1969年8月1日,科学家用巨大的激光发射器向月球发送了一束激光,这束光走了384000千米到达月球。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阻挡,它将会在宇宙中怎样穿行?
  生:那么它将会一直不停地“走”下去。
  师:“走”用得特别好,那么射线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学教材上的内容,并且和你的同桌小声地讨论一下。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知道可以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师:黑板上刚才的线段下面有一条比较长的线段,谁能上来将它画成一条射线?(一生走到黑板前面将该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射线)
  师:是的,感谢这位同学,谁能用手势将这条射线比画一下呢?
  生:应该是从一端出发,然后用手势表示另一端做水平无限延伸状,具体一点就是从线段左边的端点出发向右边无限延伸。
  师:刚才这位同学做了手势水平向右无限延伸的样子,能不能向下或者向前呢?
  生:不能,因为射线是有方向的,这条射线的方向是水平向右,方向不能错。
  师:真是一个非常有数学思维的同学。值得大家学习!
  师:如果是直线那又该怎么样了呢?
  生:应该将一条直线的两端同时向两端无限延长。
  生:是的,应该朝两端延长。
  师:那么,射线和直线究竟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你们完成手中的学习单。
  (反思:射线是什么样子的?直线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与以前学习过的线段之间的联系点又在哪里?本环节首先从射线的名称解读说起,然后从学生所熟知的夜晚射向太空的灯光引入,并将射线的形成与前面的线段联系起来,由感性逐步过渡到理性,接下来直线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学生的视野打开了,还在不知不觉中对射线的方向性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角的教学
  师:认识了射线以及直线,那么你们知道角又是怎么形成的吗?请同学们看屏幕,如果从同一个地方向太空发射两条激光,形成的图形就是一个角。想一下,角是怎么形成的呢?
  生:角是由两条线形成的。
  生:从同一个端点发出的两条射线形成的。
  师:从同一个端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就叫作角。角的各部分名称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自己完成。(怎样表示角呢?这里特别提醒不要写成“<”)
  师:请拿出草稿本,在本子的左上角、右下角以及中间处各画出一个角,画好之后你有什么想对全班同学讲的呢?
  生:我觉得角的顶点实际上它是有作用的,就是能够确定出角的位置,想在哪里画角只要把顶点定在哪里就行了。
  师: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师: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我们还将不断地跟图形打交道,有些图形中的点也能够起到确定图形位置的作用,谢谢你们。
  (反思:对于角的顶点可以确定角的位置,这一个环节教师们有争论。有的教师认为这个有点勉强;有的教师认为,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让他们在不同的地方画出角,既深化了角的画法,同时在作图过程中也确实感受到由于顶点的位置不一样,角的位置也不一样。本节课在这个地方加以明确,应该可行。)
  (四)总结
  师:同学们,到了总结的时候了,请看黑板,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又重新认识了射线、直线和角。
  师:我不理解,何谓又重新认识了呢?
  生:上这一节课之前,我已经对教材做了预习,自认为已经了解得非常透彻了,但是今天一节课下来,发现原来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啊。
  师:谢谢你热情的鼓励!同学们,让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到黑板上,从板书中可以看出,按照线的集合我們可以分为曲线和直的线,这里的直的线包括线段、射线和直线。从一个端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就是角。
  【后记】
  这节课上下来,自己也都为自己深深地捏了一把汗,但是,学生的一句话“自认为已经对射线、直线和角已经了解得非常透彻,但是今天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原来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啊”告诉我,这节课这样折腾值了,为了学生,值得!
  这节课,从一根短短的红色毛线引入,透过有形的毛线助力“直的线”这一概念教学,发现贯穿整节课始终的一条隐线,就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需要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深度的思考,否则,一节课上到最后,学生还会说,老师这节课你不上我都已经掌握了。如果那样,将是我们的悲哀!
  (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
其他文献
12 14 18 116 …=1嗎
期刊
一个城市的面貌,一个社会的精神,标志着一种文化的高度。香港为什么如此干净?香港市民为什么如此高素质?带着这样的思考,我走进了香港啬色园主办的可风中学。经过一天的学习,我终于找到这些问题答案:香港“殖民地”的干净整洁,是因为香港市民普遍具有自由平等的文化素质;而这种文化素质,缘自香港先进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能如此富有成效,就是因为有一些像可风这样的学校。  弹丸似的校园  尽管事先对香港“弹丸”之地
“用字母表示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单元的起始课,是学生由用数表示量过渡到用字母表示量的一次飞跃。而对字母式表示数量关系的理解,将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所在。所以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应让学生深入理解用字母式表示数量关系的意义。  字母式不但能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还能参与运算表示结果。学生对此的认知如何?笔者对本校五年级一个班共40位学生就以下这道题进行了前测。   小刘口袋里有n元钱,妈妈又给
《种子课—— 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是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著名小学数学教师俞正强的一本专著。书中包括有“种子课,生成的课堂”“如何上好种子课”等多项内容。本文并不试图对这一著作做出评论,而只是以“种子课”等概念,特别是相关课例“厘米的认识”为背景提出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个想法,即我们应当更加重视用“全局的观念”指导数学教学。  具体地说,任一稍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对于一堂课的内容我们应做
“图形与变换”作为“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四个内容板块(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之一,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中新增加的内容,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一线教师常常感到比较困惑。下面笔者以北师大版的教材为例,谈一谈近年来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 “图形与变换”的教学内容、目标与课时  小学阶段“图形与变换”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对称、平移和旋转,
近期,贵刊连续刊登了张奠宙教授、戎松魁老师和马建平老师的文章,其中均涉及对数学概念定义方式的不同理解。对此,笔者也谈些粗浅的感受。  众所周知,数学概念是建立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是数学判断、推理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发展智力的起点。因此,概念教学历来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就小学生而言,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水平既是数学素养的基本体现,更关系到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否扎实。但是,鉴于小学生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单元教学后的一节综合练习课。这一单元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计算时是直接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和余数。而本课是侧重于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要求学生针对实际情况对商和余数做出分析来确定结果。为了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教师在教材提供的练习素材的基础上,增设了对比和开放的练习素材,以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辨能力。  一、基本训练,进一步梳理余数规律  
【摘 要】将问题贯穿于教育过程,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目标,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以“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从“创造机会 ,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有效引导,提升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发现与提出问题;百分数的知识;培养策略  古人云:“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
【摘 要】人教版教材将同一知识点分散编排在各册教材的各个内容领域中,六年级的总复习也基本上围绕“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依次展开。教师具体可从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引发思考,尝试以核心概念引领总复习,从而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促进思维发展。这一做法为六年级总复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路径,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核心概念;总复习;角  一、
【摘 要】有效的练习能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可与“面积”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从立足学生立场、巧用生成资源、善用再生资源、数形有效结合四方面,体现数学练习课的层次性、综合性、拓展性,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从而发展高阶思维。  【关键词】数学教学;练习课;整合拓展  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有学生出现21×19=20×20=400这样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