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建国:60年痛与梦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asha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25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从联合国总部回到约旦河西岸拉马拉,当地民众载歌载舞,像迎接英雄般欢迎他的归来。阿巴斯对支持者们说,这是“巴勒斯坦之春”,以色列只要不停建定居点,和谈就不会恢复。
  两天前,阿巴斯怀揣着联合国会员国申请书,走进了纽约联合国总部,在镶刻联合国会徽的墙壁前,把印有金色萨拉丁雄鹰巴勒斯坦国徽的信封交给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完成了正式递交申请的仪式程序。稍后,阿巴斯昂首步入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场,像当年的西亚尔·阿拉法特一样,重申“不要让橄榄枝从我举着手里滑落”,表明了建国的坚定立场。会场持续爆发掌声。世界倾听到了巴勒斯坦的呼声。
  
  假如重回1947年
  
  巴勒斯坦问题,不是今天才成为联合国的难题。早在1947年,有人就把该问题国际化。
  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巴勒斯坦于1948年结束英国托管,划出1.52万平方公里,建立犹太国,然后再划出1.15万平方公里土地,用来建立阿拉伯国,而夹在中间的耶路撒冷的176平方公里地带,则变成国际化土地。
  耶路撒冷是“三教”圣城,任何一方都输不起,当时的“国际化”主张,直到今天看来仍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几番中东和谈夭折,均与耶路撒冷事件有关。以色列前沙龙曾硬闯哭墙,结果引发了阿拉伯人大规模的暴力骚乱。
  1947年的协议,本质就是一个“共存”的理念。当然,假如没有犹太人复国主义运动,1947年的“共存”协议也就不存在了。英国托管下的巴勒斯坦,随着民族主义运动兴起,自然会冲破殖民枷锁,成为“民族—国家”下的独立国家。
  以色列人接受了1947年联合国决议,很快就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而阿拉伯人不同意联合国决议,失去了建国和加入联合国的最佳时机。
  没有联合国承认的“国家”实体,巴勒斯坦就不能以“国家”名义在国际法框架下寻求救济,也不能对以色列提出战争罪等有关指控,更不能参加联合国主导的一些组织。成立国家之后,巴勒斯坦在中东和谈中地位会得到显著加强,也能在联合国等国际场所发出自己声音。
  60多年后,巴勒斯坦控制的“国土”只有2500平方公里,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互不毗连,各在一边,与1947年联合国“划拨”的上万平方公里相比,巴勒斯坦“缩水”了近八成。
  “缩小”的主因与以色列扩张主义分不开,也与巴勒斯坦地位迟迟没有解决有关。中东战争初期,约旦跨过东岸,占据了西岸,而埃及人则从西奈半岛直入,占领了加沙地带。
  本构成一个环形缓冲带的版图结构,一下子全乱了,以色列必须直面虎视眈眈的阿拉伯诸国,他们都誓言要把犹太复国主义者赶出迦南。中东战争烽火不断,直到埃以双方签署戴维营协议才表面熄火。而到那个历史时刻,原住在迦南的巴勒斯坦人流落在各国难民营中,痛失山河。之后,“巴解运动”兴起,阿拉法特成了巴勒斯坦重建家园的精神领袖。
  与一袭军衣、果断坚强的阿拉法特相比,阿巴斯显得文静与低调,看不出身上有什么特殊的“领袖气质”。阿拉法特过世后,阿巴斯难撑局面,内部分裂,国不立,自身先乱,哈马斯占据加沙,自立为王,而法塔赫势力只及西岸。
  
  2009年单方建国计划
  
  在1988年的《独立宣言》里,巴勒斯坦人决定接受1947年联大决议,但依然决定把耶路撒冷定为首都。1994年,阿拉法特结束了27年的流亡生活返回加沙,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立,这是一个被别人占领的土地上的“有限自治”政府。
  这个“有限自治”政府,是巴勒斯坦走向建国的第一步。
  以色列开始从加沙和杰里可被占领土上撤军,阿拉法特承认了以色列的生存权,一切朝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拉宾被刺,一场意外的中风让沙龙一夜成植物人,而阿拉法特也因突然发病死在法国,强人离场,内部纷争四起,和谈倒退,建国步伐停滞。
  2009年9月15日,巴勒斯坦首席谈判代表埃雷卡特称,巴方计划单方面宣布建国。
  埃雷卡特说:“当前国际社会早已普遍承认了在1967年分界线基础上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最终解决巴以问题的‘两国方案’。然而就近期形势来看,通过重启和谈实现这一目标的希望正在变得渺茫。”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总理法耶兹认为,在和谈迟迟未获重启的情况下,巴方應着手就单方面建国进行筹备,并在为期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属性的国家实体,而其基本的构成将包括以约旦河西岸与加沙地区为疆域的领土,以及以东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国的首都。
  单方面建国计划震惊了以色列。2009年9月22日,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主持下,阿巴斯、内塔尼亚胡与奥巴马实现了“三方会谈”,然而,会谈没有达成实际结果,三方不欢而散。
  巴勒斯坦以“单方面建国”促以色列和谈,并在和谈中掌握主动,这个意图是相当明显的。而以色列坚守“无和平协议则无建国”立场,“建国应时输出战争”,扬言对“单方面建国”采取强硬措施。
  由于经济命脉掌握在以色列手中,巴单方建国的实质意义并不大。到了9月底,巴勒斯坦对“单方面建国”作了修正,改为“入联建国”。
  埃雷卡特表态,巴方寻求联合国安理会支持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完全有别于巴方单方面宣布建国。其目的是保留“两国方案”,并获得国际社会支持,承认在1967年被占领土上建立巴勒斯坦国。
  巴方确定于2011年9月递交入联申请书。
  
  入联,一条漫长的路
  
  2011年9月26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巴入联作首次磋商。根据此前估计,美国、法国、英国、哥伦比亚、德国、葡萄牙和波黑会投反对票,而黎巴嫩、俄罗斯、中国、南非、加蓬、尼日利亚、巴西和印度将投赞成票,结果是7票反对、8票赞成。
  这几乎是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阵营的对垒,发展中国家都站在了支持巴勒斯坦立场上。
  除非获得9票赞成,而且投了反对票的常任理事国不行使否决权,巴勒斯坦的入联申请才会被安理会提交到联合国大会表决。巴入联案很有可能“搁浅”在安理会,因为美国已扬言不惜动用否决权。
  美国坚定地支持以色列。有意代表共和党角逐总统大选的佩里说:“我们支持以色列,因为我们是基督徒。”
  在23日的巴问题“四方会议”上,阿巴斯其实已经清楚了美国主导的国际社会的真实想法:回去跟以色列直接和谈再说。法国提出的逐步分级加入联合国的提议,从观察员会员、非会员国家,到完全会员国,也是视与以色列和谈结果为基础。巴方别无选择,只有回去找以色列人会谈“建国”。
  内塔尼亚胡在联大发言时称,以色列人向他们伸出了手。只要达成和平协议,以色列将第一个承认巴勒斯坦国。
  阿巴斯第一次在联大上与美国和以色列作了面对面的抗争,而且在联大会议上作了激情四射的演讲,阿巴斯的权威在巴勒斯坦一下子提高不少,受到凯旋般欢迎,就是一个证明。阿巴斯说:“我们已经告知世界,不光有阿拉伯之春,也有巴勒斯坦之春。它是和平斗争之春,它将实现目标。”
  不过,对阿巴斯的“和平斗争会实现目标”之说,有人表示怀疑。欢迎人群里有一位居于西岸的30岁巴勒斯坦男子阿布杜拉·哈瓦加,他说:“我们不反对和平解决,但是我们不相信它。以色列不会让步。这块土地不靠战争是不会得到自由的。用暴力拿走的东西,只有用暴力才能夺回。”
  以色列一位名叫纳胡姆·巴尼亚的专栏评论员尖刻地说:“内塔尼亚胡和阿巴斯各自提着一箱方案从联合国归来,但他们的包里都忘了一件东西:希望。”
其他文献
上回提到南非的一位新闻人物,南非国大党青年会的主席猪猪。他在国大党训诫听证会上的命运究竟如何?一个多月后果然有了分解。11月10日那天早上10点,无数人打开车子中的收音机,公司里也有不少人将电脑调到广播台上,聆听对猪猪的宣判(因为他一直呼唤“矿业资源国有化”,所以,他的惩戒结果,对矿业公司来说更为重要)。这种全国静听的态势,让人想到五年半前,法庭宣判祖马涉嫌强奸罪的审判结果的那天。  其实,在听证
2011年12月15日,曾成功把法国兴业银行“魔鬼交易员”定罪伏法的法国巴黎法庭法官多米尼克·波特,再次成为焦点人物。这一次,倒在波特案桌前的,不是“魔鬼交易员”,也不是卷入非法武器买卖案的法国前总统密特朗之子让·克里斯托夫·密特朗,而是一个真正的法国总统。法官的判决书上写道:这位总统“没有履行公职人员应该保持的正直诚实之义务”。   他就是于2007年任满两届总统后卸任的雅克·希拉克,现年79
挎子江湖      这是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盟友,他们的联盟以挎子(边三轮摩托)命名,互相间被称作挎友。这是一个快意洒脱的代名词,它几乎是中国50年代军工制造业的里程碑,直到现在仍有千万年轻人对其狂热迷恋,“长江750”,中国的哈雷,曾经被用作军车的它,承载了一批退役军人的文化情怀。   比起价格日趋平民化的汽车与独行侠般风驰电掣的两轮摩托,挎子玩家们多少显得有些“矫情”
今天的纸质出版,正走在瓶颈之中,让许多出版社(出版公司)、图书编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与困惑。电脑、手机、阅读器等的出现,打破了纸质书一统天下的局面,电子书阅读将成为今后阅读消费的主体消费模式,数字出版是未来出版发展的趋势。在美国,已出现亚马逊的自助出版工具Kindle Direct Publishing,任何人只要将Word、TXT或者HTML文件上传,标明作者、编辑、目录等基本信息,就可以在1
“选择另一种生活,尝试另一种可能”,这是移民中介常用的开场白,在他们的介绍下,异国那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画卷,徐徐展开。  接下来问题是,想要投资移民,门槛有多高?非得身家千万不可吗?    投资移民,门槛有多高?    今年10月中旬,美国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舒默和犹他州的共和党参议员迈克·李,提出了一项联合提案称——向那些花50万美元(约为319万元人民币)在美国买房的外国人发放居留签证,以
我们也许可以再生产类似的孝子行为,但背后的源动力,却从孝顺父母转为以“孝子”为名号的功利动机。    如果说北大招生的“孝子条款”还算有可操作性,那么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计划在5年内培养百万名孝子”的活动,就多少有些无厘头了。  首先,在中国人口甚众的青少年群体当中,“百万小孝子”的作用究竟几何?难道这百万之外,就可以不孝?拜托,孝顺本应是对青少年的基本要求,为何现在却默认成了需要去刻
9月末10月初,日本各地大学陆续开学。对访日的外国游客而言,逛逛大学的“学园祭”,是个不错的选择。“学园祭”与每年日本各地的“祭”即地方节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一种“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结合。“学园祭”,可以说是学生节,对大学生来说,这是自己的盛大节日。  “学园祭”的历史可回溯到二战前,但是真正发展、固定还是在战后。每个大学的“学园祭”日期不同,总体看,大多都在秋天,因为这是一年中日本
这是我欣赏过的最令人难忘的一场音乐会。  上海青浦监狱,对大多数人而言,那里是一个冷酷的神秘之所,也是世界上最公平的地方之一 ——在那里,任何人都不能带手机进入,影像器材的管制也格外严厉。然而在9月21日下午,当我们在那里和一群大艺术家猛然间听到从服刑犯人手中流出的音符时,那种如电流般通透全身的震撼之感,却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  这是由一个刚组建不久的服刑人员艺术团创造出来的视听杰作。监狱里人才济
“食命埋伏”,用这句话来形容我们面临的食品安全危机,虽有些过于悲观,却切实反映了人们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焦虑。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相继登场,不过,神秘的地沟油一直以来只是作为一个传说流传于坊间。尽管过去的数年间,媒体与公众无数次质疑过那些在城市下水道、饭店后堂阴沟掏捞地沟油的神秘人物的动机,也曾经在城市边缘的养猪场、树林、窝棚发现过提炼潲水油的黑窝点,但地沟油仍然只是一个传说。  因为,没有人
丁仕辉,浙江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副总队长,坐镇指挥侦查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者之一。尽管连日来社会各界对他带队成功侦破这起要案的祝贺不断,丁仕辉却总是回答:“这有什么好祝贺的?”  提起这起案件影响深远,丁仕辉确实高兴,因为让更多人包括此前不信地沟油存在的专家们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提供了成功的打击样本,地沟油全国会战由此开始。  面对不断从各地传来的协查函,他心情又变得愈发